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新冠肺炎疫情——貢獻中醫藥力量,“三藥三方”療效明顯!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國家各級領導部門非常重視,積極組織動員,形成新冠肺炎聯防聯控機制,在抗疫一線,不乏中醫藥的參與,近日,國務院新聞發佈會上積極肯定了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的中藥作用,中醫藥在控制輕型、普通型治療方面,能夠有效緩解症狀,顯著提高治癒率,並介紹了經臨床篩選出的有明顯療效的“三方三藥”——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血必淨注射液、清肺排毒湯、化溼敗毒方、宣肺敗毒方。

金花清感顆粒

組成:金銀花、石膏、麻黃(蜜炙)、苦杏仁、黃芩、連翹、浙貝母、知母、牛蒡子、青蒿、薄荷、

甘草

功用主治:疏風宣肺,清熱解毒。用於外感時邪引起的發熱,惡寒輕或不惡寒,咽紅腫痛,鼻塞流 涕,口渴,咳嗽或咳而有痰等,舌質紅,苔薄黃,脈數。(以上內容摘自藥品說明書)

據查閱資料顯示,金花清感顆粒是由2009年時甲型H1N1流感時研究出的“金花清感方”製成的中成藥製品,有研究結果顯示金花清感顆粒治療甲流與達菲療效相當。從組方來看,金花清感顆粒由麻杏石甘湯和銀翹散組方而成,集合了《傷寒論》、《溫病條辨》之智慧,功用主治主要是疏風宣肺,清熱解毒。


抗新冠肺炎疫情——貢獻中醫藥力量,“三藥三方”療效明顯!

網絡選圖

連花清瘟膠囊

組成:連翹、金銀花、炙麻黃、炒苦杏仁、石膏、板藍根、綿馬貫眾、魚腥草、廣藿香、大黃、紅景 天、薄荷腦、甘草

功用主治:清瘟解毒,宣肺洩熱。用於治療流行性感冒屬熱毒襲肺證,症見:發熱或高熱,惡寒,肌肉痠痛,鼻塞流涕,咳嗽,頭痛,咽乾咽痛,舌偏紅,苔黃或黃膩等(以上內容摘自藥品說明書)

連花清瘟膠囊是非典時期由吳以嶺院士開發的一個方子而製成的中成藥製劑,可以從整個藥物組方看出,這裡面也有麻杏石甘湯和銀翹散的影子,主治以清瘟解毒,宣洩肺熱為主。據查閱資料顯示,在新冠肺炎疫情中使用時,張伯禮院士道明,針對發熱輕,頭痛重可以選擇金花清感顆粒,對於發熱重,大便幹,可以選用連花清瘟,因為無法知道具體藥物的劑量,但根據張院士的選擇可以估測,連花清瘟清瀉肺熱之力要強於金花清感,而金花清感則注重於解表疏風宣肺。

抗新冠肺炎疫情——貢獻中醫藥力量,“三藥三方”療效明顯!

圖片取自網絡

血必淨注射液

組成:紅花、丹參、赤芍、當歸、川芎

功用主治:化瘀解毒,用於溫熱類疾病,症見發熱、喘促、心悸、煩躁等瘀毒互結證;適用於因感染 誘發的全身炎症反應綜合徵;也可配合治療多器官功能失常綜合徵的臟器功能受損期。

(以上內容摘自藥品說明書)

血必淨注射液在新冠肺炎疫情中主要用於治療重型及危重型病人,這個藥物並非針對新研製的專門針對新冠肺炎的,早在前些時間就已經應用於重症肺炎患者、全身炎症反應綜合症、膿毒血癥的輔助治療,臨床藥理研究顯示有多種針對炎症抑制的有效成分,從中醫角度而言,中藥注射液依舊會發揮中醫藥多靶點的優勢,從藥物組分來看,其功用主要為活血涼血,化瘀行氣,針對肺炎等疾病日程遷延不愈,從“久病必瘀”的角度可以考慮。但個人認為中成藥及中藥注射液應用也應該在中醫理論基礎之上開展,進行辨證,符合對應證型的可以應用,決不能一刀切。

抗新冠肺炎疫情——貢獻中醫藥力量,“三藥三方”療效明顯!

圖片摘自網絡

清肺排毒湯

基礎方組成:麻黃、炙甘草、杏仁、生石膏、桂枝、澤瀉、豬苓、白朮、茯苓、柴胡、黃芩、姜半 夏、生薑、紫菀、款冬花、射干、細辛、山藥、枳實、陳皮、藿香

功用:清宣肺熱,化溼解毒,症見發熱、咽痛、乏力、咳嗽咯痰等。

服用方法:如有條件,每次服藥之後可加服大米湯半碗,舌幹津虧者可多服一碗。

(組成及服用方法節選摘自國家中醫藥新冠肺炎診療指南)

從官方公佈來看,本方由麻杏石甘湯、射干麻黃湯還有小柴胡湯、五苓散等方劑組方而成,有清宣肺熱、化溼解毒之功,針對輕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都可作為底方酌情應用。

宣肺敗毒方

據悉該方是由麻杏石甘湯、麻杏薏甘湯、葶藶大棗洩肺湯、千金葦莖湯等方化裁而來,針對輕型、普通型發熱乏力咳嗽等症狀有明顯療效,目前天津同仁堂已經根據其組方研製宣肺敗毒顆粒,從新聞線索來看,宣肺排毒顆粒在宣肺排毒方基礎上加入虎杖、馬鞭草這兩味現代藥理證實有效的中藥,是中醫智慧與現代醫學技術的結晶產物。(具體組方官方指南未明確,但根據虎杖、馬鞭草這兩味藥,大家可以在新冠肺炎診療指南試行第七版中摸索一下,能有個大概,感興趣的可以看一看)

化溼敗毒方

基礎組方:生麻黃、杏仁、生石膏、甘草、藿香、厚朴、蒼朮、草果、法半夏、茯苓、生大黃、生黃 芪、葶藶子、赤芍

主治:疫毒閉肺證,症見發熱面紅,咳嗽,痰黃粘少,或痰中帶血,喘憋氣促,疲倦乏力,口乾苦 粘,噁心不食,大便不暢,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等。

據悉化溼敗毒方也為臨床應用效方,現化溼敗毒顆粒已獲得國家藥監局臨床藥物試驗批件,估計在不久的將來即將面世。


自古以來,在傳統中醫藥的保護之下,我國曆史上未發生過災難性的疫情,疫情傳播在中醫藥的參與下控制在一定程度上,這一點上中醫藥為華夏兒女的健康貢獻了不可磨滅的力量,相信在未來,中醫藥定能緊隨時代發展,精華永存,糟粕不再,繼續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