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诗圣 灵魂歌者 ---用秧歌笑唱一生的平凡旅者 --许凡

如果秧歌是诗,许凡就是秧歌界的杜甫,深谙民间疾苦,口底波澜,针砭时弊,唱说人生。他是活在精神世界里的秧歌旅者,民间诗人,他是那个特殊的年代里的灵魂歌者,也是为数不多的用秧歌仰望星空的人。

许凡,临县许家峪村人,1926年出生于农民家庭,早年忙时务农,闲时乞讨为生,是临县秧歌的旗帜性人物。由于年少时接受过数年的私塾教育,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在其乞讨生涯中把传统临县秧歌的曲调很好的结合起来,创作出了无数朗朗上口的经典段子。许凡之于临县秧歌犹如周星驰之于香港电影,是宗师,也是巨匠。他的作品在自嘲和批判间任意游走,信手拈来,对临县秧歌的词曲把握已臻化境。如果说临县秧歌的基因是草根的话,他的后辈贺升亮的歌颂风格与薛青爱的揶揄基调都少了一些临县秧歌的纯正血统。

许凡自传秧歌

老人们是高门大户家传耕读,
到我手上改换门庭有官不做,
手拿上打狗棍周游列国,
虽然贫穷活得两天无拘无束。

乞丐诗圣 灵魂歌者 ---用秧歌笑唱一生的平凡旅者 --许凡

由于长期生活在社会最低层,对现实生活有着深切的感受体味和认识理解,加之思想上又毫无顾忌,因而他的秧歌内容真实具体。揭露事物尖锐辛辣,一针见血,许多秧歌具有很深的哲理性。在语言运动上,他有着相当娴熟的驾驭民间口语的才能,既活泼自然、生动形象,又风趣幽默,含蓄深沉。具有浓郁生活气息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结构上,他惯用七字句式,整洁凝练,干净利落。且多为同声同韵,听起来悦耳,唱起来上口,想起来回味无穷。因此,他的秧歌特别受人喜爱,人们到处传诵,到处评论,使他的名声也随之大震。
许凡秧歌不光数量多,质量高,内容也很庞杂。
大致可分为贫穷、乞讨、交往、评论四大部分。


贫穷类

1

瓮上敲一下单单地响,
笤帚帚扫不得一颗米,
油盐柴火没起取,
没办法只好把锅吊起。
称不起咸盐买不起炭,
浑身的衣裳稀巴烂,


一年四季糁糁饭,
过时过节啃瓜蔓。

赏析

“瓮土敲一下单单地响”,说明瓮是空的,连条帚都扫不得一颗米,而油盐柴火也买不起,那就只好把锅吊起来断炊了,穷得实在可以。
第二首所描绘的似乎稍好一些,也只能吃点用高粱碾碎做成的糁糁饭稀粥。过时过节本该改善一下生活,然而只能啃瓜蔓,依然够苦的。
那么他的家境又如何呢?

2

老婆丑得没人看,
跌倒拾不得一分钱,
院里好象猪羊圈,
家里如同十和殿。

赏析

他用了两个形象的比喻,把他那腌脏、杂乱而又一无所有的家境描绘的淋离尽致。
再看看他晚上睡觉的状况吧:

3

一家人家七口子,
一圪搭被子来回撅,


盖住脑,露出DU(指屁股),
睡到炕上还冻了脚。

赏析

一幅多么狼狈不堪的生活图景啊!睡到炕上还冻了脚,自然有点夸张。但七个人盖一块被子,实在不堪设想。
贫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许凡不怨天,不怨地,也不怨命运。
他说:

4

我没本事老婆拙,
孩们还小光会吃,
大浑圪留小赤DU,
好赖过不了穷日子。
最大的孩才一十三,
最小的还在炕上拴,
我一人再怎动弹得欢,
还是过不了口粮关。

赏析

自己没能耐,老婆又笨拙,子女太多,年龄又小,这就是他贫穷的原因,很客观地作了总结。家里生活过不下去了,他就领上老婆孩子外出谋生,当时叫“外流”。
那么外流的结果又如何呢?


听听他的叙述:

5

许凡没听队长的话,
把个算盘反打错,
领上老婆朝南刮,
飞起得了个落不下。
家里栖惶出了门,
外面到处抓浮人,
一分钱也没赚成,
回来更比走时穷。

赏析

是啊!在那个捆得死死的年代里,外流是违法的,也是行不通的。有本事的人都寸步难行,他许凡又有多大能耐?因此在外流了一阵子之后,他不得不再返回故土。可这么一折腾,他的处境更加艰难了,于是他走上另一条道路:

6

外流了二年跌下空,
又遇上今年灾情重,
吃了上顿没下顿,
无奈何拉起讨吃棍。


乞讨类

乞丐诗圣 灵魂歌者 ---用秧歌笑唱一生的平凡旅者 --许凡

我们先来看看他的几首自豪秧歌:

1

名叫许凡实不凡,
范丹老祖把家业传,
世上的账账要不完,
我不上门人不还!

