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腎小球疾病?臨床表現有哪些?

腎小球疾病是指病損侷限於腎小球或主要是腎小球損害的一組腎臟疾病,是目前我國引起慢性腎衰竭的最主要原因,臨床上常見的腎臟病多數屬於腎小球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腎小球疾病的進展,腎小管間質會受到累及,逐漸出現腎小球和腎小管間質共同損傷,最後發展到終末期腎病。

什麼是腎小球疾病?臨床表現有哪些?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什麼是腎小球疾病,臨床表現有哪些?腎小球腎炎患者多數起病隱匿,患者常因體檢尿檢異常就診,腎小球腎炎的主要臨床症狀為機體水腫,高血壓,蛋白尿,血尿等,多會出現腰部痠痛不適,全身乏力不適。多繼發於上呼吸道感染。

1、血尿

腎小球疾病中,腎小球基底膜斷裂,紅細胞進入原尿中形成血尿,腎小球源性血尿的臨床特徵為無痛性全程肉眼血尿或鏡下血尿。

①紅細胞從腎小球毛細血管祥進入原尿,經過濾過膜的過程中,常因擠壓而變形,所以腎小球源性的血尿以畸形紅細胞為主[尿中紅細胞數(3-8)×10的6次方/L,變形紅細胞80%以上]。採用相差顯微鏡檢查尿紅細胞形態,腎小球源性的紅細胞形態多樣(橢圓形、啞鈴狀、半月狀、出芽狀等),細胞大小不等;

②非腎小球源性的紅細胞呈圓形扁盤狀、正常形態、大小均一(尿中紅細胞數>8.0x106/L,變形紅細胞數30%以下)。

③若尿中變形紅細胞和正常形態紅細胞數目基本相等稱為混合型血尿,常提示腎小球損害的同時合併腎小球部位以下的泌尿道損害。混合型血尿亦可見於IgA腎病和腎結石。

除了相差顯微鏡,若尿常規檢查同時有明顯的蛋白尿和(或)紅細胞管型,也常提示血尿為腎小球源性。

什麼是腎小球疾病?臨床表現有哪些?

2、蛋白尿

尿蛋白增高的四種機制:

①腎小球毛細血管壁斷裂或電荷屏障改變,使大量蛋白漏出,包括大分子蛋白,超過近端小管重吸收能力,尿中蛋白增加。

②腎小管功能損害,腎小管近端重吸收能力下降。

③血漿中小分子蛋白產生過多,或陽性電荷蛋白異常增多,經腎小球濾過,超過腎小管重吸收閾值。

④腎小管分泌蛋白增加,如Tamm-Horsfall蛋白。正常情況下,腎小球濾過膜具有分子屏障和電荷屏障的作用,對血漿蛋白具有選擇性濾過作用。

腎小球疾病中,分子屏障和電荷屏障受到破壞,大分子蛋白可從腎小球毛細血管祥漏出,所以腎小球源性的蛋白尿是以白蛋白為主,大、中、小分子量蛋白均可以存在的蛋白尿。

3、水腫

腎臟是機體調節水、電解質平衡的重要器官。腎小球疾病時,水、鈉排洩障礙,鈉、水瀦留形成水腫;另外由於腎小球疾病尿中丟失大量蛋白,血漿蛋白水平降低,從而造成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血管中液體進入組織間隙形成水腫;血管中液體減少造成有效循環血容量下降,激活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抗利尿激素也分泌增多,造成腎小管重吸收水、鈉增多,進一步加重水腫。

什麼是腎小球疾病?臨床表現有哪些?

4、高血壓病

腎小球損害時水、鈉瀦留,腎素-血管緊張素分泌增多,腎內前列腺素系統、激肽釋放酶-激肽系統等降壓物質的減少等是腎性高血壓病形成的原因。

5、腎功能損害

腎小球損害嚴重時,濾過功能受損,代謝產物排洩能力下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