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斯洛伐克的坦克畅销之路,小型坦克也可以有大作为

自20世纪以来,捷克生产的武器就非常受欢迎,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斯柯达火炮”,1918年之前除了奥匈帝国“斯柯达火炮”还被数十个国家使用,是当时最流行的火炮之一。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成立后,武器的出口持续增加,他们生产的武器通常都是制作精良、价格低廉,所以武器的销售渠道自然不是问题。1930年代中期,他们开始在坦克上加装加农炮,以至于他们的坦克销量排名全球第二仅次于英国,而捷克斯洛伐克最受欢迎的武器就是AH-IV坦克。

斯柯达和CKD公司相互竞争的坦克生产之路

捷克斯洛伐克军队拥有的第一批坦克是7辆法国雷诺FT,到了1920年代雷诺FT坦克已经不堪重负,坦克的重量实在太沉,机动性差等,就如我前几天写的那篇文章一样《雷诺FT坦克被世界各国所嫌弃》。

捷克斯洛伐克军队决定进口坦克,而不是自己研发,因为旁边的德国被《凡尔赛条约》禁止生产坦克,但是他们可以把德国的设计师“约瑟夫·沃尔默”请来帮忙。捷克斯洛伐克于1923年启动了KH-50坦克的生产计划,一直到1929年坦克都没有生产出来,因为约瑟夫·沃尔默设计的坦克很烂,一直在研发和试验,坦克始终没有被量产。

此时,英国的军事高层决定减少国内的坦克数量,而捷克斯洛伐克的坦克出口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供应商维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受到了很大的打击。维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主要生产的武器包括:维克斯Mk.E轻型坦克和卡登洛伊德Mk.VI坦克。英国军方不仅和维克斯公司断绝商业往来,而且他们还把购买来的坦克卖到世界各地,比如:美国、苏联、德国、波兰、法国、意大利、瑞典、日本等国家,使维克斯公司的先进武器技术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

1929年,捷克斯洛伐克的CKD公司购买了卡登洛伊德Mk.VI坦克的生产许可,次年,一辆卡登洛伊德Mk.VI坦克原型抵达捷克斯洛伐克。根据资料记载,CKD公司制造了两种坦克原型,其中一辆被命名为:CL-P(Carden-Loyd-Praga,即:卡登洛伊德布拉格),CL-P是CKD公司生产的第一辆坦克,且每辆坦克都要向英国缴纳75英镑的费用,所幸该坦克没有大量生产,否则英国又可以发一大笔横财。

捷克斯洛伐克的坦克畅销之路,小型坦克也可以有大作为

捷克斯洛伐克生产的CL-P坦克,获得了英国的授权


1930年秋天,CL-P坦克在“米洛维奇才市”附近试验时,军方评估人员表示不喜欢该坦克,要求重新设计,所以一项新的自制坦克招标开始了。斯柯达(Skoda)是第一个投标的公司,于1931年推出了MU-2坦克,该坦克的设计和卡登洛伊德天差地别,坦克内置一个单人炮塔,但是却占用了驾驶室的大部分空间。MU-2坦克以失败告终;5.5毫米的装甲太弱,只有一挺机枪火力不够,发动机也满足不了野外行驶,这些都是军方拒绝斯柯达的理由。

捷克斯洛伐克的坦克畅销之路,小型坦克也可以有大作为

斯柯达MU-2坦克正在进行测试,结果机动性不足小坡都上不去


斯柯达的第二辆投标是MU-4坦克,这次看起来要好很多;坦克的装甲厚度有10毫米,火力方面配备了两挺ZB26坦克机枪和40马力的发动机。MU-4坦克于1932年推出,但是一直测试到1934年,中间浪费了两年的时间。