赏析

范丹是我国东汉时期的杰出学者,给官不就,而将家产全部施舍于饥民,最后连祖上遗留下的债务账目也一起施舍出去,让饥民们去讨还,自己却一贫如洗。许凡在这里抬出一个范丹祖师,俨然一个威风凛凛的债主形象。他上门乞讨只是一种要窄形式,那时因人们不主动还债逼出来的,而且这种债务永世也讨不完。多么富有啊!确实不凡。

2

落盘菜,摇壶酒,
天南海北到处走,
盘龙大棍挽在手,
打遍天下咬人狗!

赏析

好一派帝王气势。吃着人们桌上的剩菜剩饭,喝着先摇一摇是否壶里还有剩酒,冠以“落盘菜”、“摇壶酒”的雅名。一根打狗用的讨吃棍,在他心目中立刻变成一条宋朝天子赵匡胤的盘龙大棍。而且是天南海北任我驰骋。多自豪啊!一无愁,二无忧,沿门乞讨度春秋,韩信孤母要过粥,康熙王吃过“到口酥”走交城,过文水,两个肩肩抬个嘴,吃罢碗也不用洗,无非说我讨吃鬼。是啊!对于一个穷到家的乞丐,你还能再说他什么呢?只要自己心理上满足这就够了。无忧无虑,自由自在,连吃过饭都用不着亲自动手洗碗的舒适生活何乐而不为呢?这就是许凡人生哲学的一个侧面。


那么另一面呢?

3

穿得烂,走得慢,栖惶不过讨了饭,
东家走,西家转,眉高眼低管够看。
冷一顿,热一顿,寒风冷气罪受尽,
浑身惹下一身病,谁想拉这讨吃棍。
冬天冷,夏天晒,天阴下雨没遮盖,
营生不受人抬爱,一梁梁心闲口自在。
钻神堂,入古庙,黑间睡不成安然觉,
白天孩们往死里闹,多会能把这讨吃棍撩!

赏析

这些秧歌既对他乞讨生涯的处境、遭遇,以及在肉体和精神上所受的折磨与剌激刻划得淋离尽致,又将他那痛苦、悲伤、自惭、不安的心情表露无遗。这便是许凡内心世界的另一个侧面。人的性格总是多元的,许凡自然也不能例外。


交往类

乞丐诗圣 灵魂歌者 ---用秧歌笑唱一生的平凡旅者 --许凡

1

新正上月头一回,
亲戚们千万不要嫌,
明里施舍暗里来,
谁打发我谁发财。

赏析

既入情入理,又亲切和善。话说到这步田地,人们自然乐于施舍。这就是他不同于一般乞丐之处,他在用艺术换取报酬。遇上不肯施舍的人家,他也不恼不怒,更不麻缠不休。但话还是要说的,于是唱道:

2

有的人家太小气,
见我一来就把门闭,
打发我说明咱有情意,
不打发也把你讹不地。


有人说:许凡,你唱歌满有才华,为啥还要讨吃要饭,难道这营生洋气(赶时髦)吗?他当即回敬一首:

3

你说这话太荒唐,
秧歌哪能顶口粮,


讨吃不是为取洋,
要着总比饿着强。


有人说他是个怪人,他接口就唱:

4

我这人就是有些怪,
走到哪里都愉快,
有人眼黑有人爱,
好活了一会没一会。


有一年村里评救济款,许凡去申请,人们起哄说:唱个秧歌吧,唱得好就评你。许凡问:唱啥?众人说:就唱你穷吧。许凡略一思索便唱到:

5

炕上不铺个簟片片,
睡觉枕得是半块砖,
灶前不流一点点烟,
抬起头就能看见天。


人们听了哄堂大笑,他也实在穷得可以。炕上别说没有被褥,连块烂簟片也没铺,甚至睡觉用的枕头也是半块砖头代替。灶里既然连点烟都不流,自然是断炊了。居住条件呢?他说房子如何漏,一句“抬起头就能看见天”便很说明问题了,既形象又生动。这当然是一种艺术夸张了。但夸张得让人听了高兴舒服。许凡和老婆在灰渣坡上拣兰炭,有人路过说:唱个秧歌吧!他说唱甚哩?那人说,就唱个拣兰炭吧。他接口就道:

6

因为没烧的做不熟饭,
引上老婆拣兰炭,
虽然现象上不好看,
世上的穷人有千千万!


