從《清明上河圖》的細節,探究北宋經濟繁榮背後的祕密

導言

北宋是繼大分裂五代十國之後的王朝,為何歷來人們認為北宋是經濟最繁榮的時代?從《清明上河圖》細節入手,分析北宋經濟繁榮的原因?

從《清明上河圖》的細節,探究北宋經濟繁榮背後的秘密

宋朝建立之初,宋太祖趙匡胤作為北宋的統治者所顧慮的問題有二:一是如何削減地方勢力,加強中央集權,改變唐末以來的藩鎮割據的局面,二是如何加強新生王朝的根基,不再重蹈五代的命運。宋太祖聽取趙普的建議,通過“杯酒釋兵權“加強中央集權。宋太祖利用此手段在不傷害與大臣和氣的情況下,解除了禁軍高級將領的兵權,建立了文人治軍的制度,至此宋代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文人時代。

文人時代滋生了許多自吟風雅的知識分子,他們或以詩歌縱情一生,或將墨筆勾皴點染描繪心之所向。他們有些被招攬到宣和畫院,揮灑潑墨使得宋代文學藝術蒸蒸日上。與此同時,宋代的經濟發展到鼎盛,尤其是市民經濟空前繁榮,這一現象恰好被記錄在北宋畫院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我們可從此圖窺探宋代經濟發展背後的秘密。

北宋究竟實行了怎樣的經濟管理政策?為何會致使經濟增長如此迅猛?本篇文章將從《清明上河圖》中出現的商販出發,分析北宋經濟繁榮的原因。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北宋的經濟狀況。


北宋的經濟狀況

  • 市場經濟發展,各行業興起

北宋,繼唐之後又一個繁榮昌盛的朝代,也是歷來被人們稱為有史以來經濟最發達的朝代。據史學家研究,北宋商業經濟發展水平遠勝於當時歐洲。從北宋的都城開封來看,市場種類繁多,包括瓷器業,採礦鍊鐵業,造船業,絲織業,手工業等,加之當時宋代完成經濟重心南移,南北貿易一再增多,為運輸貨物,統治者鼓勵造船業發展,使得宋代造船業位居世界首位。

從《清明上河圖》的細節,探究北宋經濟繁榮背後的秘密

  • 明文允許夜市開展,日益興旺

古代夜市的出現與中國經濟生產模式的變化相關。中國古代屬於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隨著社會的發展,商品經濟開始成為社會經濟的主要部分,另一方面也說明自春秋戰國以來實行的“重農抑商”政策得到了緩解,商人的交易不再受到壓制。關於夜市,曾有學者認為唐代的“鬼市”屬於夜市的雛形,王健有首詩“夜市千燈照碧雲,高樓紅袖客紛紛”,可想當時唐朝夜市的繁榮程度。

從《清明上河圖》的細節,探究北宋經濟繁榮背後的秘密

雖是如此,夜市在唐代並沒有得到明文允許。直到宋初,開封城市街道和商鋪衝破了唐代的坊市制度的束縛,商人可隨處進行交易活動,由此推動了城市商品經濟的發展,逼得宋太祖只好於乾德三年頒佈下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已來,不得禁止”。在許芳滋的《宋代夜市研究》著作中有對於宋代夜市的描述:夜市的食物種類頗多,有流動商鋪和固定商鋪,夜市文化活動等,宋代開封繁榮程度不由得令人歎為觀止。

北宋商人管制政策

  • 商稅政策的整改

商稅自先秦一直持續到明清。狹義的商稅是指市稅和關稅。商稅對於穩固一個國家來說極為重要,每一個時期的商稅政策也各有不同。《宋史·食貨志》記錄:

“凡州縣皆置務,關鎮亦或有之,大則專置官監臨,小則令、佐兼領,諸州仍令都監、監押同掌。行者齎貨,謂之‘過稅’,每千錢一百算二十;若有居者居於市鬻,謂之‘住稅’,每千錢一百算三十。”

