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的起源与发展(道教篇上)

宗教的起源与发展(道教篇上)

作者:读裁者黄远辉,专注人文历史,质量标准,知识产权

宗教的起源与发展(道教篇上)

宗教的起源与发展(道教篇上)

宗教的起源与发展(道教篇上)

宗教的起源与发展(道教篇上)


宗教的起源与发展(道教篇上)

宗教的起源与发展(道教篇上)

宗教的起源与发展(道教篇上)

宗教的起源与发展(道教篇上)

推荐阅读书单:《宗教的起源与发展》《宗教经验种种》《人类与宗教》《人的宗教》《道教史》《道教简史》《道教概论》《左道》。

说完世界三大宗教,我们来说说道教。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深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广泛吸收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香港林正英的僵尸片以及蜀山武侠片,至今仍然是70、80、90后几代人的共同记忆。网络上的修仙玄幻小说,也与道教有关。鲁迅先生甚至认为"中国根柢全在道教"。

南朝梁刘勰《灭惑论》说道教是"上标老子,次述神仙,下袭张陵。"道教从东汉顺帝时张道陵创立,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年来的历史,若从西汉成帝时太平道算起,则道教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道与儒、释鼎立,世称三教

万志英在《左道》

(一个关于五通神信仰的起源、发展,以及中国宗教中的邪魔外道的精彩故事)一书中提到,中国宗教信仰和实践的历史过程呈现两种基本倾向,一方面是佞神和驱邪,另一方面是相信宇宙中道德平衡的作用,这两种基本倾向总是处于紧张状态之中,并且两者都受到邪魔力量,即具有邪恶本性的神祇和精灵的侵扰。这两种根本倾向对中国宗教文化产生了持久影响。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为多神崇拜,其神仙体系也是异常繁杂,这个我们后面再细说。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时期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东汉末年出现大量道教组织,著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道,祖天师张道陵正式创立教团组织。

张道陵辞官后,修道于鹤鸣山和龙虎山。张道陵得道时,太上老君授于他正一盟威之道,并授诸品经箓、斩邪剑及玉印。张道陵在古代传统的神仙信仰基础上,结合了道家的黄老思想学说,创立了

五斗米道,即道教的前身。

道教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与佛教一样,都产生了众多派别,其中最闻名的是王重阳在老庄道家思想理论的基础上,将丹派与道派合二为一,开创了道教的一种全新的派别——全真道。自此,道教主要分为正一道和全真道两大派系

全真道就是修炼内丹的一派,他们的基本功就是要人做到槁木和死灰的模样。马钰在《金玉集》说到:"湛湛成恍惚,澄澄生杳冥。死灰比我心,槁木类我形。"马钰是"全真七子"的首席人物,道号丹阳子。"全真七子"在历史上真有其人,都是王重阳的弟子。

宋末元初,全真派隐仙张三丰强调"三教归一",提出了筑基修性、还丹修命的内丹学。张三丰为武当派开山祖师,也是道家内丹祖师和道家拳术祖师,主张"

福自我求,命自我造"。元朝前期,全真龙门派祖师丘处机真人以74岁的高龄,自山东昆仑山西游35000里,在中亚机遇成吉思汗,成就"一言止杀"的历史性创举,被成吉思汗尊称为"神仙",拜为国师,掌管天下道教。

北魏太武帝时期,史上第一位被皇帝承认的的天师——寇谦之,以去除"三张伪法"(张陵、张衡、张鲁)和礼教为原则对北朝道教进行改造,推动道教成为北魏国教。

南朝宋文帝时期,上清派传人陆修静吸收儒家、佛教仪式对南天师道进行改造。陆修静的《三洞经书目录》为道教经典的编纂创立了三洞、四辅、十二部的体例和原则。寇谦之和陆修静的改革,使道教教规教戒、斋醮仪范基本定型,各种规章制度全面系统。

道教发展到了魏晋南北朝,道士们突然发现自己面对一个强大的敌人——佛教。前面我们聊到佛教的时候说过(请关注回看),佛教有横三世佛,竖三世佛,还有过去七佛,三劫各一千佛……道士一看这不行啊,道教主神就

太上老君孤零零一人,要拉点帮手才行。道教于是走上了创造新神的道路,著名道士陶弘景(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闪亮登场。