捷克斯洛伐克的坦克畅销之路,小型坦克也可以有大作为

斯柯达MU-4坦克,虽然挺好看,但还是被淘汰


与斯柯达不同,CKD公司是直接在原来的坦克基础上进行改进的,CKD只保留了卡登洛伊德Mk.VI坦克的整体布局,火力系统和发动机舱都经过重新设计。坦克抛弃了原来的圆顶和侧方观察口,驾驶员的座位被移到了右边,观察孔在坦克的正面;坦克上面同样是使用两挺ZB26机枪,一挺由车长使用,另一挺则在驾驶员的右边。驾驶室的顶部就是逃生舱口,坦克的通风系统要比原来好很多,发动机被布拉格ANH30.7马力取代。CKD的新坦克被重新命名为:布拉格PI坦克,重量增加了2.4吨,使用了更强大的发动机使其机动性提高了不少。防御能力也相当可观,正面装甲厚度达到12毫米,足以防御步枪和普通榴弹的攻击。

捷克斯洛伐克的坦克畅销之路,小型坦克也可以有大作为

CKD生产的第一辆坦克“布拉格PI坦克”前面的MNO字样代表的是国防部的意思


CKD公司总共生产了4个型号的坦克,后来又把前三辆坦克分别命名为:NIX 223、NIX 224、NIX 225,至于第四辆坦克一直保留在工厂内,具体叫什么名字就不得而知了。布拉格PI坦克于1932年开始试验,在试验期间CKD不断对坦克进行改进。1933年10月17日,这批坦克被送到了米洛维奇才市,不久后军方决定正式采用这些坦克,同时坦克又被重新命名了,坦克的新名字为:Tc vz33(tankette model 1933),序列号为:13.359-13.361,军方并和CKD签订了70辆坦克的合同。Tc vz33成为了捷克斯洛伐克第一批量产的坦克。CKD的坦克订单从1933年11月开始,到了1934年10月10日完成生产,而这批坦克的序列号为:13.420-13.489。

捷克斯洛伐克的坦克畅销之路,小型坦克也可以有大作为

CKD公司的Tc vz33坦克,配备的是两挺坦克机器


Tc vz33是捷克斯洛伐克第一辆自主生产的坦克,虽然它属于军方正式采用的坦克,但是通常会用来当作训练车。1934年4月23日,CKD又生产了6辆P-II坦克,军方的命名是LT vz34坦克,该坦克各个方面都要优于它的上一代,尤其是坦克上安装的大口径加农炮就可以看出捷克斯洛伐克把赌注全压在LT vz34坦克上。

捷克斯洛伐克的坦克畅销之路,小型坦克也可以有大作为

CKD公司的Tc vz33坦克被当作训练车


捷克斯洛伐克把LT-38坦克出口给波斯

并不是所有国家都采用捷克斯洛伐克这一套,世界上其他国家依然保留了轻型坦克,比如:德国、意大利、美国、波兰等,他们认为轻型坦克是部队的中坚力量,步坦协同才是战争的主要方式。尽管如此,捷克斯洛伐克的坦克还是成功出口,波斯就是其中之一(1935年3月22日之后才叫伊朗)。波斯派“伊斯梅尔·汗”前往欧洲采购重量为3吨的坦克,后来他与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在巴黎进行谈判,波斯人表示对CKD公司的坦克很感兴趣。再后来,波斯的代表团于同年5月抵达布拉格,15日考察CKD公司,最终订购了26辆LT-38和30辆AH-IV轻型坦克。

捷克斯洛伐克的坦克畅销之路,小型坦克也可以有大作为

波斯代表团参观捷克斯洛伐克的坦克


LT-38坦克属于P-II坦克的出口版,由于当时的P-II坦克已经非常陈旧,所以CKD向波斯出口的坦克都经过重新设计。重量达到了3.5吨,长度加长了50厘米,有360度的旋转炮塔,驾驶舱仍然在坦克的右侧,使用的是P-I的发动机,速度可达40公里/小时,整体造型和P-II坦克差不多。波斯对该坦克的设计非常满意,而且每辆坦克CKD公司只卖13530元,比德国的PzI Ausf B坦克便宜不少。

