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家海外車企超120家工廠停產,全球汽車業遭重創,或將倒退數年

全球26個國家的上百個汽車工廠停工停產,超過1400萬名車企工人面臨就業難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持續蔓延,推倒了全球汽車業的多米諾骨牌。

隨著近期世界各國疫情的升級,“重災區”歐美汽車業不得不按下“暫停鍵”。《中國經營報》記者關注到,在3月22~28日近一週內,部分車企在本土停產後再次宣佈關閉海外工廠。而此前一週包括大眾、寶馬、特斯拉、福特、通用等14家海外車企叫停了120多家工廠。

另據研究顯示,疫情對消費者需求的連鎖反應可能會導致2020年全球汽車產量下降16%(約1580萬輛),接近歐洲市場一年的銷售量。更甚的是,有業內專家預測,遭受疫情重創的全球汽車產業或將倒退十年。

14家海外車企超120家工廠停產,全球汽車業遭重創,或將倒退數年


多位業內受訪者告訴記者,受海外疫情影響,剛剛恢復生產的中國車企或將經受“二次打擊”,如歐美、日韓等汽車相關企業不能及時復產,中國外購零部件恐存“斷檔”風險。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CEO馮思翰博士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因為歐美地區疫情加劇,導致中國對世界其他地區的出口業務也受到了影響,當前很難對形勢做出預判。”國內一家商用車企的研發人員亦告訴記者,“如果國外疫情不能有效控制住,海外車企及零部件企業持續停產必將會給中國汽車市場的生產銷售帶來很大的影響。”

14家海外車企超120家工廠停產,全球汽車業遭重創,或將倒退數年


歐美車企的“至暗時刻”

極盡幾番“掙扎”後,特斯拉美國工廠沒能逃過停產的命運。在與縣、州、聯邦政府以及美國聯合汽車工會(UAW)進行多次交涉後,3月19日,特斯拉作出暫停部分工廠生產的“妥協”,從3月24日起,特斯拉暫時關閉美國加州弗裡蒙特工廠,以及負責充電板生產的紐約工廠。據瞭解,弗裡蒙特工廠是特斯拉在美國唯一的整車工廠。

特斯拉宣佈暫時停產只是美國車企在疫情下的一個縮影。更早之前,“底特律三巨頭”通用、福特和菲亞特·克萊斯勒就一致決定,在北美關閉超過100家汽車和發動機工廠。美聯社的一份報告顯示,上述三家車企“停工”將導致15萬名工人待工。

除了美國汽車巨頭外,本田也關閉了美國工廠,但仍將為所有員工支付全薪。同一時期,日產宣佈,其在美國的兩家工廠,將於3月20日起停產,直到4月6日。

與美國車市一樣,正處於疫情暴發期的歐洲,汽車業也遭到了重創。數天前,大眾、奔馳、寶馬、雷諾等汽車集團紛紛宣佈“停產避險”。而隨著疫情在歐洲蔓延,近日歐洲車企已經進入全面停產的狀況。

據瞭解,3月16日,雷諾汽車宣佈,暫停在法國的工業活動,同時關閉12家工廠,並讓1.8萬名員工停工回家躲避疫情。同一天,標緻雪鐵龍集團(PSA)宣佈關閉歐洲所有工廠。3月17日 ,歐洲最大汽車製造商大眾加入“關廠潮”,並宣佈暫停集團旗下品牌工廠的生產。同期,寶馬也明確表示,關閉在歐洲和南非的所有生產工廠,預計停產持續4周,直到4月19日。3月25日,大眾宣佈擴大關廠範圍。繼關閉歐洲生產工廠後,大眾計劃於3月30日關閉在俄羅斯的一家整車廠和一家裝配線,直到4月10日。

3月25日,據外媒報道,戴姆勒關停了德國所有配件倉庫,馬來西亞、新加坡倉庫也停止發貨。業內人士預計,未來三個月內,所有期貨訂單將無法按時交付。而沃爾沃也於3月26日起,將其瑞典的三家工廠,以及美國南卡羅萊納州的工廠關停。

除了歐美汽車工廠大面積關停外,以博世、大陸為代表的零部件供應商也未能獨善其身。3月20日,全球第一和第二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博世和大陸宣佈停止在歐洲的生產。而更早前,麥格納、米其林就已經宣佈暫停部分歐洲工廠。米其林中國相關負責人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從3月16日起,米其林位於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國的工廠暫時停工一週,最大限度地幫助控制疫情,保障員工的健康和安全。以上工廠的暫時停工也可能會延至下週。”

14家海外車企超120家工廠停產,全球汽車業遭重創,或將倒退數年

全球汽車業的又一個寒冬

“即使相對樂觀的情景下,西歐乘用車將要在2030年前才能恢復到2019年的銷量水平。”近期,《財富》雜誌援引了瑞士聖加倫大學一位汽車分析人士的觀點。而這意味著,此次疫情,或將使歐洲汽車業倒退十年。

