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制服孩子的,不是爸媽,是手機

電子產品,像一個綁匪,把孩子所有的注意力,都綁架走了。

許多孩子的注意力還在玩耍和娛樂上。家裡只要一開飯,跟著飯香味一起飄來的,就是動畫片主題曲——“一飛沖天,到世界各地,新的任務,新的挑戰,超級飛俠在身邊……”最忙的家用電器要數電視機,每天工作8小時以上。

現在走哪都能看到很小的小孩就拿著手機玩,有的孩子還因此小小年紀就戴上了眼鏡。

五花八門的電子產品再加上各種遊戲動畫片,畫面生動,有趣好玩,但是孩子特別容易成癮,一旦成癮就很難剋制。

最能制服孩子的,不是爸媽,是手機

上班的路上遇到上學的一個孩子,坐在摩托車後座,手裡捧著手機在看。

面對孩子對手機的痴迷,不禁讓我想起逢年過年走親訪友的時候,親戚家的幾個小孩總是在一起,各自拿著爸媽的手機玩遊戲,不給手機就發脾氣鬧騰,給了就不再糾纏爸媽。

鄰居小尤說:“我家寶寶吃飯可費勁兒了,只有看著手機才會好好吃飯,你看他現在,只要眼睛盯著手機就不會注意我給他餵了什麼吃的,吃飯還快。

”其實有不少家長都這樣,給孩子一部手機或者一臺IPAD他自己玩,不用挖空心思去想要怎麼帶孩子玩,又省心又省事。

特別是在吃飯的時候,總有孩子哭著鬧著不吃飯,這個時候給他一部手機,點開動畫片,瞬間就不鬧了,再給他餵飯就乖乖張嘴。

不管是玩手機、平板還是看電視,對小孩來說統稱為“屏前”活動,很多研究都顯示,

屏前時間過長,會影響孩子的注意力

習慣長時間看電視的孩子,更容易注意力不集中,胡思亂想,上課開小差。

對於那些本身就活潑好動的孩子來說,屏前活動,對他們注意力的培養,更加不利

更別提屏前活動對視力的損傷,看看我們周圍戴眼鏡的孩子們越來越多,跟電子產品的風靡有直接關係。

最能制服孩子的,不是爸媽,是手機

最近,有個孩子沉迷網絡直播,給家人帶來了不小的麻煩。一個四川內江的媽媽稱,自己10歲的女兒,居然偷偷用爺爺的手機給主播打賞了上萬元的禮物。8月22號,爺爺去取錢的時候,才驚訝地發現錢不見了。

平時爺爺很溺愛孩子,手機支付密碼小孩也都知道,加上孩子平時經常拿手機上網學習,家長也就沒在意。但家裡人萬萬沒想到孩子會用手機銀行打賞網絡主播。

首先,孩子為什麼會沉迷在屏幕之中?

仔細看來,每個孩子依賴屏幕的原因各不相同:大部分孩子屬於娛樂型依賴。比如幼兒園和小學期的孩子喜歡看動畫片,圖個新奇,熱鬧。

初中生社會交往能力開始發展,容易對手機形成社交型依賴。手機通訊錄裡有200個好友,微信朋友圈裡有300好友,QQ各種群裡面還有4000多好友,這麼強大的人脈關係讓孩子難以割捨。

到了高中,智力發育趨近完善的孩子容易形成遊戲型依賴。手機裡面的網絡遊戲特別多,在長期的戰鬥中積累下來的功勳和經驗使得孩子成就感爆棚,倍感滿足。若是遊戲型依賴沒有及時控制,很容易發展成網癮。

許多上了大學的大孩子,離家去大學校園,沒有父母在身邊,沉迷網絡遊戲無法自拔,最後荒廢學業,畢業都很難。

家長們知道電子產品對孩子有害,但是還是忍不住會給,因為孩子哭鬧,看起來很傷心很可憐,家長會說, “我管了,沒辦法,不給孩子孩子就哭,哭得那叫一個慘,不忍心啊”,

因為不忍心孩子哭,所以就給了手機讓孩子看,因為不忍心所以就對孩子妥協,孩子一天一天地看手機,成績下滑而且視力也會一點點升高,等到這時候,父母很可能又會對孩子說,“誰讓你天天看手機的?”

