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的资本》 :从"天天向上"出发,培养"终身成长"意识

一个人拥有"资本"的多少并不等于财富的多少。人们会下意识地把物质财富与资本相对比,殊不知运用我们的"原始资本"也能帮助我们成长与进步。


1, 教育,打造认知的基底

说起教育,这种大范围的话题,几乎每个人都能现身说法,甚至可以夸夸其谈其教育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受教育"俨然已经成了我们成长必须经历的路程

——学校,精神上的学习

从幼儿园直到大学,二十多年,"奋斗史"这是绝大多数人从生下来就必须战斗的历程。当问及家长为什么让孩子上学的时候,得到的普遍回答便是为了孩子以后有个好前途,能找个好工作。只有极少数的家长会说"让孩子上学是为了获取知识,懂得为人处世"。社会的功利性,也慢慢让人们从潜意识里认为,上学就是考个好成绩,找个好工作,以后赚大钱。如果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也灌入了这种思想,是很危险的事情。在我的记忆里,老师批评的话更是明意,"不好好学习,以后要饭都要不到热的"虽然话有些极端,但本意是好的,督促我学习。从小学开始吧,我的数学成绩一直不理想,几乎没及格过。这也使得我经常在初中和高中的时候经常受到数学老师的"特殊待遇"不论是测验还是考试,及格对我来说都是一件苦事。数学老师也时常会来上一句,"我就是属于被别人卖了,还帮别人数钱的代表"。那是物理和化学考的还不错,唯独数学实在是太差,以至于让老师一度认为我跟她过不去,故意做错。从小学直到现在,我们的学习经历真的很"艰难"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看,老师在批评人的时候,都会拿"我"的前途或者父母的不易来说辞教育,以此挖掘懒惰心理,引发斗志。学会生存,更好地生活,在学校中的学习,更多是精神上学习,培养我们内在的修养,增加我们的知识含量,丰富我们的精神层面。

《一生的资本》 :从


——社会,实践性学习

学以致用,一直以来都是热议的话题。特别是在学习这件事上。在学校里,我们学习的是知识,是理论。是别人实践后留下的结论,属于精神上的充足。当我们进入社会,接触面的转变将会是我们措不及防,面对生活,工作方方面面,我们都需要去学习,去适应。这时候我们需要学习的是谋生的知识,还有那些需要时间打磨,慢慢才能学会的经验。

《一生的资本》 :从


——适度的两面性,"双管齐下"

"思考是行动的资本,机遇是财富的资本,贫穷是穷人的资本,健康是一切的资本,拥有人生的资本并懂得运用这些资本,你的人生就会出现奇迹"——拿破仑·希尔(美国著名成功学家)《一生的资本》中多次谈及教育的全面性和层次性书中明确指出学校教育的目标在于传承文明,增长知识,培养品质健全的人。可见,教育并不是一味地学习,吸取知识。也需要我们合理地去分析自己,尝试思考自己以后该做什么,路该怎么走,如何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的成长。

"品质"在多数人们心里其实是一个"虚"话题。但人品好坏,是一个人内心的真实反映。接受良好教育的同时,不断地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实践"(结合实际去思考,去计划)让我们的心灵养成正能量的习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教育真真正正的融入到生活和学习中

2, 读书:升级自己的认知和思维

从小到大,我们都在"受教育"中学习,但最终的目的是什么?"成人"实现自我的价值、利用老师教授的知识正确地树立人生观。

上学时,学习成绩好,那么学习知识的好处就使得我们对考试得心应手。这是知识的有效利用吗?想要真正的成长,需要"启发性"的学习来作为动力,进行开导式的教育,每个人都有天赋,都有自己的兴趣所在,只是各自的体现不同。正向地引导,才能最大化的实现知识利用

《一生的资本》 :从


——认知重启

"学习"的本质就是能让自己有更好地发展机会。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赚大钱,这几乎是所有人的梦想。可在现代化社会,高学历 高技能,人口 求职也是相当困难。大学生当水泥工、建筑工的新闻屡见不鲜。这似乎正在成为一种趋势。难道二十多年的青春年华付诸于受教育,就是换取这种结果吗?


