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與鼓浪嶼齊名,是溫州的文化寶藏,中國四大名嶼之一

說起鼓浪嶼,可謂是家喻戶曉、老少皆知了,許多人都有一個廈門夢,都期待一場登島之旅,而很少人知道的是在我國有四大名嶼,它們分別是福建廈門的鼓浪嶼、福建東山的東門嶼、臺灣台東的蘭嶼,還有一個就是溫州的江心嶼,因為鄭成功曾在這四嶼練兵,所以並稱“中國四大名嶼”。

它與鼓浪嶼齊名,是溫州的文化寶藏,中國四大名嶼之一

島嶼的“嶼”,泛指依附於大陸或島周圍的小島,隨著潮起潮落、水位變化,面積也不斷改變,漲潮時和大陸或島相離,落潮時又大陸或島相連,就像母親身邊的孩子,時而離開母親身邊,時而回到懷抱。我國海域廣闊,河流眾多,獨特的形狀造就了大小島嶼不計其數。

它與鼓浪嶼齊名,是溫州的文化寶藏,中國四大名嶼之一

江心嶼,位於浙江溫州市甌江中心,面積原為60畝,已經擴為107畝,呈東西長、南北狹的形狀,狹長的走勢中,兩頭有雙峰對嶼,兩山頭又各立一塔,東塔建於唐代,西塔建於北宋,雙峰之間有始建於唐代的江心寺。江心嶼對於溫州來說,恰如杭州對西湖,已經成為了城市不可替代的名片。

它與鼓浪嶼齊名,是溫州的文化寶藏,中國四大名嶼之一

江心嶼上有不少名勝古蹟,如東西雙塔、江心寺、浩然樓等,更有宋文信國公祠、謝公亭、澄鮮閣及博物館、革命烈士紀念館、工人療養院均系省市級文保建築。歷代詠歎江心嶼的詩章也不少,千百年來文人留有嘆詠江心嶼著名詩章近800篇,嶼上現在還建有兒童樂園,因此也是親子的不錯的場所,還有遊樂場、情人島、盆景園、拓展園、戛納名人攝影公館、共青湖等現代化的娛樂休閒場所。

它與鼓浪嶼齊名,是溫州的文化寶藏,中國四大名嶼之一

歷史悠久的古剎江心寺,歷經歲月洗禮而更顯得清淨優雅!其前殿是天王殿,兩邊的對聯非常特別,是疊字聯“雲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長長長長長長長長消”。參觀的遊客們有各種念法,但始終沒搞清楚哪種發音是正確的。中殿是圓通殿,廟門前有七座燈形石塔,分別刻有七個如來的尊號,石塔緊鄰岸邊,相應成景。置身江心寺,感受著佛門聖地氣息,一切戾氣都化為雲消霧散。

它與鼓浪嶼齊名,是溫州的文化寶藏,中國四大名嶼之一

為紀念浙南地區在各個革命時期犧牲的烈士,在江心嶼原普寂祥院廢址上建成了革命烈士紀念館。如今已經成為了紅色革命教育基地,緬懷革命先烈,銘記歷史,重溫一往無前的革命精神。

它與鼓浪嶼齊名,是溫州的文化寶藏,中國四大名嶼之一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嶼出。江心嶼雲水環繞,風景秀麗,歷來被稱為“甌江蓬萊”。歷代著名詩人謝靈運、孟浩然、韓愈、陸游、文天祥等都曾相繼留跡江心嶼。千百年來,無數詩人騷客為江心嶼由衷謳歌,在這浩瀚的詩海中,至今留有歷代名賢詠江心嶼的著名詩章近1000篇,這些作品是祖國文化遺產中一束絢麗的奇葩。

它與鼓浪嶼齊名,是溫州的文化寶藏,中國四大名嶼之一

孤嶼今才見,元來卻兩峰。塔燈相對影,夜夜照蛟龍。東峰西麓原有“普寂禪院”,又名“東塔院”, 唐懿宗鹹通七年建成東塔,鹹通十年(869)建成“普寂禪院”。西峰東麓有“淨信講寺”,又名“西塔院”,為宋太祖開寶二年(969年)所建。據史料記載,自宋代開始直至清光緒年間,雙塔塔頂每晚就有夜燈高照,成為引導船隻來往溫州港的重要“燈塔”。

它與鼓浪嶼齊名,是溫州的文化寶藏,中國四大名嶼之一

西塔始建於北宋開寶二年(969年),一說建於唐鹹通十年(869年),明、清曾多次修繕。塔高32米,底徑7米,系樓閣式青磚仿木構建築,塔每層每面均有小佛龕,內置石雕佛像,造型精緻,神態自然,有頗高的藝術價值。

它與鼓浪嶼齊名,是溫州的文化寶藏,中國四大名嶼之一

東塔始建於唐鹹通十年(869年),一說建於北宋開寶二年(969年),曾毀於兵火,南宋紹興十年(1141年)重建,歷史上曾經多次重修,塔高28米,底徑8米餘,由青磚圍砌。令人稱奇的是塔頂自然生長一株100多年樹齡的榕樹,無土培植,根垂塔中,全年常綠,實為奇觀。

它與鼓浪嶼齊名,是溫州的文化寶藏,中國四大名嶼之一

這兩個東西雙塔遙相呼應,成為溫州的—個標誌。1981年東西雙塔列為溫州市第—批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東西雙塔被國際航標組織列為世界百座歷史文物燈塔之一,並正式宣佈其為世界航標遺產。

它與鼓浪嶼齊名,是溫州的文化寶藏,中國四大名嶼之一

它與鼓浪嶼齊名,是溫州的文化寶藏,中國四大名嶼之一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作為中國山水詩的發祥地,素有“七分山,二分水,半分路屋,半分田”之稱的溫州,是一個一生一定要來一次的所在。而風光秀麗、景色迷人的江心嶼,也必將成為你人生不可多得的美好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