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趙括真的是“紙上談兵”嗎?

一說紙上談兵,許多人都會想到趙括,人們習慣性的將其歸為紙上談兵的庸才,導致長平之戰白起坑殺40萬趙軍,使趙國大傷元氣。但是誰又能知道,長平之戰的失敗也不能全怪趙括。下面小編為大家粗略的介紹一下長平之戰失敗的原因。

長平之戰趙括真的是“紙上談兵”嗎?

第一、秦國八百里秦川,從未受到戰爭影響,這是秦軍有充足糧草打持久戰的最大依仗,而趙國土地本來就比秦國小,更要命的是燕趙兩國常年鏖戰(可以說燕國是秦滅六國的最大幫兇,他長年累月地和趙國開戰,使趙國兩線作戰、不得修生養息的時間,燕國還幾乎佔領齊國(僅剩兩城)達數年之久),所以,從綜合國力和周邊環境來看,秦國也是遠好於趙國,趙國的戰爭潛力遠遠要低於秦國。

長平之戰趙括真的是“紙上談兵”嗎?

第二、趙括其實並非主動請纓,而是屬於臨危受命,因受到了趙王的命令才去接替廉頗。而當時廉頗留給趙括的局面並不樂觀,雙方僵持已久趙國的國力已經難以支撐。趙括上任以後雙方的戰事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的階段,所以沒有時間讓趙括去大規模的調整和部署。

長平之戰趙括真的是“紙上談兵”嗎?

第三、長平之戰趙軍在趙括到來之前採取的是防禦策略,由於趙國的戰略環境和地理環境所決定,趙國的軍隊擅長的是野戰或者說擅長進攻,最差的就是防守作戰,趙國最厲害的就是戰場突擊力量,比如弓箭兵、輕步兵、騎兵等,所以才在對匈奴和胡人中屢建奇功。將本來善於野戰的趙軍用於防守戰,讓秦軍順利包抄趙國後方,不斷騷擾趙國的糧道,讓趙國雪上加霜,完全失去了主動權,同時由於趙國外交上的失敗,導致趙國陷於外無援兵,內無糧草的絕地。

長平之戰趙括真的是“紙上談兵”嗎?

最後趙括統帥能力也很強。長平之戰雙方兵力達到八十萬,趙括被圍後,趙軍一直在突圍,並沒有顯現出混亂的跡象。要知道,當時的趙軍已經斷糧四十餘天,還能有條有序的突圍,沒有成為亂軍,足以說明整個趙軍上下對趙括的認同,對於趙括統帥能力的認同。

大家還有什麼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