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独立医学实验室如何参与(下篇)


01背景

1965年约翰逊总统签署了《医疗照顾法案》和《医疗援助法案》,前者是为了确保每一位年过65岁的老年人都可以享受医疗保险而设立,后者用于帮助那些无力承担医疗费用的贫困人群。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医疗保险开支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多,政府的财政负担不断加重。20世纪80年代,里根推行“新联邦主义”,美国医疗保障制度进入了全面收缩的状态。


联邦政府对各州的医疗补助的补贴减少,实施的预算支付制度限制了每个病例费用的支出,意图减缓医疗费用的增长。医院控制成本的压力增大,他们开始将检验服务外包给运营成本更低的ICL。


医院将检验服务外包给独立实验室后检验服务的成本明显下降,这种规模经济效益显著减轻了检验服务对医疗保险开支造成的负担。这一背景下,以National Health Laboratories (LabCorp前身)为代表的独立实验室逐渐成长起来,ICL在临床检验市场的市场份额也由20世纪80年代的20%提升至目前的35%-40%左右。


美国医院控费和我国医改和分级诊疗的政策背景类似,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老龄化的推进,医疗保险开支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多,政府的财政负担不断加重,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受降低“药占比”和医保控费等政策影响,外包意愿较强,国内ICL行业已经迎来政策红利期。


02独立实验室是推动分级诊疗的利器


独立医学实验室(ICL),是一个经济独立、并有资格在法律上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经济实体,同时也是一个立场公正的第三方医学检验平台。


“独立”是界定医学独立实验室的关键,它与医疗机构建立业务合作关系,集中收集并检测这些机构采集的标本,并将检验结果送回以应用于临床。这类实验室是医疗服务专业化分工的产物,它们与医院的检验科、病理科并列,处于诊断产业链的中游。


截止今年开展了ICL业务的企业数量发展至1573家,根据其收入测算行业规模约在150~200亿元左右,年复合增长率在20-40%之间。当下行业处于跑马圈地的扩张状态,其中,金域检验、迪安诊断、华大、艾迪康约占行业80%以上份额。


「分级诊疗」独立医学实验室如何参与(下篇)

图表1:独立医学实验室服务流程

1.规模效应节省成本

医学检验项目的种类不断增多,许多单一测试的检验频率较低,如在医院进行检测需要耗费较多的资源,不利于控制成本。在医院,很多检验项目都要一周以上才能出报告,原因是标本量太少,要等一周后标本足量后机器才能开工,否则就会造成试剂和耗材的极大浪费,加大医院检验成本。医院做不了和不愿做的检验,给了医学独立实验室发展的空间。


独立医学实验室将原本属于医院检验科、病理科的检验业务外包进行集中检验,具有显著的规模化效应,样本量的上升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有效降低了单次检验的成本。


「分级诊疗」独立医学实验室如何参与(下篇)

图表2:独立医学实验室带来的规模效应

此外,独立实验室长期进行检验设备和试剂的大金额采购,上游议价能力较强,有效地降低了采购成本。

2.标准化场地、先进设备和专业队伍保证检验服务质量

医学诊断服务行业的基础是拥有专业的检测仪器,其先进性、稳定性、精确性对本行业服务质量和效率有直接影响;同时病理诊断、分子诊断等领域不断有新的诊断技术产生,这些特检对实验环境、仪器设施、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都比较高。


独立实验室作为现代社会分工细化在医学领域的体现,常配备受过专业培训的医学检验人员、病理诊断医生以及各类先进的技术平台,可应对各种普检和特检,可检项目种类远超过各类医院检验科。


近年来,国内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逐步实现连锁化、标准化管理,仪器试剂集中采购,人员统一培训,因此可为临床医生与患者提供更具可靠性、一致性和及时性的检验结果。


「分级诊疗」独立医学实验室如何参与(下篇)

图表3:独立医学实验室配置更多检验项目

3.减少重复检查,推动检验结果互认

国内部分检验机构已通过严格的质量体系认证,如ISO17025、ISO15189国际质量体系认可,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认可,其检验报告可被境内外多个国家和地区承认。通过相关质量体系认证的检验机构具有一定的公信力,给出的检验结果有高的真实度、精确度和准确度,出具的检验报告可同时被不同的医疗机构认可并采用。患者如果转诊,可以向不同的医疗机构提供由同一家具有公信力的独立医学实验室出具的检查报告。因此,独立实验室在减少患者重复检查、推动检验结果互认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患者的经济压力也得以减轻。


