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潤:先記住這3句話,再學經濟學

劉潤:先記住這3句話,再學經濟學


商業洞察 丨作者 / 劉潤


我本科是學數學的。

在有公理體系的世界,比如數學,大師們幾乎是不吵架的。

為什麼?因為他們醉心於研究,不理俗事,所以脾氣好?

不是。因為他們懶得吵架。他們只打架。甚至決鬥。

你提出一個新觀點?呵呵。報上名來。嗯,請證明給我看。能證明?我認。不能證明?你滾。

數學,是武行。

有什麼好吵的,打一架試試。吵架?那是人文學科才用的“研究方法”。

在有公理體系的世界,只有能證明的,和不能證明的。

大師與大師的差異,是智商的差異,不是口才的差異。

但是,大部分的學科領域,是沒有公理體系的。

比如經濟學。

這並不是說,這些領域的研究者,智商不如數學家。

而是說在這些領域,僅僅靠智商是沒用的。

因為沒有公理體系,僅靠邏輯演繹,不可能得出不容置疑的結論。

所以,在這些領域的研究者,更值得敬佩。

他們遇到的挑戰,遠不如數學那麼單純。

他們不斷提出新的觀點和模型。

但是隻要你能舉出支持的例子,就總有人能舉出反對的例子。

這時,就開始吵架了。

你說那是特例,他說你才是特例。

中國人用四個字形容這種“研究方法”:文人相輕。

數學家們說,我們才不相輕。我們相殺。不服就幹,生死看淡。誰怕誰。

中國人用八個字形容這種兩種“研究方法”的差別: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了不起的蓋茨比》的作者,菲茲傑拉德,說我來做個和事佬吧。

他把“文無第一”這四個字,翻譯成了一句英文:

The test of a first-rate intelligence is the ability to hold two opposed ideas in the mind at the same time, and still retain the ability to function.

再翻譯回中文,就是:

同時葆有全然相反的兩種觀念,還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標誌。

意思就是:別吵了。你們都對。你們都對。

但是,這種“你們都對”,這就給學習經濟學,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你們都對,那我學誰的更對呢?

我給你三個建議。




1. 聽李白,也要聽杜甫


如果有人告訴你,他最近在學經濟學,你一定要問他,你在學習什麼經濟學?

如果有人對你說,經濟學認為什麼什麼,你一定要問他,誰的經濟學這麼認為?

他只要稍微一愣,只要稍微一愣,就說明,他其實還不懂經濟學。

提問。下面幾位經濟學家,你覺得跟誰學習,能學到“更對”的經濟學?

1)亞當·斯密(你知道的,經濟學之父)

2)阿爾弗雷德·馬歇爾(供需決定價格理論的提出者,微觀經濟學的奠基者)

3)約翰·凱恩斯(你不會沒聽過凱恩斯主義吧?)

4)羅納德·科斯(經濟學最常用的詞之一“交易成本”的提出者)

5)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奧地利經濟學派的關鍵人物)

當然學習亞當·斯密啊!他是經濟學之父啊。

看不見的手,分工理論。

你說不定能隨口就說出他的貢獻。

但是,別急。

亞當·斯密創立的經濟學,今天被起了一個名字,叫做“古典經濟學”,然後放在了書架的最高層。

亞當·斯密提出的“勞動價值論”,並不被他的一部分徒子徒孫們認可。

誰呢?就是以阿爾弗雷德·馬歇爾為代表的“新古典經濟學”。

馬歇爾提出,價值不是由勞動創造的。價值,是由用戶的需求決定的。

不管鑽石是撿來的,還是你用勞動造出來的,價值是一樣的。

而且,你的需求是會變的。

你吃第一個饅頭的價值,比第二個大。吃第二個的價值,比第三個大。

當然,大衛·李嘉圖並不同意。他繼承了亞當·斯密的衣缽。

然後馬克思又繼承了大衛·李嘉圖。

馬歇爾更大的貢獻,是提出了供需理論。

你一定聽說過:供需關係決定價格。

科斯一聽,嘆了口氣。

當你說供需決定價格時,設定了一個條件“當所有其它要素不變”時。

當其它所有要素都不變,這可能嗎?