陶弘景作《真灵位业图》,是第一个较为系统的道教神谱。神谱中,陶弘景将神仙分为七个等级,每个等级设一中位,有一个神仙主持,中位之外又分设左位,右位若干席位,安排诸神。各等级除了中位主神外,还有左右诸位神仙,数量各不相等。整个神普算下来,包括天神、地祗、人鬼和诸多仙真,大约3000名。神谱中各色各样的人物都有,有的与道教关系不大,比如把孔子也拉进神谱,显得有点不伦不类。

万籁声大师在《武术汇宗》提到:老子一气化三清,三清指三山,故出三圣人,是以中天终南山出老子,西方熊耳山出如来,东方太行山出孔夫子也! 老子一气化三清的原型,是春秋战国之前的老子化胡为佛。佛教徒一看,那还了得,针对道教的三清,赶紧搞了个三宝佛压压惊,这个我在佛教篇有提过。

道教最高神灵叫"三清",分别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总称为"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三清三位一体,是"道"的化身。《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元始天尊象征"天地未形,万物未生"的"无极"状态;灵宝天尊象征"混沌始判,阴阳初分"的"太极"状态;道德天尊(亦称为"太上老君")象征"冲气为和,万物化生"的"冲和"状态。老子被唐王朝尊封为大道元阙圣祖太上玄元皇帝,老子是道德天尊的第十八个化身。三清神的出现,标志着道教神仙谱系的最终定型,可见道教的世界,是一个非常热闹的神仙世界。

宗教的起源与发展(道教篇上)

唐王朝奉道教为国教,唐高祖规定"道大佛小,先老后释"。寇谦之对道教的改革未完成与彻底,到了唐玄宗时期已经基本完成,道教至此发展到全盛。盛唐高道辈出,孙思邈的《千金方》推动了医药学的发展;李淳风的《乙巳占》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成玄英、李荣和王玄览的重玄学说发展了道教理论建设;茅山派宗师司马承祯、吴筠、杜光庭的《坐忘论》《天隐子》《玄纲论》等提出的修炼方法成为内丹学先驱,道教学者对教义、修炼、斋醮及科学技术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道教发展到了明朝,开始大面积世俗化和民间化。陆西星、伍守阳发展了内丹学说,使丹道修炼走向民间。罗梦鸿融通佛道创立罗教(无为教),提出"无生老母,真空家乡"。明朝道教的神仙信仰、伦理道德、科仪方术开始深入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供奉老君、玉帝、真武、三官、文昌、关帝、娘娘、城隍、土地等神仙的宫观祠庙日益兴盛。

中国人非常世俗,经常想的不是死后如何,而是活着的时候如何延年益寿。道教的出现,恰好满足了中国人的这个愿望,道教追求身体不朽,

用否定死亡来解决生死问题,用身体不朽来克服对死亡的恐惧。我们今天的各种养生之道,其实就是这种观念的延续。

翻开中国的历史看看,可以发现历朝历代都有皇帝想要万岁万万岁,想要寿与天齐。比如,秦始皇派徐福求仙的故事,大家肯定都听过。徐福是一个方士,带了三千童男童女,出海去寻找蓬莱仙境,为秦始皇采集长生不死药。传说徐福后来到了现在的日本,成为日本的始祖,日本的传统宗教就叫神道教。秦始皇身边的方士都说自己可以炼不死仙丹,后来秦始皇发现他们都是骗子,一怒之下将这些方士都活埋了。"焚书坑儒"其实坑的大部分是方士,儒生只是被殃及的池鱼。

为了修炼丹药,研究长生术,直接催生了炼金术士这一群体,他们成为了中国古代科学探索的先驱,还意外发明了火药。西晋葛洪是集大成者,把长生技术分内修和外养,内修包括修炼肉体、冥想等,外养主要就是炼丹。

魏晋南北朝时期,炼丹甚至成为了社会潮流,一波清谈人士聚在一起,喝酒嗑药猛如虎,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浪漫的一个群体——

竹林七贤

上至君王、士大夫,下至普通百姓,都相信有一种灵丹妙药可以让人飞升成仙。帝皇尤其迷恋丹药,除了前面说到的秦始皇,后来的唐太宗、嘉靖皇帝、雍正皇帝等千古明君,都因吃了道士炼的仙丹,中毒而亡(重金属中毒)。

道教还有一种追求肉体不朽的技术,叫内丹修炼。内丹是什么鬼?道教是这么说的:把人的身体想象为一只炼丹的鼎炉,精气神就是炼制丹药的材料,通过各种方法,产生纯阳之气。修炼纯阳之气到极致,就是内丹体系里所谓的金丹。修仙小说、武侠小说的九阳神功为什么这么厉害,因为有道家纯阳真气的护持啊。

未完,请看下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