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稱“王孟”,“詩佛”


蘇先生讀史 |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稱“王孟”,“詩佛”


蘇先生讀史 |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稱“王孟”,“詩佛”


蘇先生讀史 |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稱“王孟”,“詩佛”


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人,祖籍山西祁縣。

唐朝詩人、畫家。

王維出身河東王氏,721年中進士第,為太樂丞。

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

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


蘇先生讀史 |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稱“王孟”,“詩佛”


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

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蘇先生讀史 |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稱“王孟”,“詩佛”


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

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

著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存詩約400首。

才華早顯,與弟弟王縉幼年均聰明過人。


蘇先生讀史 |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稱“王孟”,“詩佛”


十五歲時去京城應試,由於他能寫一手好詩,工於書畫,而且還有音樂天賦,少年王維一至京城便立即成為京城王公貴族的寵兒。

唐玄宗721年,王維中進士,任太樂丞,因伶人舞黃獅子受累,貶為濟州司倉參軍。


蘇先生讀史 |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稱“王孟”,“詩佛”


735年,張九齡執政,拔擢王維為右拾遺。

736年,調任監察御史,後奉命出塞,擔任涼州河西節度幕判官。

出仕後,王維利用官僚生活的空餘時間,在京城的南藍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別墅,以修養身心。


蘇先生讀史 |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稱“王孟”,“詩佛”


該別墅原為初唐詩人宋之問所有,那是一座很寬闊的去處,有山有湖,有樹林也有溪谷,其間散佈著若干館舍。

王維與他的知心好友度著悠閒自在的生活,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

755年,安史之亂爆發。長安被叛軍攻陷,王維被捕後被迫出任偽職。戰亂平息後,王維被下獄,交付有司審訊。


蘇先生讀史 |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稱“王孟”,“詩佛”


按理投效叛軍當斬,但因他被俘時曾作《凝碧池》抒發亡國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刑部侍郎王縉平反有功請求削籍為兄贖罪,王維才得寬宥,降為太子中允,後兼遷中書舍人,官終尚書右丞。

761年,王維逝世。臨終時,他仍作書向親友辭別,完成後便安然離世。


蘇先生讀史 |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稱“王孟”,“詩佛”


王維的詩歌中最能代表其創作特色的是描繪山水田園等自然風景及歌詠隱居生活的詩篇。

繪影繪形,有寫意傳神、形神兼備之妙。王維以清新淡遠,自然脫俗的風格,創造出一種“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中有禪”的意境。

王維的大多數詩都是山水田園之作,在描繪自然美景的同時,流露出閒居生活中閒逸蕭散的情趣。


蘇先生讀史 |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稱“王孟”,“詩佛”


寫景詩篇,常用五律和五絕的形式,篇幅短小,語言精美,音節較為舒緩,用以表現幽靜的山水和詩人恬適的心情,尤為相宜。

中年以後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尋求寄託,自稱“一 悟寂為樂,此生閒有餘”。


蘇先生讀史 |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稱“王孟”,“詩佛”


《鳥鳴澗》《辛夷塢》二詩,“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詩藪》),便是一個明證。

雪景 傳為王維作,王維其他題材的作品,如送別、紀行之類的詩中,也經常出現寫景佳句,如“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送綦毋潛落第還鄉》)、“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送邢桂州》)、“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等,都是傳誦不衰的名句。


蘇先生讀史 |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稱“王孟”,“詩佛”


王維作品中以軍旅和邊塞生活為題材的《從軍行》《隴西行》《燕支行》《觀獵》《使至塞上》《出塞作》等,都是壯闊飛動之作。《隴頭吟》《老將行》則抒發了將軍有功不賞的悲哀,反映了封建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的一個側面。《觀獵》生動地描寫了打獵時的情景。《夷門歌》歌詠歷史人物的俠義精神。《少年行》四首表現俠少的勇敢豪放,形象鮮明,筆墨酣暢。


