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與王朗對罵,王朗說的句句精闢字字在理,為何最後還會輸?

清新小豹紋


王朗:“我們平定了天下大亂”

諸葛亮:“你是漢賊!”

王朗:“我們勵精圖治,天下歸心”

諸葛亮:“你是漢賊!”

王朗:“我們統一全國大勢所趨,民心所向”

諸葛亮:“你是漢賊!”

王朗:……

諸葛亮:“你不但活著的時候是漢賊,死了也是漢賊”

王朗:……

諸葛亮:“不但你是漢賊,你祖上三代都是漢賊”

王朗:我……

諸葛亮:“我什麼我,我罵的就是你個漢賊”

王朗:你……

諸葛亮:“你什麼你!你個漢賊,簡直是漢朝的恥辱,民族的敗類!”

和現在互噴基本一樣,不管你說啥,反正我就問候你家人就完事了,罵人嘛,誰講道理誰就輸,誰臉皮厚誰就贏。王朗這樣的,在祖安連一盤遊戲都堅持不下來。





張家曉哥哥


王朗的說辭可以歸納為四段話。

一、天數可變,既然漢朝能取代秦朝,難道我大魏就不能取代漢?

二、漢朝皇帝昏庸,而我朝皇帝賢明,皇位就該由我朝天子來坐。

三、蜀乃邊陲小國,而大魏兵多將廣,你打不過,何必白費功夫?

四、兵戎相見,只會使百姓遭殃,我勸你不如早早投降,既對百姓好,對你也好,我擔保你投降後,封侯拜相。



這套說辭有道理嗎?坦白說,有道理。

誰規定皇帝只能由劉氏來坐?

劉氏皇帝昏庸無能,曹操出來救場,憑什麼他這種賢者就不能取代劉氏?

並且魏強蜀弱,是事實。挑起戰爭會使百姓遭殃,也是事實。

這套說辭對於老百姓,很有說服力!所以王朗的話很有道理。

但是這種有道理話從王朗口中說出,總感覺很彆扭,貌似在哪裡聽過。

你想想,是不是這個畫面?



王朗是何許人?用演義中的話說“漢朝大老元臣,初舉孝廉入仕”——王朗能爬到魏國司徒之位,是因為他在漢朝做過官。漢室並未虧待過他。而他一個食漢帝之祿,卻不為漢室分憂的人咒罵漢室不仁,揚言漢室該滅亡這種話,豈不是很滑稽搞笑嗎?

就好比汪精衛投敵,跑到前線宣講,說你們不願意建設大東亞共榮圈的中國軍隊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管他說得對不對,只要這話從他嘴裡說出來,有道理就沒道理了。只要指明瞭汪精衛狗漢奸的身份,自然而然的可以激起己方同仇敵愾之氣。

諸葛亮反擊王朗也是一樣。他根本就不跟王朗正面辯論,而是直接罵王朗是漢賊!不管王朗說什麼,他就是一口咬定——你王朗是漢賊,你王朗是漢賊,你王朗是漢賊。


面對諸葛亮一連串的人身攻擊,王朗完全無還手之力。

他既不能賴賬——因為他背漢降曹是事實;

他也不能反駁——因為作為叛徒,確實沒什麼好神氣的。如果他為叛徒行為辯解,那豈不是說哪天大魏不行了,也可以背叛大魏?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王朗自然就輸了。他能做的事,就只能是罵諸葛亮是村夫。也用人身攻擊噴諸葛亮。

但諸葛亮根本不給王朗還口的機會,揪著王朗的軟肋繼續人身攻擊——你這種漢賊也敢說話?你這種漢賊就該閉嘴!你這種漢賊怎麼不去死啊?!


