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偷拿總不停,怎麼辦?網友:你看看人家爸爸怎麼做的

每一位家長,每一個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長為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孩子,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對於孩子的品德和道德教育,一直是不可缺少的。但是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一些問題就偷偷暴露出來,比如:偷東西。很多家長很難理解,為什麼孩子小小年紀就有了這種偷得不良習慣?

孩子偷拿總不停,怎麼辦?網友:你看看人家爸爸怎麼做的

前幾天一位爸爸的發帖,贏得了網友們的好評。

首先孩子的爸爸在孩子塊五歲的時候,發現孩子偷偷地從興趣班偷拿小零件回來,查閱了很多以後這位爸爸首先進行了一波自我分析。

孩子偷拿總不停,怎麼辦?網友:你看看人家爸爸怎麼做的

接著這位爸爸開始具體的行動。他們帶著孩子主動去興趣班道歉,並且歸還了小零件。在去道歉的路上孩子的爸爸反覆和孩子說,要坦誠,要知錯,要改正。坦誠的面對,勇敢的認錯,最後就是要及時的改正。

孩子偷拿總不停,怎麼辦?網友:你看看人家爸爸怎麼做的

為這位父親的智慧點贊!並不是疾言厲色的批評,也不是暴雨雷花的打罵,而是用實際行動讓孩子明白了事情做錯了,就要改正。

但是還是有人會問:那為什麼孩子會有有偷拿東西的樣的舉動呢?明明家長沒有這麼教育過孩子,是孩子自己學壞了嗎?

孩子的眼中拿≠偷

那不經過別人的允許,就拿了回來,說白了不就是偷嗎!

然而事實卻不是這樣的。

孩子偷拿總不停,怎麼辦?網友:你看看人家爸爸怎麼做的

從心理學上來說,孩子3歲之前出現偷拿別人東西的行為,並不是我們大人們想象的那種偷竊,只是孩子的“佔有慾”在作祟。

在這時期的孩子,還沒有說是有那種“利他”思想,什麼事情都是以自我為中心,沒有那種“物權”概念。簡單的說,就是和這個時期的孩子還分不清“你的”、“我的”、“他的”。只要是他喜歡的,那就是他的。

即便孩子到了5歲左右,知道了“你的”、“我的”、“他的”,但是還是不能約束自己的行為,喜歡的,或者想擁有的,就一定會想辦法去得到它。

孩子偷拿總不停,怎麼辦?網友:你看看人家爸爸怎麼做的

精神上的缺乏

前一種的行為,可能就是孩子因為自己的喜愛,而導致的行為。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接受了一些道德教育以後,偷拿喜歡的東西可能就會漸漸的消失。

但是如果是心理問題而導致的偷拿的情況,就會變成我們大人難以理解的“偷竊”的行為。

孩子偷拿總不停,怎麼辦?網友:你看看人家爸爸怎麼做的

現在的很多家庭,父母雙方都承受著生活壓力,因此工作繁忙,大事小事不斷,陪伴孩子的時間就會減少,對於孩子的關心自然而然的就會減少。

孩子得不到了父母的關注,就可能會想到用“偷竊”的這種方式,來引起父母的注意,從而獲得父母的關注。也就是說,為了引起父母的關注而故意為之。

孩子偷拿總不停,怎麼辦?網友:你看看人家爸爸怎麼做的

發洩心中的不滿

除了上述兩種原因,最後一種就是孩子通過偷拿的這種方式去發洩自己心中的不滿。就比如在幼兒園或者學校因為玩具或者文具發生爭執時,到最後自己沒獲得“優勢”,受到了來自老師或者是家長的批評,孩子可能就會通過何種方式來發現自己的不滿。也即是說為了“贏”,通過這種方式發現自己的不滿。

孩子偷拿總不停,怎麼辦?網友:你看看人家爸爸怎麼做的

我是海靜媽媽~關注我,帶你瞭解更多關於孩子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