——读书,让精神财富溢出现实

之所以谈及读书,是因为读书确实能够感知到变化。就我个人经历而言,近两年陆续读了有一百本左右了(纸质书)。虽然不算多,但也能够感受到变化了,最显著的是思考问题方面,也就是对一件事发生的切入点发生了改变。读书还能培养我们的耐心,在吸取知识的同时,还能提高我们的思维逻辑。一本好书也是作者思想的精华,读别人的思想还可以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这个充满"羊群效应"的社会里,你必须独特点才能被人瞩目。独立思考在现时代,可是一种稀缺的思维。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读书不仅能给我们带来智慧,还可以成为我们的"精神领路人"指导我们发挥人生的价值。

《一生的资本》 :从


——读书通识

读书好处多多,学会有选择地读书。一些书需要深读(领悟)一些书则需要浅读。根据书的类别,变换读书的方式。例如,工具类书籍,书中的语言和观点你可以直接"拿过来"用,通俗易懂。读完记一下你所需要的知识点就好了,它基本不需要你去领悟参透书中的意思。做好"表面功夫"就好,内化其知识,学会灵活运用。"励志类书籍"和"心灵鸡汤"这种类似于"精神传销"空有一副外表,可用于缓解压力。史书和社会科学,这种知识密度大的书,需要精读,也就是深读。虽然历史很少有真相,但"读读别人的经历,可以学会反思我们自己的经历"社会科学能使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发展趋势有个大概的了解,这样在我们以后的人生中做出的决定会更接近自己。说说我自己的读书小窍门:"多看长销书,少看畅销书"时间跨度大的长销书 更是精品书中的精品书。时间有限,读书真的要好好利用,有时候"功利性"读书,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一生的资本》 :从


3, "密度性"利用时间

——管理时间

管理时间就是管理自己。时间一直都在流逝,"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管住自己的欲望,养成"自律式"习惯,已经是跟上社会步伐的必要条件了。

人人都知道时间的珍贵,但确不知道怎么利用。"番茄工作法""强制性"的管理时间。

《一生的资本》 :从


"番茄工作法"这也是我自己在用的管理时间的工具。"25分钟,专注一件事,不能做任何事、25分钟之后休息5分钟,然后再工作。实行4个循环,休息30分钟"也就是专注100分钟时,你需要好好休息一下。把时间明确划分后,可以提高我们对于时间的敏感度,进而逐步增加我们对时间的有效利用。

——"刻意练习"压缩时间

时间一直都在流逝,实现时间最大化利用的方法就是让时间便有目的性、利益性。在《刻意练习》这本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一万小时法则"与《刻意练习》的对比性 ,两者之间的差别就在于对时间的利用问题,有没有让时间产生真实有效的效果。没看《刻意练习》我可能会傻乎乎地认为"我学习任何东西,只要到1万个小时都能成为精英"看完之后你就会明白,很多东西学习的时间长度是不一样的。当然前提条件都是成为精英。"1万个小时法则"更容易被人接受,其原因就在于,它明确指出时间告诉你: 一万个小时 任何人都可以做到。这是我们的认知盲点,而《刻意练习》的意义则是注重于科学层次:只要你用心,专注,寻找方法 坚持不停地进步练习 ,这就是压缩时间长度、高效利用时间。慢慢学会掌控自己的时间利用率。任何事情学起来都很简单,一定要下足功夫。

4,总结

终身成长其实就是不断地学习与进步。人类与动物的差别不就在于认知和思维上吗?读书,可以解决你很多问题。问问我们自己的内心,你是否需要终身成长,需不需要读书,需不需要高效利用时间,为"我"考虑一下,一件事情值不值得你去做,取决于这件事对你有多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