LT-38坦克的生产地址被移到了布拉格以北的斯拉尼,由于工厂里的生产机械非常匮乏,生产速度受到了限制,所以交货日期被迫延长。波斯委员会对于工期的延误很不满意,CKD公司把更大功率的发动机“布拉格RH3.47L 55马力”装配到坦克上,当作是给波斯委员会的补偿。使用大功率的发动机后,坦克的最高时速可达44公里/小时,在1936年11月3日48辆坦克离开斯拉尼运往波斯,剩余的坦克到1937年也全部完成生产。

捷克斯洛伐克的坦克畅销之路,小型坦克也可以有大作为

LT-38坦克同时配备机枪和加农炮


波斯很喜欢CKD的坦克,到了1938年再次订购了300辆,不过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坦克都没有完成生产。后来波斯在坦克上面安装了无线电通讯系统,不过并没有什么用,1941年8月,英、苏占领巴列维后,坦克就一直处于闲置状态,1947年伊朗再次从捷克斯洛伐克CKD公司购买零件,企图修复坦克,但是后来还是不了了之。

捷克斯洛伐克的坦克畅销之路,小型坦克也可以有大作为

量产后AH-IV坦克整体形状和LT-38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捷克斯洛伐克的坦克畅销之路,小型坦克也可以有大作为

AH-IV坦克的俯视图


出口给罗马尼亚的R-1坦克

LT-38坦克也引起了欧洲其他国家的注意,1936年1月罗马尼亚委员会在欧洲寻找合适的坦克无果后,最终抵达捷克斯洛伐克,他们的目的就是购买和伊朗相同的坦克。罗马尼亚决定以103357元购买一批坦克,他们希望每辆坦克的价格在10335元左右。1936年4月,罗马尼亚决定购买100辆布拉格P-II-aJ和35辆AH-IV轻型坦克,P-II-aJ轻型坦克后来被取消,因为罗马尼亚又看中了斯柯达S-II轻型坦克,斯柯达S-II服役于捷克斯洛伐克军队,军方命名为LT vz35坦克。

1935年8月6日,改进后的35辆AH-IV轻型坦克到达罗马尼亚手里,这些坦克又被罗马尼亚命名为R-1坦克。坦克配备的是“布拉格RHP发动机、布拉格威尔逊变速箱”,重量为3.9吨,最高时速提高至45公里/小时,航程也有所增加。机枪座增加了一个防护圈,以防止炮塔被击飞。

捷克斯洛伐克的坦克畅销之路,小型坦克也可以有大作为

罗马尼亚的AH-IV轻型坦克被命名为R-1坦克


捷克斯洛伐克的坦克畅销之路,小型坦克也可以有大作为

R-1坦克的驾驶舱


1937年9月27日,第二批10辆R-1坦克离开了斯拉尼工厂,剩下的坦克正在进行测试,几天后也陆续到了罗马尼亚。虽然交付日期推迟了几天,但是罗马尼亚对坦克非常满意,他们还打算购买生产许可,自己制造R-1坦克,谈判从1938年5月-1939年2月22日才有结果。坦克的生产地址在罗马尼亚Reșița的马拉萨工厂,这家工厂已经有了雷诺UE轻型坦克的制造经验,所以一开始他们就打算生产382辆R-1坦克,但是后来只生产了一辆坦克,序列号为:Sr.301

在苏德战争中,罗马尼亚部队就是使用R-1坦克进攻苏联的;虽然当时的苏联还缺少反坦克武器,但是罗马尼亚的R-1坦克被打的体无完肤,有6辆坦克直接报废,有一辆被苏联俘获,剩下的坦克也要修修补补,总之在苏德战争中罗马尼亚R-1坦克的下场惨不忍睹。

捷克斯洛伐克的坦克畅销之路,小型坦克也可以有大作为

苏德战争中,在敖德萨附近发生故障的罗马尼亚R-1坦克


小型坦克为瑞典提供武器支援

另一个对AH-IV坦克感兴趣的国家是瑞典,在1930年代中期,瑞典的坦克制造技术相对比较落后。由德国奥托·默克(Otto Merker)领导的兰德斯设计局开发的L-60坦克主要提供出口,而另外的L-120坦克侦察车质量太轻,无法用于战争,所以大部分也是用来出口。

