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元朝寶物,元朝無視了寶物,卻造就了明朝的強大崛起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明太祖朱元璋,正式登基稱帝。這位此時四十歲的鐵腕強人,之前十五年艱難搏殺,多少難逾越的溝溝坎坎,風光一時的梟雄強敵,全數霸氣踩在腳下。此刻君臨天下,更有全新強大目標:務欲使民豐衣足食!

他要繼續以自己強大的手段,將這個此刻餓殍遍野的國土,改造成國富民強的盛世!可就在強人朱元璋拼出全力,朝著這強大目標猛衝時,一個意想不到的困難,卻猛然橫亙在眼前,哪怕強如朱元璋,竟也一下碰得眼冒金星:明初農村的種地水平,竟然嚴重衰退了!

擁有數千年農業傳統的華夏民族,明初竟然不會種地了?

一件元朝寶物,元朝無視了寶物,卻造就了明朝的強大崛起

不會種地的大明朝

種地是力氣活,更是技術活。但在明初慘淡年月裡,比經濟條件更慘的,卻正是技術。

慘到什麼地步?照著當時濟南府地方官的奏報說:濟南新開的荒地,收穫時莊稼卻死了大半,勉強才保了個溫飽。這還算是成績尚可的,像陝西河南,好些地方移民遷過去,土地種子都給了,還大量減免賦稅,可待到秋收時,明明沒什麼災,糧食卻嚴重歉收,最後還是吃救濟!

一件元朝寶物,元朝無視了寶物,卻造就了明朝的強大崛起

如此不給力,各級官員也著急,當時各省都在招撫流民墾荒,可事情辦起來才發現,會種地的人才居然稀缺,好些人別看體形強壯,幹活也賣力,沒想到扛起鋤頭就犯迷糊。有種地經驗的農民,竟都成了稀有人才,好些地方官為了搶人,竟然撕破臉互掐,鬧出很多笑話!

這個場面看似匪夷所思,但腦補下先前的元朝歷史,十分正常。

元朝平定天下,破壞極大的就是農業,建國後更雪上加霜,一度還是遊牧民族習氣,好耕地都拿來放羊牧馬,比如今天的農業大省安徽,當年幾乎叫元朝改造成了牧場,大批綠油油的農田,全都拿來叫馬啃草。農民們不是淪為放馬奴隸,就是流離失所,場面十分悲慘!

一件元朝寶物,元朝無視了寶物,卻造就了明朝的強大崛起

待到元末天下大亂,十多年亂世裡,農村死亡率最高的,就是那些有豐富耕作經驗的老農。照著陝西地方官費震的奏摺說,好些青年勞動力,從小就出來逃荒,幾乎就沒摸過幾天鋤頭,許多村莊祖傳的種地手藝,更是大面積失傳。如此慘狀,北方常見。

農業技術,就成了此時鐵腕強人朱元璋,乃至正全力重建的大明王朝,一道萬分艱難的障礙。沒技術,花再大的力氣抓農業,照樣使不上力!

在被這個抓狂事,折騰氣壞很多次後,絕不放棄的朱元璋,經過與戶部官員們的集思廣益,終於從洪武元年起,甩手一件強大法寶。將這個寶物複製千萬份,全國各地農村分發,連地方官都要人手一份,不是供起來,而是全國官民都要吃透。吃透了,一定就能解決這難題。

一件元朝寶物,元朝無視了寶物,卻造就了明朝的強大崛起

這件寶物,就是元朝農學家魯明善,一生的心血鉅著,更是中國古代農業史上,一本別樣奇書:《農桑衣食撮要》!

元朝官二代造法寶

魯明善,祖籍新疆吐魯番,維吾爾族,漢名魯鐵柱,“明善”是他的字。身為元初大司徒迦魯納答思的兒子,長在一個教育嚴格的高官家族,魯明善卻從小仰慕儒家文化,自己取了漢名,學得滿腹才華,更立下強大理想:匡扶社稷!

一件元朝寶物,元朝無視了寶物,卻造就了明朝的強大崛起

滿懷理想的魯明善,做派就像他的漢名,十分“鐵柱”。腐敗無比的元朝官場上,出名廉潔勤勉的人物,更早早找到一個發力方向:農學。多年苦讀農加研究,早成了此中高手。

至大元年,也就是1311年,農學高手魯明善就任安豐路達魯花赤,也就是安徽地區的軍政長官。新官上任,沒想到立刻被刺激到:不單是當地農田水利大量荒廢,官員們連貪帶撈不正幹,種地技術更十分差,好些農村的耕作水平,簡直是差到不能忍。教他們種地?元朝發的農業書籍,好些都是粗製濫造,且寫的晦澀難懂。這都不給力,農業當然亂七八糟!

受不了刺激的魯明善,也就下了決心:不會種地?那我就寫本書來,教你們怎麼種!

一件元朝寶物,元朝無視了寶物,卻造就了明朝的強大崛起

下過這決心,魯明善的瘋狂工作模式,立刻全面開動,白天不辭辛苦忙工作,平反冤案勸課農桑,苦活累活連軸轉,晚上也不歇,點上燈奮筆疾書,多年苦修的農學才華,在這無數個深夜裡強大爆發,終於成就了這部神奇農書:《農桑衣食撮要》

但就像一個廉潔奉公的魯明善,改變不了元朝深入骨髓的腐敗,一部奇特的《農桑衣食撮要》,哪裡能叫元朝富國強兵?元朝苛政不斷,農村百姓紛紛逃亡,官員們連貪帶撈,再好的書有何用?1351年,元末大起義轟然爆發,魯明善生前誓死效忠的大元朝,最終在戰亂中滅亡!

隨著明王朝的建立,他留下的這部神奇的寶書,卻彷彿沙堆裡出土的寶匣,爆發出璀璨光芒!

一件元朝寶物,元朝無視了寶物,卻造就了明朝的強大崛起

寶書助明朝創輝煌

《農桑衣食撮要》,早在元代就已出名,嚴峻技術問題面前,朱元璋也視作寶貝,全國大量印發,不但在農村推廣,各地學校裡,更是必修教科書。就連地方官上任,也常隨身攜帶,上任路上邊走邊讀,幾乎是掰碎了研究。還真不白掰,這本書的重大價值,立刻華麗爆發!

大明朝,好似一個身體虛弱的傷者,那麼這本神書,就彷彿一股真氣,徹底打通了堵塞的經絡!大明王朝的崛起,就此加速。

僅僅二十多年後,餓殍遍野的中國大地,已然是驚豔的大場面:創紀錄的八百五十萬頃耕地,覆蓋南北的十億株果樹,連元朝時土豪才穿的棉衣,此時已經家家種植,尋常百姓家都照穿。糧食生產尤其爆表,官倉民倉更常見糧滿倉,明朝僅政府稅糧收入,每年就有三千二百萬石,遠甩開元朝兩倍多。國泰民安的場面,後來的清朝人修史書,也是心悅誠服形容:宇內富庶,至紅腐不可食。

一件元朝寶物,元朝無視了寶物,卻造就了明朝的強大崛起

這個場面,正是一生艱辛拼搏的魯明善,翹首以盼的理想,最終被後一個王朝,翻著凝結他一生心血的書,完美的做成現實。曾經歷經苦難的中華民族,就這樣再度強大崛起,成為一個至今記憶著炎黃子孫驕傲的偉大王朝——大明王朝!

歷史恩怨,終會成為過去時,但科學的價值意義,永遠不是過去。如何科學的做事,看看翻著《農桑衣食撮要》的朱元璋,道理很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