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七国争雄、变法、远交近攻!漫谈秦统一六国的历史必然性

前言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这一段大分裂时期到了秦王嬴政这一代实现了一统天下的愿望,结束了军阀割据的混战局面,他还扩展疆域、修筑万里长城等,至此,他

认为自己的功绩甚伟,冠绝古今,足以盖过三皇五帝,取"皇""帝"来构成自己的称号。他的功绩也被后人肯定,秦始皇的大一统奠定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格局,被后人尊称为"千古一帝"!

关键词:七国争雄、变法、远交近攻!漫谈秦统一六国的历史必然性

秦始皇


当时七国争雄、诸侯割据的情形下,比秦国实力强盛的诸侯国也不是没有,为什么就单单秦国能打败其余六国实现一统天下的愿望呢?实际上,秦国与其他的六国相比较,的确是有它的优势存在的,它之所以能够建立起强大的帝国也得益于各方面多种因素共同努力的成果,这样看来秦国的一统并不是历史的偶然性,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那么今天就来分析当时为什么只有秦国才能一统天下!

站在历代君王的肩膀上起跳

当时秦国的疆域正处于边缘部分,地域偏僻,很少能引起其他诸侯国的重视,较当时的其他诸侯国来说综合国力是很弱的。在公元前750年之后,也就是秦文公在位期间秦国各方面才慢慢有了转机,他在位的时候,开始静下心来消化秦襄公时期拓展的领土,收揽民众、教化百姓,繁衍生息,致力于发展经济。国力大幅度提升之后,才开始对西方部落用兵,他们击败了西戎,将自己的领地渐渐扩大到岐山一带,还收拢周的百姓。后来,他

怕惹怒周王室,便归还了岐山以东一带的领土。之后,他又回到之前休养生息的状态,还设立记事史官,用刑罚约束百姓,励精图治,巩固自己现有的土地,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综合国力。

《史记·秦本纪》云:"于是文公遂收周余民有之,地至岐。岐以东献之周。"

时间推移,秦穆公时秦国开始慢慢发展起来,同时,他也是一位很有作为和野心的君主,可以说秦国跻身战国七雄他功不可没。他在位期间内修国政,外图霸业,大胆任用非本国的人才,在当时可以说是非常大胆的做法了,他不仅实践,而且从中得利,百里奚、伯乐、蹇叔、公孙枝等纷纷都投向他的门下,开创了秦国任用客卿制度的先河。

关键词:七国争雄、变法、远交近攻!漫谈秦统一六国的历史必然性

秦穆公


在他继位的时候就有了称霸中原的雄心,通过姻亲关系为跳板,三番两次的干涉晋国的内政,但是他费心费力扶持的晋国君王没有一个好相与的,全都是喂不熟的"白眼狼",他没有拿到丝毫的好处,正是由于强晋存在,他始终走不上进取中原的道路,于是他听从了百里奚的建议掉头西征,一举获胜,拿到了西戎人的十几个国家,开地千里!周天子还专门给他送了金鼓以庆贺他西拓疆土的胜利。虽然秦穆公的霸业之路屡屡被晋国挡住,但是他的大力改革和发展依旧为接下来秦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秦穆公在位期间娶了晋国晋献公的女儿,通过了政治联姻稳定两国关系,这件有名的政治婚姻也延伸出了一个形容理想婚姻的成语"秦晋之好"。

到了秦孝公的时候,正是秦国国力最为虚弱的时候,面对周围强敌,自身岌岌可危,秦国从上到下都想要迫切的改变这种不利的局势,在国弱民穷的情况下为商鞅变法提供了土壤。

有了秦孝公的支持,商鞅开始了变法,他的变法覆盖面较广,提出了废井田、重农商、奖军功等一系列新的发展策略,经过变法之后,秦国的经济得到飞速发展,是这些国家中发展最快的。至于刑罚方面,在今天看来有些处罚太过,没有丝毫的人情味,但是在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人们最重要的需求就是能活下去,能吃饱饭,治乱世用重典,让忠厚老实的人过多的好一点,让狡猾的人不敢随意犯罪。

关键词:七国争雄、变法、远交近攻!漫谈秦统一六国的历史必然性

商鞅


《史记·商君列传》:"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

商鞅的这次变法是最为彻底的一次变革,使得国家机制更加健全,取消旧贵族的特权,爵位和田宅奴隶可以获得,但是要凭军功挣,军功爵制度等级划分也很严格,论功行赏,在军营中,不同的爵位受到的待遇是不一样的,爵位较高的士兵会有非常精细的吃食,爵位较低或者没有爵位的只能吃粗米就不错了,更别提那些不如粗米的食物了,这种奖励虽然看起来简单粗暴,但是很有用

最重要的爵位是可以传给后代的,一人获得军功,全家都能跟着他享受福利,对当时底层人民来说,也是个跨越阶层的方式。战争避免不了死亡,不幸战死士兵赏赐会继续发放给他的后人。对于那些临阵脱逃的人自然不手软,会有非常严厉的惩罚,这样一来军队的战斗力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为秦国的富国强兵提供了先决条件,秦国这样一支非常强悍、好战的队伍,扫平六国他们功不可没。

