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我要批評被大大高估的《斷背山》

文丨LOOK

書寫《斷背山》究竟獲得了多少世俗成功是浪費筆墨,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殊榮就足以讓李安成為好萊塢有史以來最成功的亞裔導演。

當年被好萊塢小子們頂禮膜拜的「電影天皇」黑澤明未做到的事情,李安做到了。李安甚至對此還不滿足,在奧斯卡頒獎晚會結束的當晚,在後臺的媒體群訪環節,李安直言不諱地表示影片沒有拿到最佳影片讓他很失望。

這一次,我要批評被大大高估的《斷背山》 | LOOK邪論

《斷背山》

一直以來李安的外在氣質給人儒雅、謙遜的存在感,在整個華人世界,他是被大眾接受度最高的導演。但李安的作品氣質實際上與傳統東方式的含蓄、內斂、節制、迂迴無緣。不論是影像美學還是敘事法則,李安都並不具備東方氣質、中國氣質。

李安被好萊塢的接受程度如此之高,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奧秘,因為他本來接受的即是好萊塢的訓練。《色,戒》是最經典的一個案列。


這一次,我要批評被大大高估的《斷背山》 | LOOK邪論

《色,戒》

徐皓峰在他的影評集《刀與星辰》中曾一針見血地指出,《色,戒》最大的問題是把原小說中含蓄的筆墨給破壞掉了,「隱秘的變成赤裸裸」,「複雜的感情變得廉價」。最庸俗之處,是把王佳芝最後關頭的反水,理解成了性和戒指的動因。

如徐皓峰所批評的,這是典型好萊塢劇作法則,海明威的小說被好萊塢電影敗壞掉,也是這個原因。王佳芝最後的反水,其實很難找到一個實質性的原因。這雖然是小說的高潮,但並沒有明確的、可見、可說的動因把這結果推導出來。

這一次,我要批評被大大高估的《斷背山》 | LOOK邪論

曖昧、幽微、難以言說的瞬間情感爆發才是晚期張愛玲風格所竭力追求的。王佳芝是在剎那、瞬間了悟、辨識出自己的情感認同,這個瞬間的爆發,李安很難理解。而王佳芝和漢奸易先生之間極端特殊的情感關係,長期接受好萊塢劇作法則訓練以致成為思維定勢的李安更難理解。

《斷背山》的難點是同性戀,同性戀電影的難點在於情感的分寸、情感表達方式迥異於異性戀。不少華人知名導演都拍過同性戀電影,但很難說有特別傑出的。


這一次,我要批評被大大高估的《斷背山》 | LOOK邪論

《斷背山》

王家衛的《春光乍洩》,在戛納大獲成功,是王家衛步入西方頂級影展圈的敲門磚電影,但這部電影在王家衛作品中的情感表達是最不王家衛的。

《重慶森林》裡想象的、夢幻的、非佔有的浪漫衝動,《花樣年華》裡曖昧複雜曲折的中年沉鬱,都消失不見。影片代之以單刀直入的愛你愛我。實際是與1997有關的時代符號、身份認同提升了影片在國際影展的號召力與關注度。

《斷背山》當然是一部極端催淚的電影,這種催淚感甚至超越性別,異性戀觀眾也會輕易為影片的情感表達所動容。兩個相愛的人沒有辦法在一起(恩尼斯的原話是「兩個男人住在一起,不可能」),二十年來只能依靠一年幾次的相會,更多的日子是苦熬。

傑克最終不幸殞命,恩尼斯發誓此生不再另找他人,孤獨終老。孤兒出身的他,最終以孤兒的姿態被社會遺棄。

這一次,我要批評被大大高估的《斷背山》 | LOOK邪論

同志-孤兒,成為影片最重要的自我指涉。傑克與恩尼斯的半世情緣之地斷背山,於是成為了哀怨、悽迷、美好的烏托邦意象,它是化外之地,而它的自然屬性又指涉恩尼斯與傑克二十年同性情緣毫無造作,實乃天定,同性之愛與異性之愛如出一轍,無分優劣,都是自然生髮。

