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別打了”,6歲女兒頂嘴被父親毆打,卻再無法開口喊爸爸

現在依舊有中國父母崇尚“棍棒教育”,他們認為孩子只有捱打了才能長記性。這樣的教育方式的確能在短期內顯現出效果,孩子們會懼怕父母,不敢頂撞,成為別人口中的“乖孩子”。但是從長期來講,“棍棒教育”存在很多弊端,而且還有可能出現像蕊兒這樣的悲劇。

“爸爸,我起不來了”,6歲女兒頂嘴被父親毆打,卻再也起不來了

蕊兒是個小女孩,6歲了。她還沒出生時,父親就因為搶劫入獄,媽媽在生下她後就離開了這個家,再無音訊。爺爺奶奶將蕊兒撫養長大,因為家裡再沒有其他大人,所以爺爺奶奶去工地的時候也會把蕊兒帶上。直到爸爸出獄以後,才讓爸爸在家帶著孩子。

出獄後的爸爸性格有些暴躁,這天,他獨自在家照看蕊兒,監督孩子寫作業,但因為蕊兒不聽話還頂嘴,爸爸抄起皮帶和衣架動起手來。之後他毆打了女兒一個多小時,直到孩子漸漸無法哭喊出聲,他才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

“爸爸,別打了”,6歲女兒頂嘴被父親毆打,卻再無法開口喊爸爸

即使爸爸在發現異常後就把孩子送去醫院搶救,醫生也依舊無力迴天,蕊兒最終因為搶救無效去世了。被送到醫院的蕊兒全身都是淤青,可見這個6歲的女孩生前究竟遭遇了多麼殘忍的毆打。

6歲女兒因為頂嘴被父親毆打致死,她再也無法開口喊爸爸,也沒有機會說出“爸爸,別打了”這句話。也許“棍棒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引以為戒,但就算孩子犯下再大的錯誤,父母也不應該下這樣的狠手。蕊兒的悲劇,足矣讓所有父母警醒。

“爸爸,別打了”,6歲女兒頂嘴被父親毆打,卻再無法開口喊爸爸



“棍棒教育”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傷害?

一、會讓孩子變得自卑

父母應該讓孩子從家庭教育中得到積極的鼓勵與肯定,但如果是棍棒教育,孩子只能從中接收到消極的批評與責罵。在恐懼中成長的孩子會變得越來越不自信,他們無法產生對自己的認同感,也無法產生對家的歸屬感。

“爸爸,別打了”,6歲女兒頂嘴被父親毆打,卻再無法開口喊爸爸

二、會讓孩子變得暴力

“棍棒教育”最大的弊端,就是讓孩子下意識認為暴力行為是“對的”。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容易產生暴力傾向,他們會虐待小動物、欺凌比他們弱小的人,甚至會暴力地對待自己的孩子,形成一種惡的延續。

“爸爸,別打了”,6歲女兒頂嘴被父親毆打,卻再無法開口喊爸爸

三、會讓孩子與父母疏遠

“棍棒教育”可以幫助家長樹立威嚴的形象,但是這樣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讓孩子懼怕父母,並與父母漸漸疏遠。未來他們無論遇到什麼麻煩,都不會選擇跟父母傾訴,也不會願意跟父母分享自己的成就。他們甚至會在自己獨立之後迫不及待地搬出家裡,一年半載不與父母聯繫,家庭關係只依靠血緣維持。

“爸爸,別打了”,6歲女兒頂嘴被父親毆打,卻再無法開口喊爸爸

結語

“棍棒教育”之所以會被時代淘汰,是因為它不僅會給孩子帶來身體上的傷害,還容易給孩子留下一生的心理創傷。這樣的創傷一旦產生,無論父母多麼努力,都無法彌補。父母們需要明白,“棍棒教育”無法培養出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找對正確的教育方法才是重中之重。

今日互動話題:你認為孩子犯錯了,打會讓他知錯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