由此看來北宋的商稅分為過稅和住稅過稅是商品在流通時所付之稅,為2%。住稅則是交易中所繳之稅,為3%,農業稅為10%。在國家重農抑商的傳統下,與農業稅相比商稅是比較低的。與宋之前商稅制度相比,《文獻通考》中記錄,宋代商稅制度較唐末無大的改變,但是在遏制徵稅混亂方面有了很大改進。主要表現在津渡繳納制度的整改,花樣百出稅名的取消,商人自行通商並徵收一定稅額。

從《清明上河圖》的細節,探究北宋經濟繁榮背後的秘密

  • 商人入仕成為可能

西漢歷代嚴禁商人參加科舉考試,“凡命仕應舉......,不許大逆人工商異類之徒”。但隨著商業經濟的發展,商人階層的勢力逐漸增大,這條禁令在英宗時期發生鬆動,規定“有奇才異性”方可參加考試。此外商人還可通過買官晉升氏族這種方式不僅有利於提高自身社會地位,而且有利於國家籌集軍費,賑災濟貧。當然,他們還可以通過聯姻改變家族社會地位

從《清明上河圖》的細節,探究北宋經濟繁榮背後的秘密

  • 商人權益得到保障

北宋商人云集,在如此競爭激烈的交易市場中,中小商人和無權勢的商人往往會遭受重大利益損失。為有效地保護中小商人,神宗正式頒佈商人市易法。據《宋會要緝稿.食貨》記載,命提舉管,勾當公事官負責收購貨物,招納專門行人和牙人擔任具體買賣工作,這樣就避免了那些大商人操控市場。此法令的頒佈保護了商人的合法權益,有利於市場持續有效的良性競爭

對於外來商戶,為保障其權益,市易法中有“貿遷物貨”的規定。內容是:外來客商的貨物若是無法交手於官府,可以到市易務投賣,由客商、行人、牙人一起議價。這種法令將外商經營的市場風險在一定程度上降到了最低,這也使得宋代的貨物品種急劇增加,市場異常活躍,解決了貨物匱乏的問題。為保證商人的合理經營時間,頒佈“免行條貫

”政策,有效避免了官員對商人的剝削,各行按其利潤收入高低繳納免行錢。

對北宋來說,商販在推動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為何商販是如何推動北宋經濟發展的呢?筆者將從《清明上河圖》的中出現的商販來分析北宋經濟繁榮的原因。

《清明上河圖》暗藏的經商玄機

  • 清明上河圖的簡介
從《清明上河圖》的細節,探究北宋經濟繁榮背後的秘密

《清明上河圖》,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館,以長卷的形式描繪了北宋都城汴京以及卞河兩岸的自然人文風光,展現了各階層市民的生活方式,是北宋繁榮實況的最好的“見證者”。但是對於此圖作者的信息,我們知之甚少,前人留下的唯一關於張擇端的信息便是金人所寫跋文:

“翰林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人也......尤嗜於舟車,市橋郭怪,別成家數也”。

《清明上河圖》的創作時間在學術界也有爭端,有“金代說”、“北宋說”、“南宋說”

臺灣學者蔣勳老師曾在《會動的清明上河圖》中談到:

“《清明上河圖》就像一部記錄宋代人們生活的電影,展示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他描繪汴京,就像費里尼描繪羅馬,像侯孝賢的《悲情城市》,他們都將對於家鄉的真實情感記錄了下來。”

張擇端所描繪的卞城的街道,樓閣,車馬,行人等所構成的圖景,可以說囊括了北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信息。

