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王尔德名言:只有肤浅的人,才不会以貌取人

不会有人喜欢邋遢鬼,所以就没有机会去了解内在美。

深度解析王尔德名言:只有肤浅的人,才不会以貌取人

奥斯卡·王尔德

19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与艺术家之一。

唯美主义代表人物。

19世纪80年代美学运动的主力。

19世纪90年代颓废派运动的先驱。

这些是从网络上能查到的关于王尔德的具有代表性标签的一部分介绍。

而真正知道“王尔德”这个名字,是因为他的一句名言:“只有肤浅的人,才不会以貌取人。”

深度解析王尔德名言:只有肤浅的人,才不会以貌取人

乍一看这句话的时候,以为他说的是:“只有肤浅的人才会以貌取人。”

但仔细一看,原来他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

这跟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信息完全相悖,我们一直被教育着不能够以貌取人,因为那样会显得你很肤浅。

可王尔德却说“不以貌取人”才是“肤浅”的人。

我尝试着把这句话用肯定的语气来修改,比如“以貌取人不是肤浅的人”或者“有内涵的人,都会以貌取人”等。

但最终还是认为王尔德的这句话,就应该用“只有肤浅的人,才不会以貌取人”来翻译才能够真正体现这句话的含义。

深度解析王尔德名言:只有肤浅的人,才不会以貌取人

你的神态,会“描述”你的精气神

如果细心观察的话,那么你可能就会发现一个现象。

当你下班乘坐地铁回家的时候,那些跟你一样下班挤地铁回家的人,脸上都能明显看到疲惫的状态。

而那些玩儿了一天坐地铁回家的,虽然也很累,但明显脸上的精气神状态都会不一样。

所以每个人的精气神都会在你的神态里或多或少的显现出来,就是说看一个人的“外貌”,不应该仅限于五官或者颜值,而应该还要包含了精气神、言行举止等等。

能够细心观察到这些细节的人,自然不会是“肤浅”之人。

就好像我们回到家,家人看到我们的精气神不好时,会对于发出关心的问候。

当我们上班时,老板会根据你的精气神来判断你是否具有高效的工作状态。

这些都是“以貌取人”的典型案例。

甚至更细心一点的人,还能从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精神状态、甚至外貌特征来大致看出一个人的生活状态、气质等差别。

深度解析王尔德名言:只有肤浅的人,才不会以貌取人

没有人会喜欢邋遢鬼,因此就没谁去了解你的内在美

之前在网上看到过非常多视频,说是让一个人乔装打扮得衣衫褴褛的做一些任务。

表面上是想要探寻大家“真善美”的一面,但归根结底其实还是在“以貌取人”。

为什么这种视频能够激发人们内心的“善良”?还不是因为外貌特征给了这些“演员”们假设了某种生活现状。

人们发自内心的“善意”,并非是来自他们对这个“演员”的真实现状的了解,而是仅靠“外貌”或者“打扮”的外表来作出的判断。

他们从“外表”就已经做出了自己内心认同的判断,所以就会直接失去探寻事实真相的想法——因为他们会觉得这样不尊重人。

这难道不算是“以貌取人”吗?

那你能说这些作出善良之举的人是肤浅的人吗?

往往我们很喜欢用“以貌取人”来评价一个人只看到表象,而看不到事物的本质。

但自己却又常常做出一些“以貌取人”的举动来。

举个例子,在相亲的时候如果你穿得邋里邋遢的,那么你的相亲对象往往并不会跟你有更深入的交流和沟通。

也就是说,因为你的“邋遢”,所以失去了别人了解你内在美的机会。

深度解析王尔德名言:只有肤浅的人,才不会以貌取人

你的形象魅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你的职业生涯

美国有一位著名的形象设计师曾经做过一个测试,他采访了100家大型集团总裁。

测试关于“形象魅力”的影响,结果是:

97%的总裁认为,展示出自己形象魅力的人会获得更多的升迁机会;

95%的总裁相信,不合适的穿着会使面试者更容易遭到淘汰;

93%的总裁表示,绝不会用不懂穿着的人做自己的助手。

当人们第一次与某人或物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

“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那些信息,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很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

而第一印象,50%以上是由你的外貌造成的。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首因效应——也就是第一印象效应。

通俗意义上来讲,就是“先入为主”的意思。

无论是我们去面试,还是在职场上拼搏,形象管理永远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

越是有能力的人,或者越是有气质的人,往往越注重个人的形象管理问题。

正所谓“相由心生”,一个人的情绪、个性、神态会在你的面部肌肉上留下痕迹,经年累月,就变成了你的面孔。

心理研究其实也应证了这种说法:相貌不是天然生就的,而是长期的心理与行为的修炼在脸上的投射。

你的衣品、你的外貌、你的精气神等,综合起来就形成了你的“形象魅力”。

这种形象魅力,往往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你的职业生涯发展。

据研究表明:形象魅力值越高的人,升职加薪的几率也会越大。

这些都是典型的“以貌取人”的证明。

深度解析王尔德名言:只有肤浅的人,才不会以貌取人

真正的高手,往往能从“表象”看到本质

我们常说,一个高人能够从“表象”看清事物的本质。

而一直以来我们也在这么锻炼自己的思维或者能力,希望自己也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可要看到本质的前提,还是需要先看到现象或者表象的东西。

表象是本质的外在表现形式或者载体,本质是内核。

要是我们不“以貌取人”,就等同于丢弃了“表象”,连本质的载体都没有了,凭什么说自己能够看到本质呢?

这就是无稽之谈。

而王尔德所说的“只有肤浅的人,才不会以貌取人”,不就是在说那些每天把“不以貌取人”挂在嘴边,但自己却又一直在干着“以貌取人”的事情的人是肤浅之人吗?

有句古话叫“看云可知天气,相貌能取人品”。

真正有内涵有深度的人,是可以通过你的相貌来看清你内心深处所隐藏——实际上又无处可藏——的内在本质的。

深度解析王尔德名言:只有肤浅的人,才不会以貌取人

一个人的“美”,是来自修养、涵养、自律、善良、宽容等内在的综合素养所映衬出来的。

我们常常在看电视剧的时候,会从一个人的外貌来判断这个人是“反派角色”或者是“正派角色”。

并被他们的角色演绎带动着自己的情绪波动。

可现实中,我们却又告诫自己不要以貌取人。

这是违背人性本能的,也是不符合心理学第一印象效应的。

不以貌取人,才是真正的肤浅行为。

最后,借用刘嘉玲说过的一句话作为本文的结尾:

“女人的美丽,从来都是慈悲、宽容、内心强大和对自身认识进化提升的过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