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菱、長安微面轉型之殤,行業准入門檻其實並不低

微面,是微型麵包車的簡稱,既可作為專用車、多用車、公務車、商務車,也可作為家用車,用於載貨、旅遊、出租等使用。在中國汽車史上有過“神”一般的地位。

當然,微面的“神位”離不開政策的支持。起因源自2008年由美國開始的全球金融海嘯,國內消費性電子產品外銷需求急速衰退,急需拉動內需,解決方式就是“家電下鄉”,成效非常好。2009年再接再厲,用“汽車下鄉”進一步拉動消費,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上汽通用五菱,原本不溫不火的銷量如火箭般躥升。

五菱、長安微面轉型之殤,行業准入門檻其實並不低

2010年,《福布斯》雜誌就把五菱之光介紹為“地球上最重要的一款車”。 2012年,五菱之光的市場保有量突破365萬輛,平均月銷量高達5萬輛,成為國內單一銷量最大車型。五菱品牌更以51.5%的市場份額獨攬中國微車半壁江山。

上汽通用五菱的崛起主要是吃到了政策的紅利。而隨著消費升級的開啟,五菱品牌開始從商用車向乘用車發展。於是,微面搖身一變,成為了MPV(宏光)。再把平臺搗鼓搗鼓,整出SUV(寶駿)也不在話下。緊接著,其他車企也會有樣學樣,逐漸向多功能乘用車領域發展,如長安歐尚,推出一批SUV和MPV車型。

五菱、長安微面轉型之殤,行業准入門檻其實並不低

不過,車企可能搞錯了一個問題。微面(商用車)消費群體和多功能乘用車(MPV、SUV)消費群體有著本質的區別。微面車主的要求很簡單,只要車型便宜、耐操、能載貨、維修保養便宜就行了。而乘用車車主的要求就高了,外觀、內飾、空間、動力、經濟性、性價比、服務等樣樣要比同級別車型好。這下,從微面轉型的車企就基本抓瞎了,臣妾無能為力啊。於是,投訴量就會猛增。

五菱、長安微面轉型之殤,行業准入門檻其實並不低

根據某第三方投訴平臺顯示,今年以來,僅3個月的時間,針對寶駿品牌的投訴就達到了116個,其中問題涉及各個方面,包括車身生鏽、離合器漏油、車燈不亮、減震器異響、底盤異響等多方面的問題,其中,還包括對於工作人員態度的投訴。針對五菱品牌的投訴則為35個,其中關於變速箱故障的投訴量最多,而針對4S店服務人員態度差、存在銷售欺詐的投訴也不少。由此可見,五菱的生產和服務體系,已經滿足不了消費升級的大環境。

五菱、長安微面轉型之殤,行業准入門檻其實並不低

與五菱類似的就是僅上市四個月的歐尚X7,車主普遍反應後備箱示寬燈不亮,在後面距離一百米看不清後尾尺寸,容易使後車判斷失誤導致追尾事故。另外,歐尚A600、A800、X70A、歐力威等車型投訴頻率也較為突出。涉及問題包括了發動機異響、發動機漏油、轉向機異響、方向盤沉重、變速器零件故障等。而在2017年,長安歐尚歐力威車型還就曾轉向故障召回過10萬餘輛。

五菱、長安微面轉型之殤,行業准入門檻其實並不低

與口碑相對應的就是銷量的下滑。數據顯示,上汽通用五菱2019年總銷量為124萬輛,相比2018年的166萬輛下滑幅度達25.3%。其中五菱汽車2019年銷量為63萬輛,相比2018年的77萬輛下滑17.4%。寶駿汽車2019年總銷量為60萬輛,相比2018年的87萬輛下滑了30.66%,跌幅非常大。

微面行業的老大做不好乘用車,乍一聽就像個笑話。仔細一想,還是很有可能的。畢竟面對的受眾不一樣,要求不同,容忍程度也不同。憑藉之前在五六線城市偌大的名氣,降低進入新行業的門檻,從而打響知名度。但想要留住客戶,還是要學學吉利和長城,苦練內功,以產品致勝,而不是打透產業的價格,並以“一分價錢一分貨”的低標準來要求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