全球汽車業陷入“停擺”,2020年全球汽車銷量下滑已成大概率事件,而其影響或將更為深遠。

“這將是一個失去的十年。如果人們沒有錢,他們就不會買任何汽車。”市場數據分析機構LMC Automotive將美國2020年的汽車銷量預期下調30萬輛至1650萬輛,這將是自2014年以來美國汽車市場的最低銷量水平。

“汽車行業的又一個寒冬。”一位車企從業者告訴記者,“目前來看,疫情對汽車業的影響深度還沒有辦法判斷,得看疫情什麼時間控制住,但積極應對總是對的。”

記者關注到,儘管多家海外車企對2020年汽車行業抱持著“悲觀”預期,但都在積極、務實地應對。

在暫停汽車生產線後,大眾、豐田、福特、通用等海外車企開始籌劃製造呼吸機、口罩等醫療物資。3月24日,福特汽車宣佈正在和通用電氣的醫療部門及3M合作生產醫療防護設備,以應對新冠疫情帶來的設備短缺問題。

大眾集團則確定了一套針對德國醫療體系的援助計劃。據悉,大眾集團將利用中國市場的資源援助德國,具體包括在華採購價值高達千萬歐元的醫療設備運往德國,並利用其在華合資工廠生產口罩。與此同時,有車企也在通過調整業績目標和增加現金流等措施來適應疫情給市場帶來的變化。

“我們正在積極採取緊縮措施,以保存現金,並在不斷變化和不確定的環境中採取必要措施,以保證充足的流動性。”通用汽車首席執行官瑪麗·博拉(Mary Barra)表示。

據彭博社報道,通用汽車3月24日宣佈,撤回此前發佈的2020年財務業績目標,同時從現有信用額度中借款160億美元,將現金儲備增加一倍,以此改善公司的現金流狀況。

同為美系品牌的福特汽車也宣佈,撤回此前發佈的2020年財務業績目標,同時啟用兩筆未使用的信用額度,其中包括福特汽車公司信用額度下的134億美元和福特汽車信貸公司信用額度下的20億美元,用這兩筆現金來抵消因疫情導致的生產停工所帶來的臨時營運資金影響。

與此同時,多國也在籌劃積極政策“救市”,據報道,美國汽車業正在為一項2萬億美元(約14.2萬億元人民幣)的經濟刺激計劃尋求聯邦政府援助而積極準備。法國經濟與財政部長布魯諾·勒梅爾3月18日承諾給予標緻雪鐵龍集團和雷諾公司兩家大型汽車製造商必要支持,幫助他們應對新冠疫情衝擊。與此同時,據外媒報道,德國政府也已經承諾向企業提供流動性支持。

14家海外車企超120家工廠停產,全球汽車業遭重創,或將倒退數年


中國車企再次“迎考”

“國外疫情如果不能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控制,核心零部件企業停產必定會給中國汽車市場帶來不小的影響。無論是乘用車還是商用車,有些零部件依靠進口,這些零部件供應出現斷檔的話,就會影響到我們的汽車產量。”

近期,上述商用車企的研發專業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談了自己對當前海外疫情影響的焦慮和擔憂。他向記者表示,目前國內車企才剛剛復工復產,元氣還沒恢復,又要迎接來自國外疫情造成的第二次考驗。

“停產”“國家封鎖”“航運停止”,在經濟全球化、供應鏈全球化的背景下,有觀點稱,海外疫情嚴重化可能會“反噬”中國汽車業,使汽車供應鏈面臨風險和挑戰。“國內商用車發動機的核心零部件,比如共軌泵、傳感器以及後處理的零部件裡面的材料進口占比的非常多,而這些恰恰暫時無法替代。”上述商用車企研發人員補充道。

“疫情在全球範圍內蔓延導致海外車企、零部件供應商停產,多少會影響中國車市。汽車行業是一個典型的、全球化分工成熟的行業,因為其複雜的供應鏈,誰都不能在危機中獨善其身。”汽車行業資深分析師、中歐國際工商管理學院案例研究員錢文穎告訴記者。

“庫存堅持不了多久。”記者從多位整車廠人士處瞭解到,儘管近年來,國內整車廠對進口零部件的依賴度在逐步降低,但考慮到全球化採購能夠降低產品單價,有些零部件還是從國外採購。據記者瞭解,目前主機廠的核心零部件一般會選擇兩三家供應商,就是為了應對突發風險,但此次疫情影響範圍之廣,勢必會對國內汽車生產造成影響。

“我們很多車型,包括自主品牌,大部分零部件實現國產化了,但還有好多全球採購的。就像捷達在中國賣了小20年,但仍然有些零部件是進口的。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博世純進口的發動機電腦,我們假設這個車的其他零配件生產都沒有問題,但就缺一個電腦,也沒法上市銷售。”某乘用車品牌汽車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零配件企業的停工停產影響,不會立刻體現在整車生產的供應上,會有一定的滯後性。”上述負責人還表示,“可能會對5、6月份交付的車產生影響。據我瞭解,這段時間生產的配件都是供應後期整車生產的。”

值得一提的是,記者瞭解到,疫情在國內暴發的時候,就有整車廠通過召開研討會的方式對“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的發展”作出了研判。基於研判,整車廠對進口配件做了遠期訂單的規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