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神奇的企业,代号112……


沈阳新社区

老盛京 | 国内最神奇的企业,代号112……

盛京物语

“沈飞”,很多人知道,

却少有人了解。

甚至,还带些许神秘感~

它的历史很长,

伴随着沈阳这座城市一起成长。

它的历史也很短,

成长的过程中,简单明了!


炮火中诞生的“沈飞”,

有自己的机场。


“沈飞”所在的位置,

有一条试飞跑道,

现在那一区域叫“沈飞机场”,

它的前身叫北陵机场。

了解沈阳城历史的人都知道,

在北陵机场之前,

沈阳已经有于洪机场和东塔机场,

一个是军用为主,一个是民用为主。

建北陵机场完全是张学良为了扩充空军、

建立东北航空工厂的考虑。

至于张学良选定在北陵附近建机场的原因——


老盛京 | 国内最神奇的企业,代号112……

《皇姑文史资料》记载:“横亘东西,位于沈阳市区北部画一条线,起点是辉山,沿着天柱山一路走来,经过东山咀子、二台子,再到隆业山(北陵),最后到塔湾为终点,这条线被誉为沈阳的’龙岗’地脊。”


老盛京 | 国内最神奇的企业,代号112……


被扼杀在摇篮中的

东北航空工厂


1930年,张学良一边着手兴建北陵机场,

一边与荷兰弗克飞机制造公司,

就建设东北航空工厂的相关事宜进行沟通。

弗克公司非常积极,

除了派专人来沈阳协商建厂事宜之外,

还特意派了两名飞行员,

驾驶两架战机为张学良作飞行表演。

通过空中飞行和地面参观考察,

双方对建厂事项达成一致,

很快就进入了建厂的准备工作。

但“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沈阳,

张学良建设东北航空工厂的计划随之破灭。

在“沈飞”航空博览园二楼东厅展出的一块石头界碑,

上书“满航”二字,

是数年前北陵附近施工时挖出来的,

这是日本侵略的又一铁证。


老盛京 | 国内最神奇的企业,代号112……


“飞机不够,咱们就飞两遍”


1945年日本投降

国民党抢先占领了北陵机场

成立了北陵空军站

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

解放军航校接管了北陵空军站

成立了东北航校机务处第五厂

1949年发生了一件对于沈飞很有重要意义的事情,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由于当时“飞机数量少了点”

只有17架战斗机,

周恩来总理就说:

“飞机不够,咱们就飞两遍。”

于是,前面领飞的9架P-51野马战斗机,

带弹飞过天安门上空后,

又转了180度,

进行了第二遍受阅飞行,

当时开国大典的P-51野马战机,

都是在沈飞成功修理的。


老盛京 | 国内最神奇的企业,代号112……


沈飞的:“诸葛会”


在1950年11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赴朝作战,

当时的丹东没有可供起降的机场,

沈阳就成了志愿军空军的后方基地,

这个基地就是当时的北陵机场。

当年,王海、李汉、

赵宝桐、范万章等著名战斗英雄,

赴前线作战都是从这里起飞的。

李汉击落了美国F-80飞机,

他所驾驶的米格-15飞机就是由“沈飞”组装的。

当时的“沈飞”,

除了负责组装和修理飞机外,

还生产飞机副油箱。

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副油箱的作用,

当时,由于航程短,所以需要副油箱,

每架飞机悬挂两个副油箱,

遇到敌机,立即扔掉,投入战斗。

增强飞机的灵活性,

所以副油箱的需求量很大。


老盛京 | 国内最神奇的企业,代号112……


可是,当时一没图纸,二没原材料,

况且从来没有生产副油箱的经验。

这可难坏了当时的熊焰厂长,

当时的熊厂长,32岁。

身材魁梧,浓眉大眼,一表人才,

他赶忙将厂党总支书记张世修,

和技术人员召集起来开“诸葛会”,

决定先用马粪纸,

就是东北乡下的窗户纸,这种纸韧性好一些。

做成蒙皮,再和上猪血、桐油和石灰当粘接剂。

结果一试验,四处漏油,失败了!