你們這些“黑板上的經濟學”。

一些經濟學家立刻嘲笑科斯。你的“交易成本”才是被濫用最多的吧?

你說誰的損失大,誰負責,因為這樣交易成本低,社會福利高。

那法院是不是每次判案,都要調研一下商品的市場價,看看誰的損失大呢?

市場價格波動快的,會不會剛宣判,就要翻案呢?

凱恩斯站出來說,新古典你們這些人別得瑟,“自由市場”的邏輯就是有問題的,會導致經濟危機。

需要國家干預。

新古典說,不對,你說的是短期,我們說長期。

凱恩斯說:長期,我們都死了。

哈耶克站出來說,凱恩斯,你才是錯的。

經濟週期是必然的。我可以證明給你看。

某些新古典經濟學家呵呵一笑,奧地利經濟學派,民間經濟學家的最愛。

在我們主流經濟學面前,你就閉嘴吧。

好的,現在請問:你學習的是什麼經濟學?

你說的,是誰的觀點?

懵了。這個世界上,並不是只有一套經濟學。

薛兆豐老師在他的課程《薛兆豐的經濟學課》裡,專門有一講,叫做《聰明人為什麼會彼此不同意》,就講了這個問題。

薛老師用了一張圖,說明不同學派對宏觀經濟學問題的看法。

得到薛老師的授權後,我貼在這裡與你分享。

劉潤:先記住這3句話,再學經濟學


我不是在說一門經濟學,而是在說很多經濟學。

學習經濟學,一定要兼聽。

學李白,也要學杜甫。

單憑這個講課的態度,我就推薦你去“得到APP”上訂閱他的課程。




2.給每個模型,找個反例


查理·芒格在《窮查理寶典》裡說過這樣一句話:

如果我不能比這個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更能反駁這個觀點,我就不配擁有這個觀點。

很多人不理解這句話。

為什麼我要反駁自己的觀點?

如果我能成功地反駁了自己的觀點,不就證明這個觀點不對,那我幹嘛還要擁有這個觀點呢?

那是因為,在經濟學的世界,沒有一個觀點,具有普世的解釋力。

所有的觀點,理論上都可以被駁倒,至少舉出反例。

經濟學不是基於公理體系的學科。

沒有一個模型,是可以解釋所有經濟現象的。

如果有,一定是因為提出這個模型的時候,一些新的經濟現象,還沒有發生,或者他沒有注意到。

比如,亞當·斯密認為:

通過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調節,個體追求私利的行為,反而會促進集體利益最大化。

早餐店賣豆漿油條的人,是因為怕你餓著嗎?

不是,他們是怕自己餓著。

因為賣油條給你,可以賺錢,然後填飽肚子,所以他才賣油條。

但是,這個看上去自私的行為,卻客觀上幫助你省了做早飯的時間,把精力花在更重要的事情上,賺到更多的油條。

整個社會的財富,增加了。這就是著名的“為己利他”的假設。

但是,這真的對嗎?

著名數學家,阿爾伯特·塔克想,這不對吧。

他舉了一個反例,這就是著名的:囚徒困境。

兩名囚徒A和B被隔離審訊。

如果兩人彼此背叛,都坦白罪行,會都被判刑8年;

但如果一人坦白,一人不坦白,坦白的人直接釋放,不坦白的重判15年。

如果兩人合作,都不坦白呢?會因為證據不足,都只判1年。

劉潤:先記住這3句話,再學經濟學


囚徒應該怎麼做?

顯然,“都不坦白”是最優策略,兩人判得最輕。

但是,“都不坦白”經不起考驗:我如果單方選擇背叛,將立即獲釋,誘惑太大;

而且就算我守口如瓶,萬一他背叛了呢?我會被判15年,風險太高。“都不坦白”,太考驗人性。“都坦白”呢?

那兩人都獲刑8年。

這時,如果一名囚徒單方決定守口如瓶,他的8年刑期將立刻變為15年,而另一人則被釋放。

這一點好處都沒有,兩名囚徒如果是理性的,都不會這麼幹。

“都坦白”,才是理性的選擇。

你看個體追求私利的行為,並沒有促進集體利益最大化。

其實,亞當·私密的“為己利他”,還有很多反例。

比如公地悲劇,比如一美元拍賣,等等。

你能說亞當·斯密錯了嗎?