《史记范雎列传》:奋击百成万,战车千乘,利则出攻,不利则入守,此王者之地也。

至此,秦国开始崛起,这是秦朝历史上的转折点。再到后来秦惠王继位之后,商鞅被旧势力铲除了,变法依旧在实行,最重要的是秦国通过这次变法胜利了,彻底的站稳了脚跟。

在秦惠文王在位期间建立了秦朝的封建制度。在秦昭王继位的时候又采用了远郊进攻的策略,把战略目标集中到临近的三晋并以韩作为首攻的对象,这几次战役削弱韩、魏,加强了秦国的势力,特别是长平之战,动摇了赵国的根本,从此,它们不再是秦国的对手。

对内清扫权臣,度过危机,掌握国家大权

对比之下,秦国的内政相对于其他几个国家来说还是比较稳定的,秦王继位的时候年龄太小,才13岁,由太后和、吕不韦掌管朝中大权,有时候甚至嫪毐也能插手。在他继位以来遭遇过最大的危机要数嫪毐之乱了,

这个又不单纯是纯粹的政治危机,也算是家庭危机,嫪毐很受太后宠信,以至于他胡作非为,还自称秦王的"假父",他在宫内外做的一系列事直接影响了秦王的声誉,秦王肯定不会给他好果子吃。


关键词:七国争雄、变法、远交近攻!漫谈秦统一六国的历史必然性

吕不韦


至于吕不韦,他是个政治家,他的眼光独到,压宝嬴异人获得相位,权利和地位双丰收,风光无限。秦王要想把握朝政,就要建立起自己的势力,必须把吕不韦和嫪毐的党羽剪除。后来,秦王在平定嫪毐之乱的时候也顺势带手清理吕不韦的势力,大权又回到了秦王手中。

对外远交近攻,挑拨离间,加剧六国内部矛盾

秦王采用了尉缭和李斯的建议,要让六国从内部慢慢分裂,于是让那些能言善辩的人才携带着大量的金玉和奇珍宝器,去"拜访"那些六国的权臣,极尽挑拨,离间君臣关系,人数一多总有上钩的,那些能被钱财和珍宝打动的,花费再多的钱财也完全不心疼。那些丝毫不为钱财所动、离间不了的人就暗中杀掉,变着法的削弱他国的战斗力。例如派张仪出使瓦解齐楚联盟,利用反间计让赵括代替廉颇和李牧出战等,这一系列事迹看下来,不得不佩服秦王的手段,制造内部矛盾瓦解敌人联盟方面做的极为出色。

关键词:七国争雄、变法、远交近攻!漫谈秦统一六国的历史必然性

秦始皇


此消彼长,既然变着法的消减其他国的人才,那么就要努力的收揽各国的人才为秦国效力重用客卿本来就是秦国的传统,事实也证明这个决策真的高明,为秦国吸引了各国大量的人才,听取了各种不同的建议,才能使得秦国一步一步的走向强盛。

其他的国家看到秦国日渐强盛,不得不抱团取暖,联手对付秦国,秦王看到了这种局面对自己太不利,于是就派张仪破坏苏秦的"合纵",同时继续用重金利诱他们,破坏合作。这种联盟本来就是站在利益上的,利尽而散,非常的不牢靠,有更大的利益诱惑时就会迅速土崩瓦解。

公元前230年,韩国为了保留自己的国家,还主动向秦王割地称臣,但是这并没有换来秦王的怜悯,反而招致祸端,它是最先被灭掉的一个国家,之后其余四国赵、燕、魏、楚均被歼灭。六国中最为强盛的齐国自然要留到最后了,但是它空有强大之名,却不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秦国攻取其余五个国的时候它作壁上观,并没有出兵援助其他各国,等到其他国家灭亡的时候,想让别人帮他,也做不到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天下。

《过秦论》: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

评价

这个时期七个诸侯国渐渐强大,周天子逐渐失去了对他们的约束力,各国争雄导致战争不断,恃强凌弱成为生存法则,光是长平之战就坑杀赵卒45万!底层人民过着流离失所、朝不保夕的生活,

和平稳定的幸福生活是当时的百姓最为渴求的,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结束了军阀混战的局面,不仅仅是顺应民意,也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

但是他统一六国正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起跳,是靠着每一代秦国君王的努力的成果,再加上秦始皇过人的战略眼光,以及乘势而上魄力和广纳贤才的种种决策得来的,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数代人的辛苦才有了当时的成果。

尽管秦朝存在的时间很短,只有短短的15年,但是却影响了后世2000多年,光这一点影响之深远是其他历代封建帝王没有办法与之相比的。他是一个敢于打破旧时代、开启新时代的人,大一统后还能有这样长远的眼光和手腕,不得不让人钦佩,他所做的事情是没有前朝的例子可以借鉴的,在实施的过程中不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比如本来在国家休养生息的时候,开启了对外的战争和对内的各种压迫,这种结果只能是自取坟墓。等到了后代汉承秦制的时候改进很多,借鉴了当时秦朝灭亡的教训,对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加以改进并创新,高祖开国,文景休养生息,汉武帝时代又开始奋起,

从这儿也可以印证了秦始皇决策的正确,"千古一帝"的称号当之无愧。

参考文献:《史记·秦本纪》 《史记·商君列传》 《史记范雎列传》 《过秦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