虽然,出口生意做得热火朝天,但瑞典国内坦克的处境也不容乐观。瑞典只有10辆几乎已经淘汰的Strv m/21和3辆Strv m/31坦克,实用性比出口的坦克也强不到哪去。欧洲的局势日渐紧张,瑞典虽然已经和德国建立了合作关系,但是德国并不能成为他们的“天然屏障”所以1936年7月11日,瑞典国委会决定将1.3亿瑞典克朗(约定于9千多万人民币)用于改进现代化军事武器,其中420万用于购买50辆坦克。瑞典购买的坦克分为两种,第一种是重量为4吨的轻型坦克,装备的是普通的坦克机枪;第二种是7吨的轻型坦克,装备了一门加农炮。

兰德斯设计局开发的坦克不符合瑞典的要求,而且价格也非常高。瑞典军方开始关注国外的坦克行情,刚开始他们看中的是英国的维克斯Mk.E坦克,该坦克虽然很便宜,但是显然不如兰德斯的L-60好用。1936年末,瑞典商讨采购会议,其中包括:安德斯·伯格维斯特中校、埃里克·吉勒上尉、加斯塔布拉特少校等军事高层。他们于1937年1月访问了法国、波兰、德国,其中法国向他们推荐了雷诺ACG-1坦克、雷诺YR、AMR 35ZT等坦克,但瑞典军方对法国的这些坦克都不满意。在波兰和德国他们参观了7TP轻型坦克、TK-S坦克、PzI Ausf等都不满意,最终他们找到了捷克斯洛伐克的CKD公司。

捷克斯洛伐克的CKD和瑞典的Jungner达成合作协议,Jungner是瑞典的老牌军工企业,在瑞典的奥斯卡港市还有一家造船厂,所以他们和CKD合作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1937年3月2日,Jungner公司和CKD签下了2211万元的坦克订单。在此之前,瑞典的军事代表就已经参加了CKD公司的坦克测试项目,除了AH-IV坦克外,他们表示对LT-38坦克也很感兴趣。3月9日,瑞典军方再次参观CKD的各种坦克设计,其中包括AH-IV-C坦克,该坦克只是在AH-IV的基础上安装加农炮而已,但瑞典军方对该坦克的设计非常重视。

3月下旬,瑞典军方和CKD再次举行商讨会议,以进一步确认到底是要购买哪些坦克;首先在试验中表现不佳的改进型L-120坦克就被拒绝了,剩下可选的也只有AH-IV坦克,但是瑞典强调:装甲和火力系统必须是瑞典生产的。1937年,CKD公司推出了体积更大的坦克,命名为AH-IV-D轻型坦克,配备的是更强大的沃尔沃发动机,6月8日瑞典军方参观坦克,在试验中坦克有一次熄火,但是瑞典觉得该坦克完全没问题。

经过多次改进后,坦克最终被叫做“AH-IV-S轻型坦克”或者“AH-IV-Sv坦克”,瑞典决定购买48辆该型坦克,每辆的价格约为:29615元。坦克一部分为捷克斯洛伐克制造,另一部分为瑞典制造,但是,生产指导主要由CKD的设计师负责。第一批坦克于1938年9月完成,坦克比原来长20厘米,宽了10厘米,重量达到4.6吨,装甲厚度增加到了15毫米;使用的是沃尔沃LV93-95卡车发动机,采用的是4.4L线性六缸发动机输出90马力,装备在AH-IV-Sv坦克上后时速可达60公里/小时。武器使用的是两挺8毫米Kspm/36strv机枪