有一年秋天,队里搞人造平原,古墓里刨出几块棺材版,许凡向队长所要,队长取笑说:唱上个秧歌,唱得好就拿走!许凡低头想了想就唱:

7

足棱足沿三寸厚,
做两具风箱也足足够,
虽然有点死人臭,
穷家薄业能将就。


众人齐声叫好,许凡便将棺材板理直气壮地背走了。许家峪乡修公路。刨出一颗死人头骨,年轻好事者将其放在地塄上。恰好许凡路过,人们便指着死人头骨要他来一首秧歌,许凡接口就唱:

8

远看象个石杵子,


近看是个骷髅壳,
因为修路才刨出,
叫你看一下新中国。


许凡要送粪,和邻居去借茅桶,开门就唱:

9

一冬天攒下一茅瓮粪,
队里头好赖没人送,
眼看茅瓮要往烂冻,
借你茅桶用一用。


邻居听得高兴,很痛快地借给了他,并嘱咐说:用完涮洗一下,小心给咱磕捣烂。当天许凡来还茅桶,进门又是一首:

10

一口气送了三四担,
浑水洗了清水涮,
茅桶没啦磕捣烂,
如若不信出来看。


许凡赶集回来,有人问他:“今天集上人重不重?”这是当地一句土话,意思是人稠不稠。许凡风趣地回答:

11

有的轻,有的重,
一个一个没啦问,
假如措手过过秤,
十个加起也没一吨!


有一年春天,许凡的女人病了,他便跑到公社找书记要点救济,书记爱听许凡唱秧歌,笑着说:把你的困难编成秧歌唱出来。许凡立即唱道:

12

眼看见天暖换不转季,
家里无粮缓不过气,
老婆得病又无钱治,
没办法才求你李书记。


许凡唱完,书记点了点头,立即给他批二十块钱。
有段时间,农村刮起了乱摊的风气,保健费、修路费、防疫费、唱戏费、干部补贴费、土地使用费……几十种费加在农民头上,村干部们挨门挨户征收,到了许凡门上,许凡软软地唱了一首秧歌:

13

动弹了一年还欠下债,
你们又来搞摊派,
印票票的武艺我不会,
说上个没啦也不为怪。


有一年,许凡被大队定成浪费户,按当时政策,凡定为浪费户的,秋天分口粮不得一次付给而由集体保存,分期发放。这一来生活更难调剂,大家都怕定浪费户,唯有许凡不在乎,因为他反正是个讨吃要饭,无所谓。次年村里闹秧歌给队干部们拜年,许凡唱了这样的一首秧歌:

14

去年定成我浪费户,
黑豆稻秫扣在库,
湿的折成干的付,
倒罢还把你掏腾住!


队干部们一听,一个个哭笑不得,许凡的小孙子得病夭折,人们安慰他不必过份伤心,他很理解地叹口气,并唱了如下三首秧歌:

15

养的个孙子很聪明,
如今也比大人能,
许凡虽然家贫穷,
我孩是贵人生寒门。
干一口,湿一口,
一家人家手倒手,
拖上转,背上走,
亲着亲着喂了狗。
时不顺,运不通,
儿没本事媳妇疯,
抓屎弄尿一场空,
命薄福不住文曲星。


评论类

乞丐诗圣 灵魂歌者 ---用秧歌笑唱一生的平凡旅者 --许凡

评论


有段时期,由于农民生活太苦,干群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连家在农村的干部家属也受到另眼看待。一次许凡在乡供销社闲坐。人们要他给一位干部家属(女人)唱一首秧歌,他不肯,后来这位女人也要求他唱,他当即来了一首:

1

干部家属干部汉,
群众看见怪讨厌,
虽然你们不缺零花钱,
自留地还得各人拾坎(作务)。


村里有个年轻媳妇,男人常年外出不招家,正月里秧歌队路过这家院门,年轻媳妇站在门口迎接,许凡挑着伞唱道:

2

锣鼓动地炮惊天,
秧歌路过你门前,
一问全家都安然,
二问发财好过年。


唱得主人高兴;支书夸奖,催他继续唱,许凡头脑一热,接口又来了一首:

3

提下尿盆顶住门,
唉声叹气吹瞎灯,
两床铺盖一个人,
花开能有几日红!


四句秧歌一出口,媳妇当下泪如雨下,扭头就跑,红火热闹的场面,当下变得一片冰凉。领队的支书发了火一把夺了伞,狠狠瞪了许凡一眼。许凡笑着说:我说假话你们高兴,我一说真话你们就发火,好吧,真话假话我都不说了!然后扬长而去。乡里有一五十出头干部,很是有钱有势,因与本家兄弟发生财产争执,闹得不可开交,官司一直打到县里,总算大获全胜。可没几天,这位干部突然暴病身亡,人们纷纷议论。许凡听了叹口气道:

4

阳世三界走一回,
人的生死说不来,
争眉霸眼想发财,


不觉已上望乡台!