又用白铁皮代替马粪纸,用铆接连接,

谁知一测试,强度合格,

但气密性不好,铆接处漏油,又失败了!

这时,有人提出:

用焊锡把铆钉头包住,

再将蒙皮对缝处焊死,

没想到这一招还真灵。

漏油的问题解决了,

就这样,熊焰带领大家,

共交付了近万个副油箱,

还得到了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的高度赞扬!


老盛京 | 国内最神奇的企业,代号112……


沈飞修理厂改建为制造厂产生的分歧


因为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

我军深受敌军轰炸之苦,损伤严重。

于是建设航空工业的紧迫议题,

就被提到了议程。

当时,就沈飞是否由修理厂改建为制造厂的问题,

发生过分歧——

有的认为,沈阳地处东北前线,

距朝鲜太近,随时有遭到敌机轰炸的可能,

在沈阳搞飞机制造不理想,

不如另起炉灶,择地重建新厂;

有的认为,沈飞基础好,

有机场、厂房和设备,

特别是已经修理了大量飞机,

还有一支技术过硬的职工队伍,

只要扩建一下,

就会形成一个完整的飞机制造厂。

最后,为适应抗美援朝战争和空军建设的需要,

党中央决定加快我国航空工业创建的步伐,

1951年4月17日,

中央下令将空军工程部管辖的工厂,

除少数几个氧气厂外,

全部移交给重工业部航空工业局。

同年6月29日,

沈飞第一任厂长熊焰代表

“空军工程部东北修理总厂第五厂”

和“重工业部航空工业局”,

正式办理了移交手续,

“五厂”更名为“国营第112厂”,

这一天也成了“沈飞”正式诞生的纪念日。

然而,当时的112厂厂区面积仅31万多平方米,

全部建筑面积不到5万平方米,

机器设备共232台,

绝大部分是破旧的皮带机床,

职工647人。


老盛京 | 国内最神奇的企业,代号112……


这就是我们第一任厂长熊焰

第一任党总支书记张世修

航空工业局首任局长段子俊


就这样,1951年的6月29日,

咱们沈飞诞生了!

代号112,一直沿用至今!


沈飞里神奇的榔头


面对大量亟待修理的飞机和发动机,

党中央、政务院发出

“全国支援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

并于1951年8月对112厂进行扩建。

国家计委主任李富春亲自批准建设经费,

表示“要物给物,要人给人”。

这次扩建后的112厂到1952年上半年,

新增机器设备360台,

人员已达千人,成为重要的飞机修理厂。

这里可以插播个小花絮,

就是在20 世纪 50 年代初时,

在党中央“全国支援国防工业建设”的号召下,

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政府,

精挑细选了 936 人,

远赴东北支援刚刚成立不久的沈飞。

这些人绝大部分是成熟的技术工人,

他们来到沈飞后,

大多成为生产技术的骨干。

众所周知,上海是知名的大城市,

当时的沈飞还是在废墟上建设的关外之地,

只有几座日伪时期留下来的

破旧厂房和一座面积不大的旧办公楼。

飞机场的周围,是一片荒芜的农地,

散居着几户农家,

疏疏落落的高粱地、苞米地,

几座败墓荒冢,散落在蓬蒿、乱石堆中。

这里的生活环境、工作条件与上海相比天壤之别。

除了生产和居住条件差,还有饮食。

当时的工厂食堂有大小灶之分,

大灶是高粱米饭、玉米窝头

和一碗白菜、茄子之类的大锅菜,

每人每月伙食费 8 元钱;