這種時候下,如果王朗臉皮夠厚,也就是他打心眼裡認同自己的觀點,無所謂別人罵他是漢賊,任憑諸葛亮羞辱,他還是會輸,不過不至於氣死。但是王朗對自己理論體系信仰不夠堅定。嘴上說一套,可內心裡卻還是買諸葛亮說的那一套的賬。

結果他經受不住折磨,內心糾結無比,最後暴斃而死。(應該是腦溢血之類的急症)

如果在陣前跟諸葛亮對噴的是曹操(寧負天下人),是呂布(三姓家奴),諸葛亮也不會贏得那麼輕鬆。因為曹操和呂布本來就不要臉。他們嘴上說不要,心裡也確實是真不在乎。


Mer86


王朗跟諸葛亮不叫對罵。王朗是秀才,是過來講道理的,諸葛亮用的是人身攻擊大法,所以王朗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是單方面捱罵的一方。



我們先看下兩人的對峙過程。

第一回合,王朗一開始稱讚諸葛亮,然後問為什麼要北伐魏國呢,諸葛亮回自己奉旨討賊。王朗說風水輪流轉云云,該是有德之人得之,諸葛亮回曹操是漢賊,不是有德之人。



自始至終諸葛亮都是把曹操放在了亂臣賊子的位置上。

第二回合,王朗拼命的誇讚曹操的功績,諸葛亮直接開罵“粗鄙之言”,罵其身為漢臣不思報國,反而成為曹賊的幫兇,順帶把王朗也歸到了漢賊。

反正任你王朗妙口生花,你就是亂臣賊子的身份,我們才是漢室的正統。



第三回合,王朗已經被罵的結結巴巴的,一句話還沒說完,諸葛亮的嘴炮就開始了,先是無恥老賊,後是斷脊之犬,最後一句“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直擊王朗的心靈,王朗墜馬而死。



王朗是文人,說出來的最狠的罵人的話也就是:諸葛村夫,這算什麼罵人的話啊。

如果兩人是辯論賽的話,那王朗可以甩諸葛亮幾條街,但是諸葛亮根本不管你王朗說什麼,我只管說我的,王朗死心眼,當然罵不過諸葛亮了。


歷史伶俜者


老版《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與王朗的唇槍舌戰,可謂經久不衰,成為了極為經典的名場面。這場論戰,以王朗不能承受諸葛亮的嘴炮攻擊,墜馬而亡為終結。但觀看過這名場面的觀眾都會發現,實際上王朗的話非常有道理,無法反駁,但最終卻輸了,這很令人費解。後發制人的諸葛亮,到底是怎樣“罵死”王朗的?

仔細觀察會發現,王朗的話固然有道理,無法反駁,但諸葛亮卻根本沒有接他的話,沒有絲毫反駁,而是避開王朗拋出的問題,而直接放出自己的觀點。用兵法上的話來講,這叫“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咱們都不防守,拉開對攻,看誰的火力更強。顯然,諸葛亮更勝一籌。

王朗的切入點是“天下大勢”,他認為,天數有變,皇位更迭是“天命”的表現,皇帝之位有德者居之。人應當順天而為,遵從歷史發展的規律,逆天之人必然沒有好報。之後便是他的論據,新興的曹魏政權為天下貢獻極多,比如:

自桓帝、靈帝以來,黃巾猖獗,天下紛爭,社稷有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掃清六合,席捲八荒,萬姓傾心,四方仰德,此非以權勢取之,實乃天命所歸也!我世祖文皇帝,神文聖武,繼承大統,應天合人,法堯禪舜,處中國以治萬邦,這豈非天心人意乎?

曹操和曹丕父子,一個掃清寰宇,維護統一;一個禮賢下士,眾望所歸,而他們都是在收拾漢王朝的爛攤子,兩相對比,高下立判。最終的結論是,個人應當順勢而為,只有如此才是正道,所以他勸諸葛亮:

你若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國安民樂,豈不美哉?

