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秦腔各种板式的作用吗?

萌萌小笑笑


秦腔基本板式中的一板三眼的〔慢板〕、一板一眼的〔二六板〕、有板无眼的〔带板〕、无板无眼的〔箭板〕、〔滚板〕等,辅助板式的〔二倒板〕,彩腔的“苦中乐”、“麻鞋底”、“十三腔”、“大起板腔”等腔调,构成了散、慢、中、快各种速度齐备的,可以表现各种戏剧情绪的音乐结构体制。

  • 〔慢板〕:曲调迂回曲折,擅抒情,句中有较长拖腔,长于表现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活动。多用于大段唱腔之前,或一句〔箭板〕、〔二倒板〕之后。可独自结构唱段,亦可与〔二六板〕组合使用。〔慢板〕又因表现情绪的不同,产生了演唱速度不同的“快三眼”、“慢三眼”。并有专用于表现哀伤、懊悔情绪的,常在剧中人物处于昏迷状态时演唱的〔阴司板〕、〔伤寒调〕。为生、旦两行常用。


  • 〔二六板〕:长于抒情也擅叙事,通常旋律变化较大,可独自结构唱段,亦可与其他板式组合使用。在多板式组合的唱段中,前由〔慢板〕转入,后可接〔带板〕和〔垛板〕,亦可经〔二倒板〕转回〔慢板〕。在表现多种情绪时,以速度不同规范为〔慢二六〕、〔紧二六〕两种。唱腔结束用〔留板〕时可转入各种彩腔,彩腔是秦腔音乐极其动人的部分。唱段长短均可,可为一二句,亦可为数十句,为秦腔唱腔音乐中应用最多的板式。生、旦、净、丑皆常使用。


  • 〔带板〕:曲调富于激情,常用于戏剧情节的高潮处。过门为无眼板,唱腔为散板。可独自结构唱段,亦可与〔箭板〕、〔滚板〕组合使用,或由〔二六板〕转入。节拍严整的(均为无眼板时)称〔垛板〕,又有〔紧垛板〕、〔慢垛板〕之分。在表现极度悲伤感情时,常由〔紧带板〕上句引入〔喝场子〕的特殊唱腔,以更充分地表现人物极度悲痛的心情。各类脚色皆可演唱。


  • 〔箭板〕:曲调舒展开阔,有力度,旋律高亢激昂。是无板无眼的散唱,有时只唱一句,下接〔慢板〕或〔二六板〕,起引腔作用。也常与〔带板〕、〔滚白〕组合使用,独立的〔箭板〕较少见到。用在幕后起唱时,首句一字后常带彩腔。秦腔板式中有〔大起板〕一种,亦属〔箭板〕一类,唱中必带彩腔,且只有“苦音”并仅用于一定的人物与情节处。

  • 〔滚板〕:长于表现极度悲伤的感情,只有“苦音”,是一种哭泣性板式。也是无板无眼的散唱,唱词为韵文体时称〔滚板〕,为散文体时称〔滚白〕。可独自结构唱段,亦可与〔箭板〕、〔带板〕组合使用。

在所有梆子戏音乐中除基本板式外,尚有多少不等的辅助板式,它们或仅能与其他板式组合结构唱段,或仅是一种独特的腔调,据人物情感发挥的需要插入基本板式中以渲染气氛。秦腔的辅助板式为〔二倒板〕。

  • 〔二倒板〕:仅为一个上句,无下句,一句唱完必导入其他板式,或接彩腔。在〔二六板〕转〔慢板〕时,也常用〔二倒板〕作过渡句,或作大段唱腔的起腔句,起引子的作用。
  • 彩腔:是唱腔中一种独特的拖腔,俗称“二音子”,用假声演唱,较正常演唱高八度。多用于人物情绪激动、戏剧情节发展至高潮处。又依不同板式分为〔慢板〕的彩腔、〔二倒板〕的彩腔、〔带板〕的彩腔、〔箭板〕的彩腔四类。彩腔计有:“哭腔子”、“十三腔”、“苦音二倒板序”、“欢音二倒板序”、“大起板腔”、“喝场子”、“苦中乐”、“麻鞋底”等十余种。用假声高八度演唱的“二音子”,是梆子腔唱腔音乐的一大特征,也是在清代被人们称作“鸡鸣曲”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