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李世民的兒子中只有長子李承乾的名字是三個字?

薇薇一笑很傾程


為什麼李世民的兒子中只有長子李承乾的名字是三個字?這個問題史無佐證!

李建成的六個兒子和李元吉的五個兒子姓名都是三個字,李世民只有長子李承乾的名字是三個字,這十二人的名字中間都是“乾”字這是真的,史有記載!但,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現象呢,這個問題史無資料可查!

一千多年過去了,我們要弄清這個問題,只有對史實進行分析,然後予以合理的猜想與推測了。眾所周知,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一不做二不休,管他侄兒晚輩,血緣關係,盡皆斬草除根以免後患,殺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的所有的兒子。

由於死於非命的李建成的兒子和李元吉的兒子姓名都是“李承某”的三字結構,再加上李世民的皇長子李承乾的姓名也符合這個結構規則,我們不難得出結論:李淵這一脈的李氏宗族到了李承乾這一輩,祖上規定用“承”字作為輩份的標記!所以,李世民兄弟的兒子輩姓名應該是“李承某”的結構樣式。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李淵的兒子 沒有標記 輩分的共同的字呢?其實是有的,只是我們熟悉的李世民、李建成、李玄霸(李淵的第三子)的姓名都沒有遵從這個規則,誤導了後世人!李淵前前後後共有二十二個兒子,除了鼎鼎大名的以上三位外,還有第五子李智雲、第十五子李鳳、第十九子李靈夔名字沒有“元”字外;其他的如李元吉、李元昌、李元嘉等十六人都叫“李元某”。

在隋唐演義中,天下 第一條好漢是李玄霸,到了清康熙年間為了避康熙皇帝“玄燁”的“玄”字,又改名叫了李元霸,這是有據可查的!中華漢字如此之多,為什麼不用其它的字而用“元”避諱呢?我猜想就是為遵循輩分的取名規則來改名罷了。

在古代,對皇帝姓名的避諱非常重要,這點弄不好就會禍及己身;我們熟悉的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康熙帝炫燁的兒子們名字都是“胤某”的結構,皇四子胤禛即雍正即位後,他的兄弟的胤字都改成了沾點字音的“允"字。

依此類推,我認為:李世民的兒子的姓名以前如李承乾一樣也是“李承某”的結構,李世民依立嫡立長的原則,與長孫皇后把嫡長子李承乾立為儲君後,自然會想到他將來要君臨天下做皇帝的。如果他的兄弟還叫“李承某”,就犯忌了!所以,乾脆規定直接都去掉了彰顯輩份的字眼“承”字,因而,今天我們看到李世民的其它兒子的姓名都是李泰、李治、李恪等兩個字的結構了。


希望星晨58298869


雖然並沒有確切的證據,但是我們可以合理推測,除李承乾外,李世民其他幾個年長的兒子恐怕都改過名,原因大概是和避諱有關。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斬草除根,殺了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的所有兒子。李承乾的兒子叫李承宗(早逝)、李承道、李承德、李承訓、李承明、李承義;李元吉的兒子叫李承業、李承鸞、李承獎、李承裕、李承度。看到沒,全叫“李承某”。再結合李世民長子李承乾,我們幾乎可以這麼說,李淵是給孫子們定了“承”字輩,李世民的其他兒子理所當然也應該叫“李承某”。


不止是孫子輩,李淵一共二十二個兒子,除了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五子李智雲、十五子李鳳、十九子李靈夔六人外,其他十六人都叫“李元某”,如:李元吉、李元昌、李元嘉、李元嬰等等。同時,經過考證,李玄霸是後來到了清康熙年間為了避康熙帝“玄燁”的“玄”字,改寫為李元霸,所以,不排除這些“李元某”原本都是“李玄某”。這樣就可能只有五個特例。甚至李世民也曾在四歲時,李淵帶他遇到一個術士,說他二十歲能濟世安民,所以改名世民,原名已不可考,搞不好也是“李玄某”或者“李元某”,其他幾個也難保不是這種情況。所以,這說明兩個問題,第一,李淵給子孫們定了字輩;第二,原名是可以因為各種原因改掉的。

因此,我們認為,正常情況下,李世民的其他幾個年長的兒子,原名也應該是“李承某”。但是為什麼後來都改單名了呢?這恐怕還是因為剛剛提到的“避諱”。


我們舉一個後世的例子,清朝,康熙的兒子們都叫“胤某”,胤禛即位後,把所有兄弟的胤字都改成了允字,就是因為皇帝的名字你是不能用的。於是,我們可以推導出李世民也有這個想法在。李承乾是很早就定為太子了,也就是今後要做皇帝的。那其他兄弟如果還叫“李承某”,以後都要改,省得麻煩,我都替你們改了吧。於是直接都去掉了承字。而李建成、李元吉的兒子們已經被殺,並且是罪人,平素無人再提了,也就不急著改了。後來繼位的也不是李承乾,故而沒人翻舊賬去給這些人改名了。


那為什麼不把承字改成其他字而直接改了單名呢?恐怕還有點防患於未然的味道。如果把其他兒子的“承”字統一換成了別的字,就假設為“繼”字好了,而李承乾沒能順利繼承皇位,比如早逝或者獲罪被廢(後來也確實如此)。李繼甲做了皇帝,難道其他的李繼乙、李繼丙們再改一次名嗎?豈不是太麻煩了。所以,直接改了單名,一個字,怎麼也撞不上了。