邏輯縝密,無懈可擊。王朗不愧為當時的名士。但他忽略了一點,這種“順應時代”的個人評價體系是有問題的,至少在當時是有問題的。古代中國講究一個“忠君”,尤其是在東漢儒學蓬勃發展的時代。既然是“忠君”,則自己本身的君主無論出於何種境地之中,臣子都需要效忠他,而不是背叛他。“順勢而為”在當時,和“搖擺不定”很難區分,因此,這種論調很容易讓人抓住把柄,直接被對方人身攻擊。諸葛亮果然這麼幹了。

好,你王朗不是“順應天命”嗎?自己既然已經承認了,那諸葛亮便毫不留情,發動了致命的人身攻擊,先說王朗地位顯赫,德高望重,乃是漢朝的名士,接著話鋒一轉,開始了表演:

住口!無恥老賊,豈不知天下之人,皆願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饒舌!今幸天意不絕炎漢,昭烈皇帝於西川,繼承大統,我今奉嗣君之旨,興師討賊,你既為諂諛之臣,只可潛身縮首,苟圖衣食,怎敢在我軍面前妄稱天數!皓首匹夫?蒼髯老賊?你即將命歸九泉之下,屆時有何面目去見漢朝二十四代先帝?!

王司徒已經七十六歲,聽到諸葛亮對他如此謾罵,氣火攻心,已經快不行了,諸葛亮將剩勇追窮寇,補了致命一刀:

二臣賊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會搖唇鼓舌!助曹為虐!一條斷脊之犬,還敢在我軍陣前狺狺狂吠,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王司徒聞言,一口鮮血噴出,跌於馬下,當即身亡。

王司徒的失敗之處在於,他真的想和諸葛亮討論學術問題。他的天數有變論,諸葛亮根本無法反駁,因為他列舉的都是事實。但兩軍交戰,並不是看誰說得對,而是需要看誰講得好,諸葛亮明知自己反駁不了,所以直接不反駁,而是將問題引到道德層面,直接對王朗本人進行攻擊,達到了振奮己方士氣的效果。


庭州行者


仔細想來,這個問題的確有一定道理,有必要說道說道。

王朗在曹真面前誇下海口,憑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孔明來降。他對於諸葛亮是何許人肯定非常瞭解的,所以他更知道勸降諸葛亮絕非易事,故事先是做了充分準備的。


因為是勸降,不是罵街,那得講道理,以理服人,因此王朗所使用的言辭也是非常講究的。順天者昌、逆天者亡,腐草之熒光、天空之皓月,累卵之危、倒懸之急,太祖武皇帝掃清六合、席捲八荒,可謂教科書級別的修辭,且從王朗這位不卑不亢的老司徒口中而出,自然是分量十足,咄咄逼人的。要是一位武將面對他這番言辭,就算不降多半也是無言以對了。最多來一句“廢話少說,看刀!”

但他面對的是諸葛亮,在江東舌戰群儒時,面對幾十位江南大儒的冷嘲熱諷都毫無懼色反唇相譏,倒弄得所有人啞口無言面面相覷。


諸葛亮聽了他這番話後想的不是怎麼答對,而是怎麼反攻,怎麼誅心。於是採取先禮後兵的方式,層層深入。先是在兩軍陣前分析了國家當前的形式,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群獸食祿,狼心狗行之徒洶洶當朝,奴顏婢膝之輩紛紛秉政等等,在兩軍中取得一定的受眾基礎,然後以王朗是漢朝老臣的身份作為切入口,將本該有的作為和現在同謀篡位的實際作為進行對比,一下把王朗推到了道德忠奸的風口浪尖。而且言辭非常犀利,把家底都給翻出來了,這是王朗不曾預料到的。

