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剧付费“连环套”?消费者该出手时就出手


追剧付费“连环套”?消费者该出手时就出手


花钱购买了视频网站的会员、成为VIP,却发现还有“VVIP”,还继续付费,才能多看几集。46集古装网剧《庆余年》是去年的大热网剧。然而,视频网站的双重付费模式,却让许多网友反感。近日,有市民一纸诉讼告至深圳南山法院,要求腾讯赔偿1万元。目前,该案正在审理中。(《羊城晚报》)

疫情暴发以来,在家追剧成为不少人缓解焦虑、打发时间的生活方式。各大视频网站因此流量大涨。但某地消保委的消费维权义工体验发现,视频网站“陷阱”不少——这其实是长期存在的乱象。但并不是每个消费者都甘愿被“宰”,比如上述市民将腾讯诉至法院索赔1万元,就是反抗侵权的案例之一。

网友购买会员服务之后,按说应该享受VIP待遇。但事实情况是,想提前看大结局还要再付费,“会员免广告”其实并未全免。坦率地说,视频网站涉嫌侵害了消费者权益,涉嫌违反多部法律规定。目前,该案的案由为服务合同纠纷,事实上不止是合同纠纷,某些问题还涉嫌违反《合同法》之外的法律。

从《合同法》角度来说,原告认为与被告订立的《腾讯超级影视VIP会员服务协议》,部分条款违反了《合同法》规定。理由是,被告以格式条款规定符合格式条款定义的“前述条款”并非格式条款,违反国家法律强制性规定,应当认定为无效。此诉求有一定道理,但最终如何裁决,还取决于受理法院。

另外,被告在广告中宣称,涉案服务协议提供的服务包括如下几点:1.热剧看全集;2.热剧提前看;3.会员免广告。被告不仅违反服务协议,而且还涉嫌违反《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因为实际情况与服务协议、广告宣传不符,双重付费造成消费者看剧多花钱,广告宣传误导了消费者。

直率地说,消费者打这种官司胜算的可能性非常大,因为视频网站从服务协议到实际操作,都不完全符合法律规定。据悉,会员额外付费超前点播这一模式并不少见。从某种程度来说,让消费者双重付费模式成为行业一大“通病”。对于这种损害消费者权益、违反法律的“通病”,必须“早治”、“狠治”。

第一个“药方”是积极维权。上述市民没有选择忍受和纵容,而是通过法院去维权,就有望让涉嫌侵权的视频网站付出双重代价——经济赔偿和声誉损失,对涉事网站是个教训,对其他网站是种警示。而且消费者在这种官司中胜诉后,也有望激励更多消费者走上维权之路,将对视频网站产生倒逼效应。

但要终结这种双重付费模式,不能只靠少数个体消费者维权,因为对消费者来说,虽然官司胜算大,但维权要付出时间等成本。所以,对“双重付费”这种行业“通病”,消协可以通过推动集体诉讼,或依据法律授权,对损害非特定消费者权益的视频网站提起公益诉讼,要求停止侵权、修改服务协议。

第二个“药方”是加强监管。视频网站通过双重付费等方式侵权,不完全是合同纠纷,还违反了法律规定。对此,网信、文化、广电、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应该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约谈、处罚那些违反法律规定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视频网站。只有加强行政监管力度才能促进视频网站服务规范化。

第三个“药方”是改善运营。视频网站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背后是版权费用高或者是自制剧成本高。对此,监管部门已经对明星“天价薪酬”采取限制措施,可以降低内容成本。同时,视频网站也要有成本控制措施、创新经营思维,即运营方不能把违法增加消费者成本变成自己生存、增收的方式。

◎ 为正义“说话”,为公平“代言”,若喜欢本头条号评论文章,请您订阅并批评指正,谢谢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