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劫後薪酬報告”最新出爐,這兩個行業不降反升,get?

剛剛過去的3月發薪日,發放的是2020年2月份的薪資,而2月份是春節後的完整“疫情”月,所以,各行業薪酬發放情況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

第三方平臺發佈了一份《劫後薪酬報告》,以各行業實發變動薪酬變化率、各行業實發綜合薪酬變化率等方面入手分析各行業在疫情下的薪酬變化。

數據比較的是2月實發薪酬、2月實發變動薪酬和前三個月的平均,統計了近1500家各行業公司,其中一線城市佔比50%,二線城市佔比30%,三線及以下城市佔比20%。

各行業實發薪酬變化率(稅前)

數據來源:《2020新冠肺炎疫情劫後報告》

從月度實發薪酬情況看,受影響最大的是製造業(-23.83%)、教育業(-22.09%),其次是消費品(-19.73%)、金融(-19.65%)和房地產(-18.64%)行業,而醫療和傳媒由於在疫情期間的特殊身份,略有上漲。

我們再來看下各行業實發變動薪酬的變化率情況,這裡的變動薪酬主要指的是績效薪酬、加班費、各項即時獎勵等。

各行業實發變動薪酬變化率(稅前)

數據來源:《2020新冠肺炎疫情劫後報告》

從各行業實發的薪酬來看,固定薪酬受到的影響不是很大,但是薪酬中的變動薪酬則受影響很大,從數據來看,製造業、教育業等的變動薪酬幾乎腰斬,疫情重災區的情況只會比這個更加嚴峻,大部分企業的變動薪酬直接清零。

無論是從實發薪酬的數據還是變動薪酬的數據,我們都可以感受到,疫情下幾乎所有行業的薪酬工資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這對我們個人就意味著實際到手的工資收入直接受到衝擊,尤其是那些工資依靠提成績效的人更是舉步維艱。

這時候,能夠有份躺賺收入便顯得尤為重要,股神巴菲特也曾經說過“一生賺多少錢,不取決於你賺多少,而是取決於你如何投資理財”。

理財,理的不僅是財,更是一種思維、價值和格局

理財就是一種利用時間槓桿,高效規劃管理身邊一切資源的能力。它理的不僅是財,更是一種思維、價值和格局。

曾經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個勵志故事,一位90後姑娘,畢業之後從事著一份月薪5000的工作,過著997的生活。

終於有天她向老闆提出了辭職,當時老闆還嘲諷她“盲目離職,你會後悔的”。但是天有不測風雲,幾年後,這個姑娘原來所在的公司因為經營不善,破產倒閉,而這個姑娘憑藉自己的努力開了一家公司,前同事失業之後正好到她的公司面試。

同樣是離職,有的人失業無助,為錢所困,卻有人逆風翻盤,財富自由,這樣的差距是什麼造成的呢?

很多人問那個姑娘是如何逆風翻盤的,她是這樣說的“我早就不把工資當唯一收入了,還在做上一份工作的時候,就嘗試多種方法賺錢,學會通過理財,管理金錢。”

在工作之餘,她始終堅持學習理財知識,研究金融知識,學會分析市場行情,漸漸的她通過理財這份副業的收入已經完全擺脫了從前只單純依靠工資的被動困境。

起初的理財收益非常少幾十塊、甚至也有不甚賠錢的時候,但是她從來沒有放棄,一直在堅持,慢慢的由幾十塊變成了上百塊、上千塊甚至上萬……

理財複利的魅力不容小覷,通過不斷的複利滾動,財富的雪球會越滾越大,直至離職時她的理財收入已經完全超過了工資收入。

離職之後,因為這份副業收入,她並沒有慌亂的選擇下一份職業,而是追尋自己的興趣愛好,利用3年的時間開了一家屬於自己的公司。

面對貧窮的境地,很多人只會使用蠻力依賴工資賺錢,只有真正金字塔尖的人才會去深入思考,找到問題所在的核心,想出最為有效的方法去解決。

在機會面前,每個人都是差不多的,個人的思維、格局與行動力差異,才形成了後天的貧富差距。

我們也一直在強調理財不是要等到金錢達到所謂的數量之後才開始付諸的行動,而是要儘早開始邁出理財這一步,把本金變成資本,讓資本長期的為你賺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