兄弟二人同住一院,为避免是非决定中间打一道土墙,结果因地界发生争执,互不相让,大吵大闹,村里许多人前来围观热闹。两人越吵越凶,直至互骂“***”,许凡路过当场送了一首歌:

5

兄弟两人打高墙,
方尺方了皮尺量,
你的短,我的长,
两人日的一个娘。


人们听了哄堂大笑,兄弟俩当下低了头,停了争执。村里有一年轻媳妇,与族中兄弟私通,离婚后两人相跟到外乡安家落户。丈夫得知后愤恨不已,纠集了亲兄弟几人,拿了铁锹镢头欲去捉奸报仇。众人解劝不下。正好许凡路过,听了原委当即用四句歇后语编成一首秧歌相送:

6

寒冬腊月吃冰棍凉得咳嗽,
开水锅里煮骨头油水不厚,
粪圪堆上抖布条不扬不臭,


茅鬼神钻烟筒自寻黑路。


唱完扬场而去,兄弟几人仔细品味了这四句话的含义,一下全没了火气,一场风波就这样轻轻地平息了。有一年天旱,村里几个好事者给龙王祭了一头猪祈雨,结果毫无效应。不久许凡的一首秧歌便流传开来:

7

为求下雨把猪献,
雨点点也没啦见,
庄稼干成盐沫面,
神神也会把人骗!


近年来农村修房盖屋兴盛,因无总体规划,排水无法处理。地界争执引起的打架斗殴现象屡见不鲜。针对这一普遍现象,许凡编了一首秧歌唱道:

8

修地府时不规划,
集体的地面谁也霸,
遇上两家茬水硬,
下开雨了打死架!


在一些偏远山区,农村小学教员不安心教学,擅离职守的现象十分严重,许凡就唱出下面两首秧歌:

9

咱村来了个好教员,
一年回家两半年,
只忙自家责任田,
教得孩们“弹三弦”(指盲艺人)。
星五走了星二来,
星三星四随便回,
不见教员登讲台,
人才教成烧火柴。


许凡去乡医院看病,满以交了保险费就可以看病不花钱。不料一进门挂号抓药都得要钱,他一气之下跑了出来,信口来了两首秧歌:

10

早哩穷,鬼掀门,
好好地得了个肚里疼,
跑到医院把医生寻,
人家认钱不认人!
如今的医生尽说利,
穷人有病不给治,


多少没啦点人腥味,
就是会收保健险费!


许凡不光用秧歌评论外人,也唱他家的人。他的第一个女人叫问俊英,和他闹矛盾,没炭烧了就将房门卸下来当柴烧。次年闹起秧歌他在场内唱道:

11

自从结婚下问俊英,
二年烧了三扇门,
勺子笊篱卖了铜,
好象结下个日本人。


后来问俊英终于和他离了婚,又和一个叫粉洞的疤女人结了婚。人们问他现在的女人怎么样?他回答:

12

不要看我的粉洞疤,
不串门子常守家,
一天能纺半斤花,
可惜没个纺花车。


许凡欠下队里的口粮款无力偿还,老婆劝他把街上的房子卖掉,在山上挖了两孔土窑洞居住。后来人们夸他会折腾,说他既得到钱,又住得舒服。他叹口气说:

13

没主意上了老婆的当,
旧房子卖得开了账,
把我逼到那土窑上,
一天多跑好几趟。


有人问许凡,如今大家都富了,那你的生活怎么样呢?许凡回答说:

我也要比过去强,
换了鞋帽换衣裳,
虽然家里没存粮,
肚里没有受栖惶。

又问:你为啥比不上人家呢?他找了下面几条原因:

三个人分得一份枣,
加上作物不甚好,
村里的“害灾”一样恼,
收入自然比人家少。
少粪没土缺牲灵,
加上作物不殷勤,
庄稼荒成圪针林,
我的这栖惶不怨人。

他总结的非常实际,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他的生活不会有太大的提高,只能不再饿肚罢了。像许凡这样的人,就目前情况来看,也只能还是个许凡了。许凡的生活经历虽然并不复杂,却也坑坑洼洼。表面上萧萧洒洒,实质上饱尝人世间的酸甜苦辣。他的内心世界并不是一幅美好的画卷。这正如他的一首秧歌所表达的那种思想情感:

年近古稀花凋残,
酸甜苦辣都尝完,
谁也不要笑许凡,
世上最数活人难。
天为宝盖地为池,
人是世上混水鱼,
混来混去混不齐,
终而久之留下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