亞當·斯密的假設,在很多情況下依然是正確的。

但是,你必須知道,它至少是有反例的。

為己,並不都能利他。

這時,我要送給你羅曼`羅蘭的一句話了:

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後還依然熱愛它。

驗證自己是否真的理解一個經濟學觀點,不是要看你是否認同能證明它的例子,更要看你是否理解能反對它的例子。




3.記住每個理論,都有前提


記住每個理論,都有前提網上有一句話很流行:

價格決定成本,而不是成本決定價格。

這句話,我有時候也會說。一支鋼筆在我心裡,值100元。

你說我的成本就有180元,賣給你200元不貴。我說謝謝你的匠心,但在我心中鋼筆就值100元。

再貴,我就不要了。謝謝你。

你只好回去降低成本到90元,再用100元賣給我。

這就是:價格決定成本,而不是成本決定價格。但這句話,有個前提:“當所有其它要素不變”。

很多人,扔掉了前提。

這個其他要素是什麼?是科技進步,是政策變化,等等等等。

當科技進步了,或者工藝進步了,比如福特發明了鋼筆生產線,就像製造汽車一樣,把製造鋼筆的成本大大降低,90元的成本,被降低到50元,會發生什麼?

你的利潤,就從10元,漲為了50元。

鋼筆變為一個暴利行業。

然後呢?然後大量企業家瘋狂湧入製造鋼筆,分享這個暴利。

新入企業家,如何獲得競爭優勢?

降低價格。

於是,鋼筆價格,從100元,變為90元,然後80元,70元,60元。

鋼筆的利潤又回到了均衡的10元。

但是,價格,卻從100降到了60。

大大降低。成本的降低,決定了價格的降低。

事實上,從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整個世界的東西,總體都在越來越便宜。

這都是因為工業革命帶來的成本降低。

那“價格決定成本,而不是成本決定價格”這句話錯了嗎?

這句話沒錯。

但它表述的,僅僅是單一市場裡,生產者和消費者之前的博弈。

忽視了不同市場之間,生產者和生產者之間的競爭。

很多人忘了這句話的成立,是有前提條件的。

薛兆豐老師和我說,他在課裡曾經用這樣的例子闡釋過“科斯定律”:

當交易成本足夠低或為零時,不管這個女孩現在跟誰談朋友,她最後都會跟最合適她的人在一起。

很多人看到這句話興奮了。原來,女朋友是可以流動的。

他們自動在腦海中劃去了科斯定律中“交易成本足夠低或為零時”這個前提。

薛老師的課程其實也接著介紹了,科斯晚年的時候,專門寫文章談到這個不斷被提到的問題:

我是想提醒大家的恰恰是,在真實的世界中,交易成本不可能為零,而且可能是很高的。

薛老師說,所以,後面的推論未必會發生。

可惜,大家只記住了推論,而忘掉了前提。

記住每個理論的前提,是學習經濟學的基本素養。




最後的話


總結一下,如何學好經濟學?

1、聽李白,也要聽杜甫;

2、給每個模型,找個反例;

3、記住每個理論,都有前提。

只有這樣,你學的才不是“黑板上的經濟學”,才是既能抽象於真實世界,也能還原於真實世界的,“有用的經濟學”。

經濟學家的工作,比數學家,複雜太多。

只有這樣學習經濟學,你才不辜負他們卓越的努力。

其實,何止是經濟學。所有不是基於公理體系的學科,都是一樣。

所以,學習經濟學之前,我希望能先記住這3句名人名言:

1)菲茲傑拉德:同時葆有全然相反的兩種觀念,還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標誌。這樣,你才會懂得,聽李白也要聽杜甫。

2)羅曼·羅蘭: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後還依然熱愛它。

這樣,你才有勇氣,給每個模型,找個反例,然後繼續用這個模型。

3)查理·芒格:如果我不能比這個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更能反駁這個觀點,我就不配擁有這個觀點。

這樣,你才能時刻提醒自己,每個理論,都有前提。

最後,我想問你個問題。奧地利經濟學派認為,自己的觀點體系,是從一個不證自明的公理上,用無可辯駁的邏輯推演出來的。

你認同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