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新婚不可或缺的“压箱底”

现在说“压箱底”,一般说的是长期不用弃之可惜的物件,放在最不起眼的位置储藏起来。给人的感觉就是:无用、无趣!

但在古人的语境里,谈起“压箱底”,古人新郎官对“压箱底”的期待,不亚于嫌弃新娘盖头的兴奋!


古人新婚不可或缺的“压箱底”

“压箱底”最早的含义是与女孩出嫁时,母亲赠予的特殊陪嫁品有关,就是绘于不同材质上的春宫图画,以便在洞房花烛夜作自己的性启蒙“教材”。平时把它放在箱底以辟邪,等到女儿出嫁前,母亲把“压箱底”取出来,让她体会“夫妻之道”。


古人新婚不可或缺的“压箱底”

东汉张衡的《同声歌》描写了女性在洞房花烛夜时的经历与心情。其中写道:“衣解巾粉御,列图陈枕张。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其中提到的“列图”,即指铺在枕席之间的春宫画,展示各种性爱的姿势,以便新婚夫妻,尤其是女性参观学习。春宫画是以性爱活动为主题的绘画作品,不仅绘以性爱过程,有些还描绘了房事前后的情景,如男女之间嬉笑、调情、爱抚和亲吻等性行为。除了给人借鉴之外,还有助情的作用。


春宫图有许多衍生形式,如专门表现男女欢爱情状的小雕像,以石、玉等质料制成,普通人家用的一般以陶瓷制作,或做成桃子、苹果、梨等水果形状,或做成小船、鱼或娃娃形状。皆由上下两半组成,上半为盖,揭去盖则可见内有男女二人。这些都是古时“压箱底”的物件。女儿临出嫁,母亲往往秘授给她,因常被隐秘地藏在新娘嫁妆的箱底而得名,用意则在性爱的启蒙教育,还兼有祈子和辟邪之意。还有不少春宫图绣在香囊、香袋或荷包上面。


《红楼梦》中写道,丫环傻大姐在大观园假山上捡到“两个妖精打架”的香囊就属此类。因为古代传统文化认为,闺阁之乐极其隐私,不足为外人道,否则便伤风败俗,未出嫁的女子更不宜观看。所以这些东西虽普遍流传,却总是秘不可宣,以至于丫环捡到一个绣春囊竟引发轩然大波,造成贾府主子抄检大观园的行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