《送別》“山中相送罷”《臨高臺送黎拾遺》《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之江東》《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相思》《雜詩》“君自故鄉來”等,千百年來傳誦人口;《送元二使安西》《相思》等在當時即播為樂曲,廣為傳唱。


蘇先生讀史 |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稱“王孟”,“詩佛”



把繪畫的精髓帶進詩歌的天地,以靈性的語言,生花的妙筆描繪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靈、或淡遠的傳神之作。他的山水詩關於著色取勢,如“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積雨輞川莊作》)“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燃。”(《輞川別業》)“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新晴野望》)


蘇先生讀史 |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稱“王孟”,“詩佛”


王維的山水詩關於結構畫面,使其層次豐富,遠近相宣,乃至動靜相兼,聲色俱佳,更多一層動感和音樂美,如“松含風裡聲,花對池中影”(《林園即事寄舍弟》)“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漢江臨眺》)“草間蛩響臨秋急,山裡蟬聲落暮悲。(《早秋山中作》)又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有遠景近景,仰視俯視,冷色暖色,人聲水聲,把繪畫美、音樂美與詩歌美充分地結合起來。王詩的畫境,具有清淡靜謐的人性特徵。如《竹裡館》: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幽靜的竹林,皎潔的月光,讓詩人不禁豪氣大發,仰天長嘯,一吐胸中鬱悶。而千思萬緒,竟只有明月相知。


蘇先生讀史 |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稱“王孟”,“詩佛”


神韻的淡遠,是王維詩中畫境的靈魂。《鹿柴》雲:“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詩中著意描寫了作者獨處於空山深林,看到一束夕陽的斜暉,透過密林的空隙,灑在林中的青苔上,在博大紛繁的自然景物中,詩人捕捉到最引人入勝的一瞬間,有簡淡的筆墨,細緻入微地給出一幅寂靜幽清的畫卷,意趣悠遠,令人神往。


王維的很多山水詩充滿了濃厚的鄉土氣息和生活情趣,表現自己的閒適生活和恬靜心情。如《田園樂七首》其六曰:“桃紅復言宿雨,柳綠更帶青煙。花落家僮未掃,鶯啼山客猶眠。”《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曰:“寒山轉蒼翠, 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在優美的景色和濃厚的田園氣氛中抒發自己沖淡閒散的心情。還有如《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閒逸, 悵然吟《式微》。”從細微處入筆,捕捉典型情節,抒發無限深情。


蘇先生讀史 |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稱“王孟”,“詩佛”


有不少採用了直抒胸臆的表達方式,而且往往顯得自然流暢,蘊藉含蓄。比如《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關懷體貼之情溢於言表。

王維寫情,又多隱喻比興。如《雜詩三首》:“家住孟津河,門對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書家中否。”“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已見寒梅發,復聞啼鳥聲。心心視春草,畏向階前生。”全篇不著“相思”二字,看似信手拈來,實則句句意深。藉“寒梅”、“春草”喻意,相思之情躍然紙上。


蘇先生讀史 |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稱“王孟”,“詩佛”


王維又有很多詩清冷幽邃,遠離塵世,無一點人間煙氣,充滿禪意,山水意境已超出一般平淡自然的美學,含義而進入一種宗教的境界,這正是王維佛學修養的必然體現。王維的生活的時代,佛教繁興。士大夫學佛之風很盛。政治上的不如意,一生幾度隱居,使王維一心學佛,以求看空名利,擺脫煩惱。


蘇先生讀史 |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稱“王孟”,“詩佛”

王維開啟了文人畫傳統。他的畫體現了文人士大夫嚮往超然、閒適的情懷,追求更多觀照內心的與禪宗精神相契合的“自然”境界。


蘇先生讀史 |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稱“王孟”,“詩佛”


宋代以降,王維繪畫的地位總體上呈現持續上升的態勢,他的畫風、繪畫思想対中國山水畫發展歷史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蘇先生讀史 |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稱“王孟”,“詩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