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低溫鮮奶迎來爆發式增長

疫情之下,“喝奶抗疫”成剛需

突如其來的疫情,提高免疫力成為大家的武器。於是在百度搜索指數統計中發現,“提高免疫力”這個詞條的搜索在這一兩個月內暴漲。國家衛健委發佈的治療指南中,也明確指出了自身免疫康復的重要性。人人清楚,唯有免疫力才是最好的醫生。

同時,國家衛健委等部門近日發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營養膳食指導》解析,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儘量每天飲用300g牛奶或奶製品”。官方指導意見指出,鍛鍊身體,合理膳食,營養搭配都可以起到增強免疫力的效果,而攝入乳品是提高免疫力較為便捷、有效的方法。

《光明網》在報道也指出:“牛奶含有豐富的鈣、蛋白質等各種營養元素,這個跟母乳的相似度是很高的,所以適當飲用牛奶能夠補充人體內所需的蛋白。長期喝牛奶對於調節體質是有很有的功效的,能夠幫助身體補充鈣跟氨基酸,同增強身體的免疫能力。”

因此,疫情期間乳品因他的健康屬性受到了消費者的追捧,銷量一路上揚。一時之間,“喝奶抗疫”成為了市場剛需,尤其是營養價值極為豐富的鮮奶產品,因其保質期短、更好地保留營養物質等屬性,更是成為了消費者疫情防控的重要物資。


後疫情時代,低溫鮮奶迎來爆發式增長

硬核升級,一張“10倍成績單”

毫無疑問,“免疫力產品”站在了發展的風口上,而低溫鮮奶正是這樣的典型代表。主打極致新鮮的新希望“24小時鮮奶”更是受到了消費者的歡迎,銷量同比大幅攀升。24小時鮮奶是新希望乳業旗下的明星產品,以新鮮和富含活性營養物質為主要賣點,其產品只賣當天,當天沒有售完的產品會全部下架,其極大地滿足了消費者對新鮮和營養的極致要求,對於每個生產環節的要求都極高。

對於企業而言,安身之本必然是敏銳的洞察力和硬核的創新力。洞察消費需求,滿足消費需求,無疑是品牌保持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新希望乳業應對春節期間的突發狀況,積極落實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保價格、保質量、保供應”行動,保障市場供應穩定。另一方面,新希望集團為了提升產品品質和24小時鮮奶的活性營養物質保留,決定在最短時間內對生產線實現升級,將低溫殺菌溫度從80℃降低到75℃/15s,以確保活性營養物質留存達到更高標準,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

要知道,春節復工期間恰逢疫情隔離,人力缺乏物流阻隔,要保證供應已非難事。這一決定則意味著,從生態牧場、智慧車間、檢驗中心到冷鏈車隊每一環節每個人員,在這一特殊時期地爭分奪秒和萬眾一心。最終,他們交出的成績單是,在全體系推進75℃/15″的低溫巴氏殺菌工藝以後,24小時鮮奶的免疫球蛋白含量是普通鮮牛乳的10倍,乳鐵蛋白含量是普通鮮牛乳的5倍。通過技術攻關,實現活性營養物質的最優化,新希望再一次樹立起乳業營養的新標杆。

最早在2011年,這家鮮奶巨頭就推出了“24小時巴氏鮮牛乳”,即產品從上架到下架的時間不超過24小時,只賣當天。對於這一獨創的“24小時鮮奶”概念,在這九年間,新希望將創新這一動作持之以恆地重複著。以科技創新和技術攻堅,創造出差異化的賣點在鮮奶市場佔據了核心位置。


後疫情時代,低溫鮮奶迎來爆發式增長

拐點出現,低溫鮮奶將爆發式增長

事實上,在過去的 2019 年,“新鮮”就已成為了乳製品行業的關鍵詞,各大乳企紛紛推出了鮮奶產品。除了新希望、三元、光明等一些區域乳企多年來在鮮奶市場佈局外,伊利、蒙牛等巨頭也加速進入,以期不斷擴大自己的市場版圖。而新冠病毒帶來的疫情,對於鮮奶產業的發展,無疑是一劑催化劑。

縱觀全球市場,歐美以及與中國飲食習慣類似的日韓,市場占主導地位的都是低溫鮮奶,因為鮮奶保留著大量活性蛋白物質,營養價值要高於常溫奶。而疫情之下的中國消費者,對營養和新鮮,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乳品消費需求將發生結構性的變化,低溫鮮奶的需求持續放大。

據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中國低溫巴氏鮮奶的市場佔有率約為15.2%,常溫奶佔84.8%。與國際市場相比,中國乳製品的消費結構恰好相反,在發達國家,鮮奶在液態奶中的佔比均超90%,其中加拿大為99.9%,美國為99.7%,日本、韓國均為98%。從銷售數據來看,國內一年的乳製品銷售額約為3800億元,液態奶銷售額約為3200億元,而鮮奶的銷售額約280億元,約佔液態奶銷售額的8.8%。中國與國際的差距,也正是中國鮮奶的增長空間。毫無疑問2020年低溫鮮奶將會出現爆發式增長。

在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中國消費者越來越關注乳製品的營養、口味和新鮮度。此前國際調查公司凱度消費者指數的數據印證了這一點,消費者對健康更加關注,因此促使更新鮮(低溫鮮奶)、更高品質(植物蛋白、雙蛋白、高蛋白)、更低負擔(零添加、低糖、低脂)的乳製品需求增長。

乳品行業是健康中國、強壯民族不可或缺的產業。低溫鮮奶黃金時代的來臨,也將對奶源、科研技術、冷鏈配送等關鍵要素提出更高的要求。唯有在技術創新和規模效應上成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方能拔得頭籌。(朱丹蓬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