小灶的主食以白面馒头、花卷为主,

有时也吃点大米饭,

每人每月伙食费 12 元。

陈阿玉是浙江省黄岩县人,

从生活条件优越的上海来到沈飞,

他成为一名型架钳工。

当时正值航空工业的初创起步时期,

工作和生活条件很艰苦,

吃着高粱米饭,

住着日伪时期留下的劳工房,

夏天漏雨,冬天透风。

陈阿玉的工资收入比在上海减少了一半,

其上海的亲属生活也很困难,

但陈阿玉没有动摇,

还鼓励一起来的工友克服困难,坚持留下来。

时间长了,由于他钳工的技艺高超,

被国家称为“超八级”钳工。

工友们都称陈阿玉是“神奇的榔头”,

陈阿玉也是沈飞成立后,

第一个荣获“全国先进生产者”的国家级劳动模范,

并出席了第二机械工业部和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


老盛京 | 国内最神奇的企业,代号112……


这里有无数人关于蓝天的梦


言归正传,回到沈飞,

1953年11月7日,考虑生产需要,

北陵机场正式移交给“沈飞”。

“沈飞”的试飞车间也由厂区迁至机场,

并开始组建较为完备的试飞站。

沈阳北陵机场也正式成为

“沈飞”的一部分,

“沈飞机场”由此得名。

“沈飞”转入喷气式歼击机制造后,

为适应飞机的试飞要求,

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

先后对机场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维修和改建,

机场的功能有了很大提升。

沈飞先后研制生产了40多种型号,

数千架歼击机并装备部队,

填补了一系列国防建设的空白,

诞生了一个又一个第一,

谱写了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恢宏篇章!


老盛京 | 国内最神奇的企业,代号112……


大家熟知的,

我国第一代舰载机歼15飞机,

就来自沈飞,

一架架战斗机仿佛畅游蓝天的利刃,

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与祥和。


沈飞很硬气,

一架架战斗机从这里腾空而起,

用钢铁之翼呵护着祖国蓝天。


老盛京 | 国内最神奇的企业,代号112……


沈飞也很温柔

记忆深处

有个小小的孩子

手中拿着纸飞机

在沈飞家属大院里

高声喊着

“飞咯!飞咯!


如今

......

曾经在那片红砖大院里的孩子

都去哪里了?


提到“沈飞”你会想到什么?


提到沈飞,

那就一定要说说,

也有连成片的苏式红楼家属区,

那里成为我们,

对三台子标签化的印象。


老盛京 | 国内最神奇的企业,代号112……


在松山路两侧,黄河大街以西,这些连片的苏式建筑风格,集中在三到四层的红楼,是当时沈飞工人的宿舍区、家属楼。

在老人们的回忆里,当时能进沈飞这种单位,是做梦都想不到的好事,别人知道了都羡慕得不得了,工人也觉得光荣。厂里待遇好,工资和补助比普通单位的都高。


老盛京 | 国内最神奇的企业,代号112……


这些红楼建筑大多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作为重点军工企业的沈飞,最初的一批工人从全国各地召集而来,工厂的宿舍是前苏联专家帮忙援建的。

在61平方米的“大屋”内,最多的时候住过三代7口人。当年人们都羡慕能分到这里的房子,那是身份的象征,是公家人,是军工厂的职工,住三台子是一种荣耀。


老盛京 | 国内最神奇的企业,代号112……


这些几乎与共和国同龄的红楼在时代的变迁中,依然保留着那个年代的岁月感,红色的标语,涂着油漆的窗框。


老盛京 | 国内最神奇的企业,代号112……


高楼大厦新式住宅不断拔地而起,城市边界逐渐被吞噬,很多人觉得三台子已经从封闭的小环境中走向新的世界。


如今仍然留下的苏式红楼,安静的矗立在三台子,像老人一样和你讲述着他的历史故事。


老盛京 | 国内最神奇的企业,代号112……


三台子、沈飞、苏式红楼,

当这些标签逐渐开始泛黄褪色,

大家熟知的“沈飞”,

将进行局部搬迁,

项目周期预计为七年,

其中规划论证审批周期为两年,

建设周期为五年。


老盛京 | 国内最神奇的企业,代号1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