,算是当年最好的坦克之一。

捷克斯洛伐克的坦克畅销之路,小型坦克也可以有大作为

1937年秋季测试中的AH-IV-Sv坦克


捷克斯洛伐克的坦克畅销之路,小型坦克也可以有大作为

AH-IV-Sv坦克的图纸,可以看出内部空间更大


捷克斯洛伐克的坦克畅销之路,小型坦克也可以有大作为

瑞典购买的AH-IV-Sv坦克


捷克斯洛伐克的坦克畅销之路,小型坦克也可以有大作为

改进后的AH-IV-Sv坦克,体积比之前更大


AH-IV-S轻型坦克的序列号从131至178,最初这些坦克由瑞典步兵团使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瑞典仍然装备AH-IV-S坦克,是当时坦克数量最多的军队之一。1939年秋天,AH-IV-S坦克被分配给第九步兵团和第十步兵团,像其他瑞典坦克一样AH-IV-S的使用寿命很长,直到1953年才被定为报废坦克,而且现存的坦克仍然有10辆,理论上来说坦克还算比较完好,至少还能开动。

捷克斯洛伐克的坦克畅销之路,小型坦克也可以有大作为

二战初期的瑞典军队,使用大量的AH-IV-S坦克


捷克斯洛伐克的坦克畅销之路,小型坦克也可以有大作为

被火炮轰炸后的瑞典坦克,其可靠性还非常不错的


战争结束后坦克依然很畅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捷克斯洛伐克的坦克出口业务开始慢慢复苏。当时的绝大多数坦克不是苏联就是德国制造,捷克斯洛伐克原本的TVP T50/51系列坦克逐渐停产,从而为苏联等大国提供坦克零部件。当时的CKD公司主要为T-34在内的很多坦克生产零件,也就是说在战争结束后CKD再次获得商业大单。

1947年6月,CKD的工程师Balthazar Germarkyan在中东地区做推销工作,他的主要任务就是把捷克斯洛伐克的武器推广出去,在开罗期间他完成了大量的武器订单。1948年,他访问了埃塞俄比亚,海尔塞拉西一世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坦克也很感兴趣,不过考虑到战争刚结束,不会有大规模的战斗发生,所以海尔塞拉西一世对坦克的购买还得再三考虑。

捷克斯洛伐克的坦克畅销之路,小型坦克也可以有大作为

准备出售给埃塞俄比亚的AH-IV坦克,正在进行机动性测试


后来海尔塞拉西一世经不住工程师的软磨硬泡,终于决定购买捷克斯洛伐克的坦克了,但他要求:坦克重量必须在3.5-4.5吨以内,发动机必须是风冷的,并且在炎热的沙漠地带可以正常使用。1948年春天,海尔塞拉西一世订购了20辆AH-IV坦克,坦克后来也陆陆续续到达了埃塞俄比亚。


1948年6月24日CKD的工程师在斯亚贝巴又签了一个大订单,捷克斯洛伐克向斯亚贝巴出口20辆AH-IV坦克,每辆坦克的价格为26750美元。这批坦克的改进花了很多的时间,坦克由之前的R-1进行改进,使用塔特拉114风冷柴油发动机,功率为65马力,坦克的重量为3.9吨,组装后坦克的最高时速为43公里/小时。1950年1月,5辆坦克抵达了斯亚贝巴,并完成测试。埃塞俄比亚于1951年又继续订购了一批坦克,不过由于埃塞俄比亚曾出兵朝鲜战争,所以坦克订单后来就取消了。

捷克斯洛伐克的坦克畅销之路,小型坦克也可以有大作为

出售给斯亚贝巴的AH-IV坦克外形和R-1差不多


其实,捷克斯洛伐克的坦克非常畅销,不过在二战中被某国的军方坑了一把,他们禁止捷克斯洛伐克武器出口给部分国家,所以CKD等公司被迫为苏联T-34、SU-100等坦克生产零件。但是,捷克斯洛伐克的坦克也不容小觑,他们毕竟为战争生产了大量的武器,而且在战争结束后也繁荣过一段时间,比如:提供给埃塞俄比亚的坦克就一直服役到1980年代。

捷克斯洛伐克的坦克畅销之路,小型坦克也可以有大作为

埃塞俄比亚1980年代的AH-IV坦克坦克,仍然可以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