  • 漸入佳境,郊區的商業區域

畫卷由三部分組成,如果將《清明上河圖》看作是一部電影,開頭出現的郊外便是低潮,中段的虹橋是高潮,以城門為間隔的後部分是電影的結尾。最右側一老一少牽引著五匹毛驢過橋,最前方的毛驢頭微微向畫面左方傾斜,將觀者引入畫面。幾間房屋隱藏在柳樹後方,浩浩蕩蕩的前行隊伍將我們引領向城內。船主正指揮工人搬運糧食,在漕運周圍明顯商鋪增多,是給勞頓的工人提供片刻的休息之處。

從《清明上河圖》的細節,探究北宋經濟繁榮背後的秘密

麵攤,冥器店,酒樓構成了前部分的商業區域。此時一位客人放下扁擔,手指麵館門外的蒸籠,老闆手捧麵食遞給客人,北宋時期麵食品種豐富,有湯餅、角子、棋子等。再往前是一家冥器店,店口立一豎牌,寫著“王家紙馬”,《東京夢華錄》記載:“凡新墳皆用此日拜掃......”清明時節,用紙焚燒以示對於故人的思念,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文化傳統。

從《清明上河圖》的細節,探究北宋經濟繁榮背後的秘密

酒商在北宋隨處可見,圖中的酒樓外懸掛一飛揚小旗,岸上的二人正歡喜交談,相邀小酌。附近的工人正如火如茶地搬運糧食,只要有大米,酒家生意就蒸蒸日上。宋人喝酒對於環境十分講究,在微風清爽的月夜,有佳人的歌舞助興是再好不過。北宋還出現了“軟盤酒”,意思是讓女妓手捧佳餚果實以助興。這樣的喝酒方式讓不少士大夫樂在其中,遂成為一種時尚。

  • 虹橋處的交易活動

虹橋人口聚集之處是畫面的高潮部分,橋下是驚險的場面,船的桅杆來不及放下,快要衝撞虹橋。與此同時岸兩邊的人急忙喊叫,甚至站上船頂揮舞手臂以示桅杆將要撞到橋壁。橋上各行各業的商販競相叫賣,人群擁擠。橋的邊上分佈著賣鐵的、賣鞋的、賣繩索的、賣鞋的攤販,儘管橋面被堵的水洩不通,依稀可觀察到有人在試鞋,小販心切地拉著客人手臂勸其購買。

從《清明上河圖》的細節,探究北宋經濟繁榮背後的秘密

沿路前行有茶鋪、賣花小販、鹽商、匠人、賣膏藥的、五行八作。就茶而言,北宋時期中原地區茶文化及為繁榮,蔡絛《鐵圍山叢談》卷六雲:

“茶之尚,蓋唐人始,至本朝為盛”。

作為文化中心的卞城集中了大量皇家貴族,文人學士,外來富商等上層人物。他們財力雄厚,一有閒暇時間便會相約飲茶。如此一來飲茶便成為了上層階級眼中的雅事,特別是文人士大夫。所以說

茶商的興起極大促進了北宋經濟的發展。

  • 城樓處的光景,海外貿易

城樓往左已接近畫面的結尾,但是商人卻還是絡繹不絕。城樓的下方有幾隻駱駝十分顯眼,前方一名身穿漢服的的馭手牽著駱駝,駱駝背上載滿了書籍和一些雜物,這顯然說明北宋存在有對外貿易。當時杭州被成為“運河外貿港”,海外貿易在此盛行,這也成為了沿海地區人們的主要經濟來源

從《清明上河圖》的細節,探究北宋經濟繁榮背後的秘密

在宋之前,唐對於海外貿易採取的是積極的開放政策,為吸引海外商人專門設立海外貿易機構外商管理方法海外的美酒,歌舞,器物被源源不斷地引入中原。這一社會現象被記載在畫卷當中,著名的有《步輦圖》,記錄中外友好的和親場面。《職貢圖》生動記錄了各民族國家使臣的肖像,成為我們瞭解少數民族的珍貴史料,除此還有各種胡人的陶塑等。宋代延續了唐朝對外貿易的友好政策,並發展到頂峰。