壓抑之下的銘心刻骨,永志難忘,愛的就是你,肝腦塗地,拋妻棄子,無怨無悔。

這是影片的催淚所在。

這一次,我要批評被大大高估的《斷背山》 | LOOK邪論

大部分觀眾即便對同性戀情沒有認同感,但對於受壓迫的愛戀,很容易激發出同情心。影片的問題之一,是對於催淚點的斧鑿式設計。這並非事後揣測創作者心理。李安2010年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提過這一點。影片首次內部試映後,李安的老搭檔也是影片的製片人夏姆斯就不太滿意,「太長,三個淚點,兩個尿點,我要的是四個淚點,一個尿點。」

實際上,影片的淚點也確實很顯眼。恩尼斯與傑克在斷背山第一次分手後,恩尼斯路過牆角,突然嚎啕大哭。這是第一個淚點。傑克對著斷背山說出金句「但願我能戒掉你」,是第二個淚點。收尾,恩尼斯把象徵著二人情定時刻的襯衫放入櫃子中,是第三個淚點。過於明確、過於尋求共鳴的催淚點設計意圖,不管打中不打中,怎麼說也不是高明的創作法則。

這一次,我要批評被大大高估的《斷背山》 | LOOK邪論

即便不認同設計點高明不高明這樣吹毛求疵的問題,影片的情節設計有些細節處亦值得商榷。恩尼斯與傑克在斷背山第一次分手,四年後再見,相擁而吻,正巧被恩尼斯妻子愛瑪撞見。這種設計就是電視肥皂劇級別水準。

如果硬比較東方美學說破不點破的含蓄節制,小津、侯孝賢斷然不會如此處理這類戲。再退一步說,重大轉折是依靠偶然性完成的,這按照好萊塢的編劇法則來說,也是等而下之的。

更值得商榷的是,以恩尼斯謹慎、內斂的性格以及不敢違抗世俗法則的處事原則來說,不考慮妻子的感受,肆無忌憚地與傑克相會,有點不符合人物性格。

這一次,我要批評被大大高估的《斷背山》 | LOOK邪論

實際上即便以催淚效果來說,兩位女性角色的整體形象設計也有失穩妥。愛瑪與露琳的存在感很弱,形象單薄,甚至有不真實的虛假味。愛瑪的受害者形象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恩尼斯的悲情力度,恩尼斯可以不愛她,但並不代表可以沒有依戀,這是忽略人性複雜一面。愛瑪後來嫁的超市丈夫,更是白紙一張。彷彿三流電視劇裡走出來的角色。

這一次,我要批評被大大高估的《斷背山》 | LOOK邪論

露琳對傑克的情感處理也失之簡單,甚至有點不明所以。恩尼斯與傑克對現實家庭中的另一半可以輕易拋棄掉,是因為他們之間有著強烈的感情。這種處理方法就只是為了強化而強化。如果二人家庭關係更復雜一點,其實會顯得情感面向更復雜。

再擴大來看,影片的整體情節設計,就是強化恩尼斯與傑克婚後生活的不如意。甚至為了表現這一點,用了火雞的剪輯點,將傑克與家人吃火雞的戲與恩尼斯與家人吃火雞的戲剪輯在一起。一場是表現傑克不容於岳父,在岳父一家看來不過是繁衍子嗣的工具。

另一場更是有點奇詭,愛瑪已經與恩尼斯離異,卻能夠與現任丈夫、前夫一起與孩子共餐。而愛瑪又突然爆發,當面向恩尼斯捅出其性向的痛楚,造成不歡而散的後果。

這一次,我要批評被大大高估的《斷背山》 | LOOK邪論

這段情節相當勉強。隱忍性格的愛瑪為何突然爆發?邏輯層次上顯得非常勉強。兩廂結合,只是為了強化傑克、恩尼斯各自家庭生活苦楚。最大的槽點,當然是傑克最後的殞命,又是老掉牙的車禍,又是偶然性。這只是慘劇,不是宿命悲劇。當然這也是屢試不爽的催淚法則。

