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佛與自汙:大宋開國名將的求生指南?

所謂“強唐弱宋”,可以說已經成為了今天人們眼中的固有文化符號。在光芒萬丈的大唐之後,連幽雲十六州都收不回來的北宋,在人們眼中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文弱王朝。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北宋開國之際上承五代十國的武風,可以彪炳史冊的將帥之才不可小覷,在北宋統一南北的過程中更是湧現出無數的將星。

可當宋朝初步完成了統一,但是內憂外患依舊嚴重之時,宋朝的將星卻集體噤聲,一改當年的勇武模樣,成為了虔誠的教徒與卑鄙的惡徒。

信佛與自汙:大宋開國名將的求生指南?

圖/偏安一隅的北宋

01 杯酒釋兵權之後

宋太祖趙匡胤是通過自己親自導演的一部鬧劇———“陳橋驛兵變”上臺的。奪權之後,首要的任務就是穩固政權,杜絕統兵大將搞軍事政變來重複黃袍加身的戲碼。

在著名的“杯酒釋兵權”大戲中,北宋開國有名的戎馬大將高懷德、石守信、王審琦、張令鐸、羅彥等人被罷掉了軍權,成為了安居樂業的田舍翁。趙匡胤說得很明白:“今之武臣,欲盡令讀書,貴知為治之道。”其實大意就是要讓這些武夫知道什麼是君臣尊卑貴賤。

趙匡胤就是以“多積金,市田宅以遺子孫,歌兒舞女,以終天年”為條件,要統兵宿將們主動交出兵權,以求“君臣無所猜嫌”。

信佛與自汙:大宋開國名將的求生指南?

圖/杯酒釋兵權

不過,宋初將帥未遭“血屠”之禍並不是皇帝的善政,也並不值得慶幸。相反,他們卻終日處在統治者的防範猜忌之下,承受著過重的壓力和痛苦,處處小心謹慎,不知道滅頂之災何時降臨,再也沒有吒叱風雲的風範。無論這些將領在丟掉軍權之後,無論是否承擔軍事任務,都遭受著皇帝的嚴苛盯防。

宋太宗時,趙昌言被任命為川峽五十二州招安行營馬、步軍都部署,節制各路宋軍鎮壓王小波、李順起義,這一平定川蜀的重要軍事行動竟然一度因為有人誣告趙昌吉有“反相”而中止,儘管最後趙將軍成功平叛,但是卻直接遭遇了罷免官職的厄運。

02 篤信佛法的大將

為了避免皇帝猜嫌,一部分開國大將投身於佛法的精妙之中,以表現自己胸無大志的佛系。名將石守信在“杯酒釋兵權”後,職為西京(洛陽)留守,但概不過問政事,平日只是大造佛寺,交遊禪僧。天雄節度使李繼勳,“酷信釋氏,每造寺飯僧,則不計其費”,用鋪張浪費的格調來宣佈自己對佛教的尊崇。

彰德節度使韓重斌,更是隻以督催軍卒民眾採木造寺為務。大將李崇矩則是“倍奉釋氏”,飯僧至七十萬。最為虔誠的軍帥陳思讓,甚至禁止軍營部內屠牛羊,以格行佛教不殺生之義,被當時人稱為“陳佛子”,可見這些宋朝將官為了實現政治逃避而進行的宗教作秀,演技爐火純青。

信佛與自汙:大宋開國名將的求生指南?

圖/正定隆興寺(宋代大規模擴建)

03 專注自黑自汙的名將

為了讓皇帝陛下放心,開國大將們除了一心修煉佛道之外,還專注於晦名與自汙,力爭把自己黑到連史書也認不出來自己,聚斂錢財,貪汙受賄,除了殺人放火之外的罪惡活動基本都能涉及。

當時的西京留守向拱在洛陽10餘年,“專治園林第舍,好聲妓,縱酒為樂,府政廢弛,以致群盜晝劫”;元勳符彥卿,鎮大名,則寵任部下劉思遇,大肆貪汙納賄。名將石守信更為貪財,“累令節鎮,專為聚斂,積財矩萬”。高懷德本是趙匡胤的妹夫,但為了避嫌,也不理軍務,日事田獵。

信佛與自汙:大宋開國名將的求生指南?

宋朝初年,元勳宿將如此崇信佛道、自汙其行、遠嫌避功,正是為了向皇帝表白自己不貪軍權、心無異志,只想保全性命。在這樣有功之臣遠遁朝堂之外的年代裡,宋朝的君主只能寄希望於那些平庸但忠心之徒,依據自己實現佈置的作戰圖來作戰,沒有水平的將領連主動性都發揮不出來,那便是神仙也救不了宋朝的江山社稷。

參考文獻:

1.中國全史百卷本

2.孫建民:《宋初大將自晦現象初探》,《軍事歷史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