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独立,我更想让孩子啃老"七十岁老人的话,让现在的年轻人深思

李玫瑾老师说:你长期对孩子吼时最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当时不会表现出来的胆怯或者暴躁,但是等青春期时,所有的问题爆发出来了,就是你长期吼叫种下的果。

“比起独立,我更愿意孩子啃老”7旬老人的话,理由让我们很意外

“独立”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在缺爱中成长的孩子,也更早会学会独立,但是这种状态下形成的独立生活不稳定的。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养成独立的好习惯,但是在缺爱比较明显的情况下,让孩子脱离父母,独自承受生活是对他的摧残。当你孩子认为他还小的时候,他的心智已经超越了你的。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多温暖的画面。但现实是“我陪你长大,你却离我而去。”

故事中七十岁的大爷有一个儿子,大学毕业后因为工作压力,就辞职回家了。在家附近找了一个收入不高的工作,在家吃住,有时候还要父母救济。老人反而过得很开心。

人老了以后自己的无力让自己失去了价值感,儿女也不再需要自己,对生活失去了热情。这就是一个空巢老人。反而希望孩子“啃老”。

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马云说过自己最后悔的就是建立了阿里巴巴。因为每日工作繁忙,根本就没有时间陪伴家人。她的妻子也曾说他,你并不是我的,你是属于阿里巴巴的。

在很多人眼中挣钱永远比家庭重要,为了多挣点钱背井离乡,一年甚至更长时间都不回来一次。父母逐渐在衰老,他们没有了劳动力,这个时候他们更需要子女的陪伴和照顾。

也许这个时候反而“啃老”能让他们找回生活的希望,让他们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但是“啃老”只是老人希望我们能留在身边的一个逼不得已的想法,年轻人还是要独立,用自己的实力去陪伴和孝敬他们。

真正的独立是心中有爱的,所以从小我们要正确的引导孩子如何去做。

第一,让孩子学会真正的独立

独立要生活上独立,经济上独立,还要精神上独立。这样的你才有能证明自己的实力,在你拥有了实力后,才有能力去照顾你的父母,就像我们小的时候需要陪伴和照顾一样,当他们老了同样需要陪伴和照顾,我们既要做到不啃老,还要有独立能力为他们尽孝。

第二,就是心存感恩

让孩子懂得感恩很重要,一个 拥有感恩的心的孩子性格,家教都很好,学习也不会差。当然也不会压抑,追求自己的爱好,善于结交朋友。

同时让孩子学会感恩,他们也更懂得父母的养育之恩,也会体谅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应该正确的引导孩子,懂得感恩。

美国在感恩教育中非常注重两个方面:“感谢Thanks和给予Give”,从这两方面入手,不但能让孩子懂得感恩别人的付出,也学会了怎么去回馈。

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多陪孩子做运动,让孩子感受父母的爱,孩子自然不会去手机里寻找被爱的感觉。


家长还可以利用一些代表性的绘本来引导,绘本中的图画也是非常适合孩子看的,因为孩子对图画还是非常敏感的。好的习惯决定好的未来,这套行为习惯培养绘本应该可以帮到忙。

李玫瑾教授推荐一套《儿童情商培养绘本》,一套共有30册,绘本包含《行为管理和性格培养绘本》(10册)《情绪管理和人格培养》(10册)《安全早知道》(10册)。

这30册绘本分别从安全、情商、行为三个大方向重要介绍,父母可以给孩子当睡前故事读,通过故事正确的引导孩子,充满童趣的手绘画面,鲜艳的色彩,能够抓住孩子的注意力;生动有趣的故事,能够带给孩子很强的代入感,故事中人物的做法,也会深刻的印在孩子的脑海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行为,这比家长讲道理管用得多。

在3岁之前,父母可以读给孩子听,当做睡前故事书。在3-6岁当做好习惯养成的故事书,用来帮助孩子管理情绪,养成好性格。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能成什么样的人完全取决于父母,所以父母要抓住孩子惯养成的关键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让孩子走的更远。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的:“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

家长的点击下方图片,从现在开始改变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