03 ICL对分级诊疗体系中的各级医院的作用


1.基层医院:出于成本考虑,与区域检验中心合作是首选

2019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达101.4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6万个,占比高达94.7%中小医院尤其是社区以及乡镇卫生院,普遍存在着检验设备简陋、闲置、检测结果误差大等现象,在分级诊疗的推动下,它们外包检验科的动力强,是ICL企业当下的目标市场。


从ICL企业的角度来看,基层医疗机构的订单比较分散、单笔金额小,且机构较为分散,因此ICL企业出于对采购设备折旧、营销支出、物流费用的考虑,更倾向于在几个社区医院之间建立区域检验中心,以达到效应最大化。


目前,独立实验室的重点市场仍在二级及以上医院,以迪安诊断为例,2015年基层医疗机构数量占迪安诊断客户数的65%以上,但业务贡献占比只有38%,二、三级医院贡献60%的收入。

「分级诊疗」独立医学实验室如何参与(下篇)

图表4:迪安诊断客户数量及业务量二级以下与二级以上医院占比


2.二级医院:独立医学实验室最值得关注的目标


根据2019年《中国卫生与计划生育统计年鉴》的数据,2018年全国范围内二级医院数量达到9017家,较2017年增长7.0%;年度诊疗12.85亿人次,同比增长1.7%,较前几年增速放缓。


二级医院数量增长较快,加速了首诊人群就医行为的下沉,但是整体来看二级医院的就诊人次增幅并不明显,这个与“两票制”的推动,影响医疗行为的现有收益模式,会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三级医院的就诊人次增长幅度7%,远超二级医院涨幅,分级诊疗对于基层的影响,似乎并未达到预期,不知疫情过后政府是否会有进一步的政策。


「分级诊疗」独立医学实验室如何参与(下篇)

图表5:2014-2018年全国范围二级医院数量


「分级诊疗」独立医学实验室如何参与(下篇)

图表6:2014-2018年全国范围二级医院就诊人次


另外,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提高,对健康检查和高端医疗(比如肿瘤基因检测)也有了一定的需求,在三级医院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下,这部分需求会转移到二级医院。


二级医院多数为县级医院,受限于技术平台和仪器设施,无法完成一些技术要求较高的项目,如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肿瘤标志物检测、酶联免疫检测等。二级医院由于自身条件局限无法满足这些需求的时候,寻求与独立医学实验室的合作就是顺理成章的。


3.三级医院:需要独立实验室满足其检验需求


部分三级医院的检验科主任和院长对检验科外包的意愿比预期要高。三级医院面对的病人疾病复杂程度高、病理检验技术针对性强,大型连锁实验室的高技术平台能够很好地满足其需求。因此决定检验科外包与否的关键因素是独立医学实验室的项目范围数量和技术平台能否达到三级医院的要求。无论是普检项目还是特检项目,三级医院都有外包给独立实验室的动力。


普检

:以广东省和广西省为例,2014年广东三甲医院外包意愿前三的项目分别是高血压、乙肝HBV、甲状腺检测;广西省三甲医院外包意愿前三的项目分别是维生素D、遗传代谢病、宫颈癌。分析原因,一是这些普检项目样本量大,医院有设备故障和人手不足的担忧;二是有些项目成本较高,比如甲状腺检测,价格200-400元,一般要做五到七项检查,成本高,且收入占比小,医院反而愿意将其外包。


特检:大部分三级医院大部分能开展800-1000个项目,以金域为例,金域检验能开展大概1300个临床检测项目,这多出来的300-500个项目主要是基因类的项目,比如肿瘤标志物检测、染色体测序等,这类检测部分三级医院因盈利少(样本量少)或者人力资源不够,不愿意自己做这些项目,反而愿意将其外包。


04

分级诊疗背景下,综合连锁独立实验室最具优势


目前,医疗机构外包检验业务的模式,本质上主要有两种:


一是将特定区域的检验样本集中到大型医院的检验科(共建),二是将样本交给ICL企业的区域检验中心进行检验。


然而,大医院自身的检验业务应接不暇,很难完全满足其他医疗机构的需要,因此ICL企业的区域检验中心成为外包业务的主力。区域检验中心能不能推广开,主要还是看医院和政府的配合力度。


医院方面来说,有几个因素:院长和检验科主任的态度(医院管理层)、临床科室需求、病患数量等;


政府层面则主要是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及区域领导的接受程度。


就企业本身而言,在保证检验结果准确的情况下,更多的降低医院成本、提升效率,是衡量独立实验室能否推广开的重要因素。

「分级诊疗」独立医学实验室如何参与(下篇)

图表7:推广ICL主要考虑的因素


1、民生证券相关研报

2、国家卫生统计年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