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肾小球疾病?临床表现有哪些?

肾小球疾病是指病损局限于肾小球或主要是肾小球损害的一组肾脏疾病,是目前我国引起慢性肾衰竭的最主要原因,临床上常见的肾脏病多数属于肾小球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肾小球疾病的进展,肾小管间质会受到累及,逐渐出现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共同损伤,最后发展到终末期肾病。

什么是肾小球疾病?临床表现有哪些?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肾小球疾病,临床表现有哪些?肾小球肾炎患者多数起病隐匿,患者常因体检尿检异常就诊,肾小球肾炎的主要临床症状为机体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等,多会出现腰部酸痛不适,全身乏力不适。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

1、血尿

肾小球疾病中,肾小球基底膜断裂,红细胞进入原尿中形成血尿,肾小球源性血尿的临床特征为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

①红细胞从肾小球毛细血管祥进入原尿,经过滤过膜的过程中,常因挤压而变形,所以肾小球源性的血尿以畸形红细胞为主[尿中红细胞数(3-8)×10的6次方/L,变形红细胞80%以上]。采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尿红细胞形态,肾小球源性的红细胞形态多样(椭圆形、哑铃状、半月状、出芽状等),细胞大小不等;

②非肾小球源性的红细胞呈圆形扁盘状、正常形态、大小均一(尿中红细胞数>8.0x106/L,变形红细胞数30%以下)。

③若尿中变形红细胞和正常形态红细胞数目基本相等称为混合型血尿,常提示肾小球损害的同时合并肾小球部位以下的泌尿道损害。混合型血尿亦可见于IgA肾病和肾结石。

除了相差显微镜,若尿常规检查同时有明显的蛋白尿和(或)红细胞管型,也常提示血尿为肾小球源性。

什么是肾小球疾病?临床表现有哪些?

2、蛋白尿

尿蛋白增高的四种机制:

①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断裂或电荷屏障改变,使大量蛋白漏出,包括大分子蛋白,超过近端小管重吸收能力,尿中蛋白增加。

②肾小管功能损害,肾小管近端重吸收能力下降。

③血浆中小分子蛋白产生过多,或阳性电荷蛋白异常增多,经肾小球滤过,超过肾小管重吸收阈值。

④肾小管分泌蛋白增加,如Tamm-Horsfall蛋白。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具有分子屏障和电荷屏障的作用,对血浆蛋白具有选择性滤过作用。

肾小球疾病中,分子屏障和电荷屏障受到破坏,大分子蛋白可从肾小球毛细血管祥漏出,所以肾小球源性的蛋白尿是以白蛋白为主,大、中、小分子量蛋白均可以存在的蛋白尿。

3、水肿

肾脏是机体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的重要器官。肾小球疾病时,水、钠排泄障碍,钠、水潴留形成水肿;另外由于肾小球疾病尿中丢失大量蛋白,血浆蛋白水平降低,从而造成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管中液体进入组织间隙形成水肿;血管中液体减少造成有效循环血容量下降,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抗利尿激素也分泌增多,造成肾小管重吸收水、钠增多,进一步加重水肿。

什么是肾小球疾病?临床表现有哪些?

4、高血压病

肾小球损害时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分泌增多,肾内前列腺素系统、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等降压物质的减少等是肾性高血压病形成的原因。

5、肾功能损害

肾小球损害严重时,滤过功能受损,代谢产物排泄能力下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