有了這些鋪墊,後面就開始赤裸裸罵了,什麼皓首匹夫、蒼髯老賊,枉活七十有六,狺狺狂吠的斷脊之犬,潛身縮首苟圖衣食等等。這更是出乎王朗意料的,沒想自己老來竟被一代名臣如此謾罵,放誰身上都受不了。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導致王朗直接墜馬而亡,那就是年齡。七十六歲,在古代那可是超高齡了。縱觀整個三國,無論君王,還是文臣武將有幾個超過七十六歲的?王朗到了那個年齡本身就是風燭殘年,能騎在馬上面對敵軍已經很不錯了,哪裡還經得起如此的氣火攻心。就是現代人到了七十多歲大都是一身的毛病,骨質疏鬆加三高,外帶動脈硬化心臟病,就更別說那個時代醫療條件下的王司徒了。

諸葛亮也正是看到王朗年老體弱這一點才故意使用憤怒的神態和罵人的言辭來激怒他,致其死亡。試想如果諸葛亮面對的是年輕人,能這樣輕易的被罵死嗎?

歡迎批評指正!


十七阿哥


主要還是王朗的心理素質不行,其次是罵不過諸葛亮,有80%是被氣死的。

王朗自認為能辯善辯,一開始就覺得罵死一個諸葛村夫有何難,所以王朗根本沒有把諸葛亮放在眼裡,以為此番罵戰勝券在握。但出乎意料的是那諸葛村夫口才了得,第一個回合就被諸葛亮佔了上風。

接著王朗想要扳回一局,起碼也要讓自己不是太丟面子,可是第二回合王朗又敗了,這時候王朗可是心虛了,因為他可是知名的辯士啊,要是再敗了那就糗大了,而且再罵不過,回去會被曹操看不起,以後也難以被使用了。

所以王朗是有顧及,而且王朗明顯詞窮,半天憋不出幾個直至心窩的語句。反觀諸葛亮,句句有理,而且還巴拉巴拉十連炸,狂轟濫炸之下王朗都被弄的暈頭轉向,剛要反駁又被諸葛亮罵回去了。

因為王朗是有知名度的人,在眾多軍士面前罵戰輸了,太丟人了,他會覺得無地自容,所以直接被氣死了。

王朗輸是註定的結果,因為在吵架的過程中,諸葛亮就像是個長舌婦,話多不說,還毒,管他有沒有道理,先罵了再說。王朗呢,詞窮,說話說不到點子上,不輸才怪。


陸柏熺


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吵架不一定有理就能贏。

抓住對方致命弱點進行攻擊,再加上氣勢奪人,就能贏。然後還不能著了對方的道!

諸葛亮除了能言善辯,思維清晰,又抓住了王朗不忠不義視為漢賊這一點多次攻擊,並且上升到人身攻擊,最後將年邁體衰的王朗罵得羞愧難當,直接吐血而死。而其中的畫龍點睛之句“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現在差不多大家都耳熟能詳了。可見其威力!


六歲成年人


王朗罵不過諸葛亮是必然的,雖然王朗說的並沒有錯。

王朗的觀點總結就是以下幾條

第一,大魏太強,蜀國太弱。兩者相爭蜀國必亡。

第二,天下大部分是魏武帝曹操定的,讓四分五裂的大漢歸為一統的是曹操不是劉備,所以現在諸葛亮乾的這事是沽名釣譽,逆天而行。

第三,漢朝氣數已盡,到了壽終正寢的時候了,沒必要拿著天下蒼生來強行續命。

王朗的觀點總結就是這些,言簡意賅,精確明瞭,而且讓人無法反駁。

但是,重點來了。諸葛亮有沒有反駁這三點呢?答案是當然沒有,諸葛亮只在反駁一個問題——王朗,你不該說這話

如果是魏國新臣子來說這話,諸葛亮或許無法反駁,但是王朗說這話諸葛亮就有反駁的理由了。

諸葛亮只在反駁一點,王朗的身份。王朗原來是漢臣卻背叛漢朝替篡漢的魏國說話,是不忠。王朗的祖上是漢臣,食漢祿,他卻背叛漢朝,是不孝。至於率軍阻擋諸葛亮的復漢大軍那就更是不仁不義,所以王朗雖然說的沒錯,但是這話從他嘴裡說出來反而讓自己變成了一個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徒。