如果拋卻淚點的有意設計不提,影片中恩尼斯與傑克的同性戀情,在同性戀題材中非但沒有顯出如何非凡之處,反而有一些很耐人尋味的處理方法。李安似乎是在有意強化同性戀情的普世性,但與此同時卻留下一些疑竇。

這一次,我要批評被大大高估的《斷背山》 | LOOK邪論

傑克與恩尼斯的形象設計的意圖是很明確的,強調一種二元對立的差異性。恩尼斯粗糲、內向、質樸、謹慎(抿嘴的習慣性動作尤其強化了這一點)。傑克細膩、外向、陰柔,對情感充滿自由奔放的追逐之心。

影片甚至從服飾顏色也強化了這一點,恩尼斯永遠是淺淡的服飾,傑克永遠是深濃的服飾。恩尼斯保守,有明確的守貞心理。傑克開放,不求唯一,但求最深刻的愛戀。

這一次,我要批評被大大高估的《斷背山》 | LOOK邪論

二人初始的性愛過程,有一種亞當夏娃偷食禁果的意味,以此強調同性愛情的正當性、神性色彩。總之,一陰一陽,剛柔相繼,不免恍惚:這究竟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尤其令人覺得詭異的是,一部為同性戀伸張正義、爭奪平等權利的電影,對於男性身體的表現卻顯得非常保守。

這一次,我要批評被大大高估的《斷背山》 | LOOK邪論

影片對於男性身體的展現,多少有點欲說還休的姿態,與維斯康蒂、法斯賓德、格斯·範·桑特等著名同性戀導演影像中的男性身體大相徑庭。

並非說異性戀導演無法拍好男性身體,克萊爾·德尼《軍中禁戀》中的男性身體就成為了男性精神慾望的圖騰象徵。影片中非凡的精神追求,是通過男體在空間中的移動姿態逐漸顯露的。這是非常高級的表現手法。


這一次,我要批評被大大高估的《斷背山》 | LOOK邪論

《軍中禁戀》

《斷背山》一方面是忌憚於展現男性身體,另一方面卻毫無必要的剝削式展現女性身體。兩位女主角米歇爾·威廉姆斯、安妮·海瑟薇在影片中都有裸露演出。海瑟薇的裸露戲其實毫無必要,她後來在採訪中明確表示,那場裸露戲讓她有受辱感。

一部同性戀電影,忌憚於展現男性身體,卻很「照顧」異性戀男性觀眾的色慾需求,表現女性裸露身體,這是什麼心理狀態?

直白一點說,《斷背山》裡的男性身體影像,其實是很典型的恐同創作者的投射。

這一次,我要批評被大大高估的《斷背山》 | LOOK邪論

上佳的文藝作品,是能夠觸及到人性中意想不到但真實的截面,所謂人性原來還有這一層,比如徐皓峰總結的《色,戒》裡善惡顛倒的高級愛情。同性戀情因為被壓抑,所以有很特殊的分寸感,對分寸感的處理能顯出創作者銳利、敏感、通達的眼光與胸襟。

白先勇《樹猶如此》是華文世界上佳的同志敘述,好就好在對分寸感極佳的把握。他不把這份壓抑不容於主流社會的情感悲情化、崇高化,予人同情,予人讚賞,而是以平實淡然的口吻敘述情感的點滴,流淌出來的是至為珍貴、從容的生命能量、情感能量。

《斷背山》只是以刀砍斧鑿式的催淚影像,尋求大眾廉價共鳴的同時,伸張了一把政治正確的平權正義,遠遠算不上同志電影的經典佳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