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哭倒的原來不是“長城”,那是什麼?


“孟姜女”哭倒的原來不是“長城”,那是什麼?


“孟姜女哭長城”與“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和“白蛇傳”,並稱為中國四大愛情故事,千百年來一直廣為流傳。所有的傳說都有其原型的起點,今天我們就從詩句“樂莫樂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別離”開始聊一聊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始末。

春秋時期,齊莊公四年(公元前550年),先伐衛、晉,回師襲莒。齊國大夫杞殖(又稱杞梁)與周華率少數甲士夜出隧險,一直突擊至城近郊。莒國君於是用重賂約和,杞梁拒不接受,後在激戰中被俘而死。《烈女傳》記載傳杞梁妻子孟姜在城下哭夫十日,撫琴唱了“樂莫樂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別離”的歌句,感人至深。後依據此事編造“孟姜女哭長城”故事,誤其為萬杞良或範杞梁、範喜良。

“孟姜女”哭倒的原來不是“長城”,那是什麼?


“杞梁妻哭夫”自春秋產生以來,在民間口頭廣為流傳,自唐朝以後,特別是魯東南地區相當流行,後進一步向全國各地傳播開來。逐步變為《孟姜女哭長城》的愛情故事傳說。其演變的過程大體分為了四步,我們一步步來看。

首先是從弔唁亡夫,到哭夫的轉變:

最早記載是《春秋左傳正義》,齊莊公四年(公元前550年)齊國進攻莒國,齊國大將杞梁被莒國俘獲殺害,杞梁妻孟姜前往哭祭。戰國時期,《孟子》中,引淳于髡的話說“華周杞梁之妻哭其夫而變了國俗”;使《左傳》中的史實“杞梁妻拒齊莊公郊外弔唁”變成了“杞梁妻哭夫”。

再次是,從正常哭夫,到添加城牆崩塌的情景,並逐步虛實化:

西漢,劉向《列女傳》中,平添了“投淄水”的情節。杞梁妻的故事傳至漢代,哭夫、崩城、投水已成系列。到了東漢,王充的《論衡》、邯鄲淳的《曹娥碑》進一步演義,說杞梁妻哭崩的是杞城,並哭崩五丈。西晉時期,崔豹的《古今注》繼續誇大,說整個杞城“感之而頹”。杞梁妻的故事走出史實範圍,成“三分實七分虛”的文學作品。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引《琴操》文,認為杞梁妻哭崩的是莒城。

第三是,故事發生地、發生時間的改變,開始慢慢脫離本源。

唐代,詩僧貫休的詩《杞梁妻》,變得面目全非。把春秋時期的事挪到秦代,把臨淄的事搬到長城內外,把“城”嫁接到“長城”,再把“長城”直接定義為“秦長城”。杞梁妻的故事開始向“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靠近。許多話本、說唱,開始廣為流傳,延續唐代的說法。

最後是,創造出全新的“孟姜女哭長城”。

明代,大修長城,招致民怨沸騰。為發洩對封建統治者的不滿,老百姓改杞梁妻為“孟姜女”,改杞梁為“萬喜梁”(或範喜梁),加入千里送寒衣等情節,創造出全新的“孟姜女哭長城”傳說。

“孟姜女”哭倒的原來不是“長城”,那是什麼?


其實不管是史書記載的杞梁妻子對亡夫的弔唁之情,還是傳說的“孟姜女哭長城”,都是對人生生離死別、悲慘分離的悽美愛情的一種吟唱,是對真摯感情的認可。

樂莫樂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別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