上面說的觀點從宋朝就可以證明。我們知道,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兩個弟弟分別叫趙匡義、趙匡美,後來趙匡胤做了皇帝,趙匡義、趙匡美就改名趙光義、趙光美。接下來趙光義又做了皇帝,趙光美又改成了趙廷美。你說麻煩不麻煩?所以,從趙光義即位後,所有皇家子孫都是單名了,他自己也身先士卒改了單名“趙炅”。唐朝恐怕也是如此,李世民之後,除了李隆基這輩之外(這是特例,因為還正好遇到武則天削弱李唐宗室準備自己稱帝),其他皇帝(包括皇子們)也都是單名。


伊耆角木


他一時興起?不是,古時候起名字一個是家譜祖制更重視生辰八字,陰陽五行。很有可能是根據命理來調劑的,要麼就是一時興起。

還有就是任性,沒文化,我有兩個朋友,名字是上戶口的時候村長去鎮上臨時起的,回來告訴一聲就得了。


那麼問題來了,李承晚怎麼解釋??


十四阿哥郎春濤


李承乾取名字時李世民家的鮮卑血統占主導地位,取名字無所謂,後來李氏造反,想昭示漢人血統,恢復漢晉傳統,所以後來的兒子取單字


心靜107162293


大家好,這裡是南嶺說史,以下是我的答案:

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之間的故事終結在玄武門之變,在這之後李建成李元吉的兒子都被李世民解決掉。

而關於這些李世民的侄子們,從名字來看似乎都是一個字輩,但同為兄弟的李世民,卻只有一個兒子和李建成李元吉的兒子們“李承X”的名字相似,其他的兒子都是單字名,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不妨從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開始說起。

以下名前同一字母為同一代:

1、A李虎被李淵追諡為唐太祖,一共有八個兒子,分別是B李延伯、李真、李昞(唐高祖李淵的父親)、李璋、李繪、李禕、李蔚、李亮。

2、B李延伯早逝,無子,李真亦無子。

3、B李昞:李澄、李湛、李洪、李淵。

長子C李澄:D李世衍、李世證、李世訓

二子C李湛:D李博義(E子李玄弁)、李奉慈

三子C李洪不詳

四子C李淵:D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李玄霸等

4、B李璋生下兩子C李韶,字孝繼(D子李道宗、李道素、李道興、李道弼、李道立),C李孝基。

5、B李繪生下C李贄(D子李道玄、李道明)。

6、B李禕生下C李伯良、李叔良(D子李孝協、李孝斌)、李仲良、李季良、李德良、李幼良

7、B李蔚生下C李安(D子李琛(子李儉)、李璥,字孝恭、李瑊、李瑰)、C李哲(D子李瑗)

8、B李亮生下C李壽,字神通(D李道彥、李孝察、李孝同等)、C李神符(D子李德懋)


以上的整理可能看起來比較亂。

我大概解釋一下,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八個兒子當中,只有大兒子李延伯為雙字名,很有可能是因為李延伯和父親分道揚鑣後,記載史書的人忘記或未探究其名字,我認為“延伯”二字或是其字號。

而李淵的大哥,李世民的大伯李澄有後嗣為“李世X”和李世民同輩。

上所列的第4點中,後人多稱李璋的長子為李韶,而次子為李孝基,說明很有可能李孝基也是有個單字名,但未被史書記載。

在4、5、8點之中李璋、李繪、李亮三人的孫輩都是“李道X”,但李璋的孫子李道宗的字號是承範,而李亮的孫子李道彥的道彥二字卻是字號,因為他的弟弟們都是“李孝X”。

同樣是在第8點,李亮的兒子李神通和李神符,李神通有名記載為壽,字號為神通,而李神符無記載字號,按理李神符可能叫“李福”或者“李祿”之類的名字。

由此我認為,李世民的兒子李承乾以及李建成、李元吉的兒子們現在存於世的名字或許為字號,而不是名。

也就是說李承乾應當是有一個和弟弟們一樣的單字名,但未被記載下來。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文化現象叫“以字行於世”,如上述所說的李神通,還如管仲,名夷吾字仲;屈原,名平字原;項羽,名籍字羽;尉遲敬德,名融字敬德;孟浩然,名浩字浩然;元曲四大家的王實甫,名德信字實甫;明代“三楊”之一的楊士奇,名寓字士奇;十大元帥之一的劉伯承,名明昭字伯承等等。

那麼很有可能李承乾及其叔伯的兒子們,亦是“以字行於世”,不見其原名記載。

另外據《舊唐書》記載:“恆山王承乾,太宗長子也,生於承乾殿,因以名焉。”我認為這只是巧合。

當時的情景可能是李建成已經生下兒子,並且取名為“李承X”,而李世民的長子剛好在名字為承乾殿的宮殿生下,反正大家都是堂兄弟,不如以此為名。

又根據建成元吉的兒子們死時都年幼,很有可能“承X”是他們的乳名,李承乾亦或有可能是乳名。

李承乾聰明可愛,深受李世民的寵愛,甫以即位就立為太子,希望李承乾能繼承大唐天下社稷。

而承乾之名,可理解為“承繼乾坤”,雖是乳名卻不被棄用成為正式的名字。

結語:上面的描述比較混亂,總的而言我認為李承乾此名可能為乳名或者是字號,而不是名,

以上就是我的答案,希望有所幫助。


南嶺說史


沒有考證,推測可能是李承乾年居長,可能是李淵當政時生的,所以跟著輩分取名。後來的可能是李世民當政後生的,李世民可能要表明自己這一脈與其他人不同,就不再按輩分取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