再簡單一點,就好比抗日戰爭時期,如果一個日本軍官來勸降,說日本很強,中國很弱。要求中國人停止抵抗,投降日本,我們可能會本著雙方交戰不斬來使的原則,讓他回去。如果日本人換了一個漢奸來說同樣的勸降語,我想不出意外那個漢奸應該是沒法活著回去了。


寫遊戲同人的小阿


這個情節出自《三國演義》第九十三回:《姜伯約歸降孔明 武鄉侯罵死王朗》,老版《三國演義》電視劇神還原了這一幕,甚至唐國強老師的那一句“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現在都成了經典表情包。

原文很長,近一千來字:



不難看出,王朗是在和諸葛亮講道理,他的意思是:

王朝更迭乃是天理循環,強大的曹魏政權替換羸弱的大漢政權是順應時代潮流的,是偉光正的。而諸葛亮和曹魏作對的行為不但是不識時務的表現,而且,從實力上來講也無異於螳臂當車,自不量力。

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能,未出茅廬就三分天下,當然明白當時的局勢,從實力上來講,蜀漢和曹魏比起來確實太弱雞,他是在明知道不可為而為之,曹魏統一中國已經是大勢所趨。但根本不和王朗辯論這個,而是在倫理道德上做文章。他首先明確漢室正統的特性,曹魏是篡權。然後抓住王朗本來乃是漢朝的孝廉,是拿著大漢朝廷的俸祿過上幸福生活的,現在卻反過頭來幫助曹魏,不就是逆臣賊子嗎?是可恥的。在道德上抨擊王朗,這是他的軟肋。最後一句太狠了,皓首匹夫,蒼髯老賊,根本不給王朗辯解的餘地。王朗無可辯駁,就像蛇被打中七寸一樣,一命嗚呼。


郭德綱老師有個段子是這樣說的:你跟他說藝術吧,他跟你講道德,你跟他講道德,他跟你談品味,你跟他談品味他跟你說文化,你跟他說文化他跟你說孔子,你跟他說孔子他跟你說老子,你跟他說老子他跟你裝孫子。

說實話,諸葛武侯和王朗的這次罵戰就有這種嫌疑,王朗在和他講道理,而諸葛亮和他談論倫理道德,用道德大棒擊垮了王朗。

如果王朗沒有被罵死,接下來他按照這個節奏那可以這樣發問了,蜀漢政權的血統就那麼正宗嗎?在倫理道德上就那麼純潔無暇,無懈可擊嗎?肯定也不是吧。益州怎麼得來的,難道你們心裡沒個b數嗎?而且說到根上,劉備是不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還兩說著呢!

可能諸葛亮面對這些問題也不太好做回答。


但王朗是個直男,又託大,直接犯腦梗死翹翹了,又成就了諸葛武侯的一段佳話。


田獲三狐


《三國》之戰亂四起,本身天下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沒有什麼對錯之分,只是立場不同,產生的結果必然也不會相同。

諸葛亮對罵王朗主要是抓住了對方几個弱點?

1 ,世上根本沒有所謂的對錯之分,立場不同、利益不同、取捨不同、角度不同,所謂的結果就不會相同。

2 ,王朗,本為前朝漢臣,如今天下大亂,投了曹操,

3 ,王朗,年事已高,心胸度量太小,雖為老臣,也是出了名的沒度量的文臣。

4 ,貶低了對方價值,直接打擊了王朗的精神層面,導致徒有虛名的庸臣,古人最在意的就是——名聲、價值,這兩樣東西被諸葛亮貶低的一文不值。

諸葛亮精準的找到了對方的致命的弱點,直接式的進攻,而不是所謂的防守,只有進攻才是打勝仗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