最怕家長把“不忍心”3個字掛在嘴邊,不對孩子進行管教與約束,與孩子之間沒有一定的規則約定,

最後只會把責任推給手機,推給孩子

然後,家長自己是如何對待電子產品的?

教育孩子最怕的就是父母說一套做一套,有些父母一邊說著“再玩手機就揍你”,一邊坐在沙發上興致勃勃地玩手機,這樣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你們都在玩憑什麼我不能玩?”

在孩子眼中,下班回家的爸爸媽媽是什麼樣的?是一屁股坐在電腦前開始打遊戲聊天看電影?還是陪孩子做遊戲玩積木寫作業?

爸媽的習慣性動作,是拿起手機刷刷點點,還是拿起書本念念唱唱?

小孩子最開始並不知道手機是什麼,TA們會很好奇,為什麼爸爸媽媽拿著一個東西劃來劃去,天天捧著,一會兒笑一會兒哭。

於是孩子會鬧著要手機玩,有樣學樣,東點點西劃劃,再加上小孩子超強的學習能力,很快他們就會發現手機的樂趣,慢慢被手機所吸引。

這也是父母“言傳身教”的結果

最後,孩子被電子產品綁架了,該怎麼辦?

孩子是家長的複印件,想要孩子發生轉變,家長自己需要作出表率。比如,把手機變“座機”,放在固定的地方,設置固定的用途,儘量把手機僅僅當作電話使用。

01 對孩子來說,要給孩子樹立一個玩手機的時間觀。

小孩子玩耍起來很容易忘記時間,特別是現在的手機有各種各樣的娛樂APP,很容易導致孩子沉迷其中,這時就需要父母給孩子設定每天玩手機的時間。

一般來說,孩子每次玩手機不能超過20分鐘,一天只能玩2次。可能孩子對20分鐘沒有概念,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寶貝,你每次只能看一集動畫片,每天只許看兩集,如果今天你看了三集,那麼明天就只能看一集。

這個時間觀很重要,孩子如果在腦海裡形成初步的時間觀點,他就會知道在什麼點應該做什麼事,也會在初步對“約束”有概念,對習慣的養成有很大幫助。

02 建立獎懲制度

規定了使用時間後,父母還可以給孩子建立一個獎懲制度。

比如,如果孩子今天按時歸還手機,沒有哭鬧,那麼下次給寶寶一些小獎勵,比如說允許TA去超市選一樣自己喜歡的零食,這個辦法也可以幫助孩子形成時間觀。

有獎就有罰,就像前面說的,如果孩子今天的使用時間超過了規定時間跟次數,那麼父母就可以依次往後類推,減少隔天的使用時間。這樣,孩子就會意識到,如果我不遵守這個規定,那麼我以後就沒有手機玩了。

獎懲制度跟規定使用時間兩者結合在一起,可以幫助孩子樹立一個“規矩”的意識,給孩子一種邊界感,如果在規則的邊緣試探,就會被懲罰。

最後,並不是說網絡猛於虎,現代社會,不讓孩子接觸手機、接觸網絡那是不現實的,家長要做的就是加以引導,比如,在使用電子產品之前,先寫下使用目的,越具體越好。

例如“瀏覽關於香港地區在8月20日至9月5日的新聞”,抱著明確的目標去使用網絡,比漫無目的的在網絡上消磨時間,要好得多。

03 提高親子關係質量

如果難以增加陪伴孩子的時間,那就提高親子關係的質量。在有限的陪伴孩子的時間裡,做孩子的貼心人。

如果年幼的孩子在與家長鬧騰,家長的態度要柔和而堅定,孩子看到家長態度堅定也就會罷休。

增加年幼的孩子戶外活動的時間,增加活動多樣性。如果是在家裡活動,就陪孩子玩積木、讀繪本、做遊戲,孩子有人陪就不會想到要玩手機。

多多開發孩子豐富多彩的興趣愛好,就是從電子產品這個 “綁匪”手上營救孩子的根本方法。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