香料是北宋各行業商品中進出口量最大的商品。在《清明上河圖》的結尾處,有一家名為“劉家上色沉檀揀香”的店鋪,據文獻記載此處賣:乳香丸,木香散,沉香丸等。各種香藥數以百計,價格不菲。因其價格高昂,所以不屬於民生用品,多是上層商富貴賈消費,也正是因為他們的消費帶動了城鎮市場的擴大。事實上,香料不僅僅只是在沿海地區流通,北上汴京,西入四川都有相當多的香料交易,從而刺激內陸與海外的商品貿易。由此看來,海外貿易在宋代經濟總量中佔有很大的比重。

從《清明上河圖》的細節,探究北宋經濟繁榮背後的秘密

總之,在北宋衝破了唐代坊市制後,市民商販之間的交易在空間和時間上變得更加自由,商業和手工業繁榮。再加之北宋為保護外商和內陸中小商販的利益不受到侵犯制定了一系列法令,商人之間的交易減少了不必要的風險。在外商和內陸商人的良性競爭的環境下,他們所售賣的一些商品促成了社會消費風尚的形成,正如《夢梁錄》中所記錄:

“燒香,沏茶,掛畫,插花”。因此我們不僅可從《清明上河圖》中各行業商販看出北宋經濟繁榮的原因,同時也可體會到北宋市民文化的蓬勃興起。

綜述

  • 筆者認為,北宋經濟繁榮原因遏制徵稅混亂,商人可晉升士族,市易法中有“貿遷物貨”的規定商人地位的提高和合理的交易法令,使得海內外商販的交易活動在不損害各自利益的基礎上更加頻繁,加快了商品流通,克服了物資匱乏的問題。
  • 《清明上河圖》中商販的表現商販製作匾牌提高宣傳效益,尤其是酒樓,飯館,如“劉家上色沉檀揀香“,”孫羊店”,“天之美祿”等;售賣商品種類豐富,有繩索、鹽米、檀香、茶葉等;西域商販的進入,外商交易頻繁
    促進中外文化交流與融合,西域的沉檀,維吾爾族的囊都被市民階層所熟知,甚至成為市民追逐的一種文化。
  • 市民文化興起,《清明上河圖》中市民文化主要是以酒樓、茶坊、妓館為代表的娛樂行業,此外還有與節日相對應的商鋪,如賣花的、鞋靴、頭面、小吃等。為了吸引士族權貴,酒樓茶坊的裝飾重視體現其文化內涵,突出表現在酒樓茶坊匾牌的文字,其次是商店標誌物,最後是店鋪內的裝修風格。小商鋪為了吸引顧客,常熱情勸留。可以說是商販帶動了消費文化,同時市民文化促進了商品交易活動。
從《清明上河圖》的細節,探究北宋經濟繁榮背後的秘密


討論

宋代是歷史上文人最為活躍的時代,統治者實行“重文輕武”的政策,思想上信奉尊崇儒學,文化行業發展迅速。宮中盛行文人繪畫,為的是使統治者達到“不下堂筵,坐窮泉壑” 境界供士大夫閒暇時品味陶冶情操。市井之中小說極為盛行,尤其是志怪類小說,此類小說以神奇詭異見長,其盛行主要原因是因為宋代統治者多好求仙問道,迷戀道釋之說。

以上文化表現在《清明上河圖》中出現的說書藝人,隨處可見的卜卦人以及來往馬車上覆蓋的書法作品。市民思想開放,對於新鮮事物有較強的接受力,宋代商販不僅售賣本國的物品也會引進國外的珍貴之物,他們與外商交易頻繁,正好在極大程度上滿足了市民的精神和物質需求。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宋朝經濟的繁榮也就是毋庸置疑的事。

參考文獻:《宋史》《宋代夜市研究》《文獻通考》《宋會要緝稿.食貨》《東京夢華錄》 《夢梁錄》《北宋開封娛樂業研究》《宋代近海市場研究》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