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患者腹腔大出血,医护人员24小时不眠不休,他能活过来吗?

我一进舱,交班医生就跟我“诉苦”。她累趴了。

所谓的进舱,我之前跟朋友们解释过了,我们把进入ICU隔离病区为“进舱”。大家都这么叫,我也跟着这么说。估计是封闭起来的ICU有点像潜水艇的舱吧,或者是有点类似方舱医院,所以称呼为舱。

交班医生告诉我,她们刚刚发现眼前这个8床有大量腹腔出血。做了B超。而且尝试穿刺了,抽出来的是血。真的是大量腹腔出血。交班医生知道了,也汇报了领队和科主任。

此时凌晨2点。

哪里出血?看不清楚,肝破裂?脾破裂?血管损伤?不知道。但估计是这几个可能性最高。腹腔脏器很多,但是要导致这么大量的出血,只有这几个可能性。做一个CT或者血管造影就能马上知道了。但患者上着ECMO、CRRT,挪动一步都是异常困难。

但患者此时生命垂危,血红蛋白狂掉,说明血管内的红细胞少了很多,血压也暴跌,值班医生不停地输血、补液、抗休克,同时紧急联系了外科医生。

要知道在疫区中心,医院所有患者都是新冠肺炎的重症或者危重症,外科手术医生力量薄弱了很多,而且是深更半夜,但大家还是克服了所有困难。科主任已经年过半百,几乎是彻夜不眠,忙于指导和协调。

新冠患者腹腔大出血,医护人员24小时不眠不休,他能活过来吗?

站在床旁默默无语的科主任,让人敬佩,又心疼。图片来自已报道的新闻媒体

经过慎重考虑,决定给患者做腹腔穿刺引流,暂时把腹腔内的血液引流出来,减少对腹部脏器的压力,挽救肾脏等器官。否则腹腔压力过大,会接二连三损伤其他器官。但是放血也有放血的担忧,因为我们不知道哪里出血,就怕放了血后会加重出血。

凌晨5点,在科主任的电话指示下,我给患者做了腹腔穿刺引流,放了几百毫升血液出来,然后遵外科医生意见,夹住了管道,不敢继续放。看着暗红色的血液流出,心理真不是滋味,出这么大量的血液,加上本身肺脏又差,是危重型的新冠肺炎,真是祸不单行,恐怕扛不住了。

老天保佑,患者生命体征逐步稳住了。

我们才松了一口气。科主任叮嘱我,不管什么情况,都要跟他说。我说如果病人情况好转,我就不汇报您了,现在都五点了,您七点就要来上班了,得睡一会儿吧。

我是真的心疼我们主任,他和领队真的是太辛苦了。从未休息过一天,队员们可以下夜班休息,他们没有,他们每天都坚持忙到晚上8,9点,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这是大实话。说实在话,他们都是新冠肺炎的高危人群了。

但主任不领我的情,说不行啊,好转也要告诉我,否则我也睡不着。

其实天都快亮了。

天亮后,我下班了。把这个最危重的病人交给了其他医生,领导和科主任也是一大早就扑了过来。马上集结了相关科室的专家。在特殊的环境,特殊的病情,大家戴着口罩聚在一起,商讨最优诊疗方案。

经过多学科专家认真评估,为了挽救患者,决定进行CT或者血管造影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只有明确了出血部位,才能决定是否可介入止血或者手术治疗。

但问题又来了。

转运去CT室做检查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换做平常时,病人这么危重,我们都要再三衡量。更何况目前我们全身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行动都不是很自如。而且距离CT室将近400米的距离,路上又是坑坑洼洼,病人还带着ECMO机子、多个升压药的微量泵,稍微想一想,都知道真的是险象环生、九死一生!

但如果不去不做,眼看着患者可能会出血过多而休克死亡。要么奋力一搏,要么坐以待毙。换做你会怎么选?

我们选择,冒着枪火往前冲,绝不坐以待毙。

新冠患者腹腔大出血,医护人员24小时不眠不休,他能活过来吗?

战友们护送患者去CT室。图片来自已发布的新闻媒体


这件事动员了所有力量,不是说道路坑洼嘛,医院领导给临时开通了之前封堵起来的马路,虽然远了些,但是道路平坦了。路上还有保安大哥专门进行管制,确保道路通畅,万无一失。

我们团队9位战友穿上厚重的防护服,躬身驼背,小心翼翼推着病床、呼吸机、ECMO机子、氧气筒、心电监护仪、抢救微量泵、抢救箱、呼吸球囊等诸多设备环绕床旁,这段不到500米的路,步步惊心。

幸运站在了我们这边。患者顺利到达CT室。

战友们训练有素、娴熟专业地尽快为病人做了CT检查。期间,血压一度跌至60/30mmHg,真的是生死关头,经过迅速有效处理后,才逐步缓和下来。

有惊无险,CT做完了。几个专家紧盯着CT片子,终于找到腹腔内大出血的元凶----脾脏出血。

真的是脾脏出血!

凶手找到了,片刻不耽误,战友们在领队、科主任的指挥下,立即转运至介入科,进行介入止血治疗。

我之前跟大家解释过,介入治疗是怎么止血的。我今天再跟大家分享一遍:

就好像我们洗手间里面爆水管了,现在整个洗手间都被水淹了,我们知道是水管爆了,但不知道是哪个位置爆掉。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要么是关掉水闸,要么是找到水管爆裂处堵住它。

关掉水闸是容易的,但是要关掉人体血管的总开关就很难了,我们总不能让心脏停止跳动吧,是不?所以,第二个方法,就是找到水管爆裂处(血管破裂处),想方设法堵住缺口。但可能由于出水(出血)太猛,洗手间水太多清理不干净视野不清晰,没办法找到确切的缺口,即便找到了,也可能由于水压大、破口大止不住血。

介入科是有办法的。不是说洗手间爆水管了吗,他们首先会判断是哪根水管爆了,然后在总闸那里伸一根导丝进入水管,导丝一直循着水管走,直至快要到达破口处,再释放一些速凝水泥或者砖头等等,立马堵住破口上游的水管,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这真的是绝妙的方法,既达到了拉闸(分闸)的效果,但又不影响其他部位的供血供水。否则你把整栋楼的总水闸都关了,人家唾沫星子都淹死我们了。

但这次,介入手术过程惊心动魄、让人心脏都提到嗓子眼了,大气不敢喘。

术中,患者心率一度低至40次/分,眼看就不行了,战友们毕竟是久经沙场的战士,好几个还是留着地中海发型的副高,危重症抢救水平自然都是不容置疑的。经过及时有效干预,再一次把病人从死亡关头拉了回来。

经过几番周折、无数风险,患者终于止住了血,顺利回到了ICU病区,我们的大本营。

患者的生命暂时保住了。

新冠患者腹腔大出血,医护人员24小时不眠不休,他能活过来吗?

战友们返回途中。图片来自已发布的新闻媒体

出舱后的战友,大家浑身湿透,但一切都是值得的。

那时,已经是接近晚上了。

ICU接管的都是最危重的新冠肺炎患者,自然死亡率是很高的,但我们从不放弃任何一个有希望的患者,国家也给我们吃了定心丸,不惜一切代价,只要有一丝机会,都不放过。正因为如此,我们拉回了好几个生命濒危的患者,内心欣喜自然是难以抑制。

这跟西班牙、美国等国家大大不一样,他们似乎已经决定要放弃65岁以上的老人家了。而我们,只要有机会,不会放下任何一个患者,而这产生的一切费用,国家兜底。

我爱这片土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