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直播?看熱鬧就好了 投資還得靠自己

疫情之下,在線直播站上了“風口”,不少行業都湧現出“線上李佳琦”。近期不少公募基金就通過直播路演賣出了爆款基金,同時,近段時間白天戴口罩上班,晚上回家做直播的私募基金也越來越多。

私募直播?看熱鬧就好了 投資還得靠自己

私募直播?看熱鬧就好了 投資還得靠自己

然而,熱鬧之下總有“貓膩”,私募直播的內容參差不齊,除了公益、投教、股評等類型外,同樣也有著違規薦股等線下就早已存在的亂相……

私募圈掀起直播風潮

隨著直播市場用戶規模和滲透率的穩步提升,當前的私募圈也掀起了一股直播風潮。“高大上”的基金經理們不時在各大直播平臺露臉,分享投資理念,通過直播路演甚至賣出爆款基金。究其原因,除了有私募行業競爭的加劇外,利用直播平臺營銷、提升影響力也是大多私募投身直播“事業”的原因。

當前不少公募基金經理或者某些券商分析師在某些平臺進行直播,其實稱之為“直播”並不太適合,應該是換一個形式的路演。相對而言,私募機構並沒有太多約束,與粉絲的互動更為緊密,所以私募做直播,相對於其他機構,更有某些方面的獨特優勢。在各行各業的直播越來越火的情況下,私募的直播或許是一個值得關注和討論的現象。

國商信聯的專家分析,即使在直播市場中關注財經內容的用戶只佔10%,數量也有4000多萬人。更何況隨著5G技術的普及,直播市場仍在高速擴張,因此對私募機構而言,這個市場的空間比較具有誘惑力。

中小私募對外發聲渠道之一

有業內人士指出,實際上近期私募熱衷直播也是有原因的,網絡直播工具甚至成為了當前不少中小私募對外發聲的渠道。

據統計,截至2019年末,百億級私募的市場總規模佔比越來越高,而10億元以下私募的規模佔比從2019年初的32.07%下降到年底的22.06%,降幅顯著。實際上,自2018年2月開始,證券類私募的規模就開始不斷縮水,小私募開始不斷被市場淘汰出局。

研究認為,2019年私募行業頭部效應明顯加大,中小私募在優勝劣汰機制下被逐漸擠出市場。證券私募的管理規模增量仍然是大私募帶動,小私募在當前環境下募資有困難、過高的運營成本是其退出的主要原因。

碰運氣:小心別中了非法薦股圈套

無論是做宏觀大勢分析,抑或是對財經、公司新聞進行點評,在私募的直播中,監管始終是繞不開的話題。多位私募人士提到最多的也是直播中的合規問題,因為在與粉絲的互動交流中,大家提得最多的問題還是具體個股的漲跌。

在嚴監管之下,近年來機構通過傳統媒體“非法薦股”的案例大幅減少,而利用網絡直播平臺“非法薦股”的現象正在增多。

“私募圈的直播也要一分為二地看待,像星石投資楊玲、東方港灣但斌都是陽光私募的代表,其私募基金是經過了監管機構備案的,能夠規範化、透明化運作。但是有些搞直播的可能是灰色的私募基金,甚至就是打著私募的幌子,在直播中進行不合規、不合法的操作。”有業內人士表示,這類灰色私募直播投資者更要警惕。

因此,國商信聯的專家建議,面對各種大小私募在線直播的盛況,希望投資者不要相信天上會掉餡餅,市場生存殘酷,還是需要打造自己的交易體系,才能在殘酷的市場中存活下來。

知名私募招兵買馬

全球股市震盪,考驗著投資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據瞭解,市場恐慌之時,有私募依然在積極佈局,招攬人才,推出新產品。

3月25日,高毅資產發了一則百萬高薪級別的招聘計劃。實際上,這已經是春節後高毅資產發佈的第二份招聘計劃。2月28日,高毅發出5個職務的招聘書 。

除了大力招攬人才,高毅資產春節後的新產品備案步伐也相當快,僅3月以來就有7只新產品備案。

除了高毅資產,不少巨頭私募均在逆勢加速佈局。最近兩天淡水泉又備案了6只產品,凱豐投資、少藪派、明汯投資等百億私募也均在本週備案了新產品。

在業內人士看來,今年以來市場巨幅震盪,將進一步加劇行業的馬太效應。

國商信聯的專家表示,私募行業的分化格局已經開始顯現。頭部私募的研究優勢較強,業績相對穩定。在銷售渠道和品牌上已經有比較明顯的優勢。如果在震盪市中能夠保持銷售規模的增長,可以在低位加倉,會對業績有正面的幫助。“震盪市場有助於私募逢低配置,特別是一些關注度比較高的長期優質標的,往往在這種系統性衝擊下會出現比較好的配置價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