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80、90後年輕企業家不願加入商會?

在籌備第一期【商會論道】會長會議時,我們曾拜訪了幾位商會會長,其中有會長提到,為什麼80,90後的年輕企業家不願意加入商會?目前的商會主要以60、70企業家為主,沒有新鮮血液的加入,商會規模不斷縮小。至2020年,第一批80後即將邁入四十不惑,90後也將奔三而去,隨著互聯網的大潮來臨,很多後起之秀的企業家,在短短的時間裡就聚沙成塔,他們在新型行業裡博殺,可是加入商會的年輕企業家卻寥寥無幾。經過了一番思忖,總結下來大致有如下幾個因素:

1

80、90企業家未成主流

50、60、70後的企業家,事業上已經打拼數十年,有良好的經濟基礎。而大部分80、90後都受過高等教育,先邁入職場,再行創業,真正進入企業經營者角色時,已是而立之年。如今,第一批90後尚未滿30週歲,而80後著實堪稱目前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有些創業較早的,也已經有十餘年的行業經驗。可大部分80後尚處於事業發展上升期,創業方向也以新型產業為主,這與商會中,傳統產業企業家為主力軍的會員群體有所出入,難以一拍即合。所以這也是造成新一代企業家不願意加入商會的重要原因之一。

2

難適應商會社交文化

目前商會中的社交形態,大部分是以吃飯喝酒娛樂為主的活動型式作為商會活動的主戰場。由於普遍受過高等教育,而且更加務實、注重效率,吃喝打牌形式的傳統社交場景已經很難滿足年輕一代企業家的需求。並且大部分商會核心圈層都是60,70後上一輩企業家為主,80後在溝通和閱歷上,很難接近商會的核心圈層。所以這就造成了年輕一代企業家即使加入了商會也無法找到認同感和歸屬感。

為什麼80、90後年輕企業家不願加入商會?|商會洞見

3

家鄉情結淡泊

異地商會最主要的一條關係鏈是家鄉情結。但是80,90後大部分的企業家普遍都是從學校步入職場,再到創辦企業。同學及校友的關係鏈十分強大,睡過四年(大學)的人總比一個同鄉值得信賴。加上成長於信息科技年代,見證了互聯網高速發展,他們不再侷限於本土的信息資訊傳遞與合作,更多的是跨入國際平臺 ,擁抱全球。家鄉,之於80後、90後而言,包容了他們的懵懂,記錄了他們的青春,可當他們展翅騰飛之時,更多在海外或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家鄉於他們而言,僅僅之是生養的土壤,家鄉情誼自然也就沒有上一代人那麼緊密。

為什麼80、90後年輕企業家不願加入商會?|商會洞見

4

社會化企業家組織崛起

互聯網時代,更多的80、90後在創業和經營企業的過程中,形成了許多企業家學習型社群。商會為他們所帶來的社交服務,他們一樣可以在這些社群中找到。在這些社群中,他們都處在相近行業,有類似經歷,更容易產生信任感,進而產生更多的業務合作。因此,不難發現,年輕一代更的企業家更喜歡參與各種各樣的商學院、學習型社群,而不願意加入老態龍鍾的商會。與商會在吃飯喝酒打牌中認識朋友,從酒品牌品來建立信任對比之下,年輕一代企業家在學習中相識相交,他們的思維開放包容。很多商會捐資助學時都是當地的中小學校或中小學生,而大部分的年輕一代更喜歡捐助的自己所就讀的大學母校或大學生。

為什麼80、90後年輕企業家不願加入商會?|商會洞見

▲湖畔大學第四屆開學典禮

如何應對

80、90後不願意加入商會?

首先我們要考慮的是,對於這個年齡段的企業家,什麼才是他所需要的。

1

建立起年輕企業家的圈層

在商會核心層必須要有年輕企業家(執行會長,常務會長,秘書長),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有提到:商會分層裡面(引用)一個商會里面可以是多個社群的集合,圍繞共同的價值觀和使命作為行動指引。所以必須要有一個相應年齡層的企業家群體,不難發現,許多商會已經開始建立青年企業家分會為年輕一代企業家在商會中提供成長的土壤。

2

提供相應的資源及資金扶持

上一輩的企業家經過多年的苦幹,已經有良好的經濟基礎和相應的社會資源,這一塊是年輕企業家看重的,因為年輕一代企業家尚缺乏人脈、資源的積累和沉澱,這些很可能成為他們事業發展中繞不過的一道坎。所以商會為年輕的企業家提供人脈資源的扶持,以便於他們及自身企業的發展,這樣年輕一代企業家才有強烈的意願加入商會。

3

精神傳承

老一代企業家身上還是有需多精神是年輕一代企業家所不具備的:堅毅,守業,敬業,以及對政治和人性的把握上面,許多年輕企業家需仍需不斷打磨。把優良的傳統以傳幫帶的形式傳遞下去,讓千百年來的商幫文化在新一代企業家身上開花結果,在商會內建立起互相學習、自我批評的良好氛圍,商會才能百年不衰,綠樹常青。

為什麼80、90後年輕企業家不願加入商會?|商會洞見

本文一家之言,

如有不到之處請各位商會同仁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