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手机、看电视,管还是不管?这里有你想要的答案!


孩子玩手机、看电视,管还是不管?这里有你想要的答案!

来源:丛非从(ID:congnotcong)

1

我遇到的最常见的亲子关系问题,就是孩子各种玩手机、看电视,根本停不下来。

这时候母亲们内在就有很多纠结和撕扯:到底该管,还是不该管?

管,就会有伤害。

因为孩子不愿意停,你得用说教、指责、抢夺等方式,才能制止孩子从屏幕前离开。

好一点的妈妈会讲道理、定规则、设奖罚,但执行起来也是百般艰难,怒吼难免。

这些方法的好处,就是效果最大化的让他离开屏幕。

坏处却是会自责,总觉得这样是不对的,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创伤”。

不管,就是很焦虑。

她们学了很多心理学关于“尊重”、“无条件养育 ”的议题,觉得应该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信任。

部分专家也说,

  • 孩子玩够了就不玩了。
  • 可这是真的吗?玩够了真的不玩了吗?
  • 看他这越玩越烈的架势,真的会停吗?
  • 眼睛坏了怎么办?心理学家们给赔吗?

其他种种亲子间的问题也是如此。

  • 不想写作业、拖延、磨叽、笨、自私等不良习惯……

到底是 to 管 or not to 管,这是一个哲学问题。

你说没学心理学前吧,该打打,该骂骂,这事简单多了。

怎么学了心理学,学了无条件的接纳、尊重、信任,反而变得如此纠结了呢?

2

管与不管,这两种方法我都不赞成。

如果你管得过于严格,就会给孩子带来特别大的挫折感,他会觉得很绝望,觉得在外面没人爱我,回到家还没人爱我,爸爸妈妈就是行凶者。

即使你的目的是对他好,但这不影响他会变得讨好、压抑、自我强迫,成为你的模样。

不管的话,我相信孩子玩够了的确就不玩了,就像我们成年人一样,看电视剧看够了就自然不看了。

但那个代价的确特别大,我经常放纵自己去追剧,到夜里三四点,终于眼皮实在睁不开了才能去睡。

我很尊重自己的感受,结果就是,影响精力、影响工作、影响身体、影响皮肤,非常不划算。

不可否认的是,这两种方法都是爱。

一种叫做操心,一种叫做尊重

但我相信,这两个出路,都不是家长们所期望看到的。

这两条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都是在行为层面上思考如何去做,是一个管理者在思考如何管理他的下级,在纠结如何制定管理方案。

无论你管或不管孩子,你都站在了一个管理者的位置上去思考了。

而对方,只有等待着被你执行的宿命。

此刻你看到的是一个被执行者,而不是一个人。

你只想完成一个任务,解决一个问题。

从来不曾去感受他内心的感受是什么,在意的是什么。

孩子玩手机、看电视,管还是不管?这里有你想要的答案!

3

在亲子关系中,除了管与不管,还有一个被忽视的重要因素:参与。

  • 你总是在行为层面上思考该不该让他停止,那你参与过他正在做的事吗?
  • 你知道他看的电视剧、玩的游戏是什么吗?
  • 你知道为什么好看好玩吗?你知道剧情吗?
  • 你知道多少人在玩,他会跟谁分享吗?
  • 你知道他看了玩了后内心体验是什么吗?
  • 你有去了解过这是什么吗?你的孩子不喜欢写作业,他为什么不喜欢写?
  • 他所经历的是什么?
  • 他所担心的是什么?
  • 他所感受到的是什么压力?
  • 他需要什么样的支持?
  • 他如何看待他的妈妈这样对他?

我猜你大概知道一点为什么,但你可能很少去追问他内心真实的想法,以及一些细节。

当你在管他,你在不深入了解发生了什么的前提下就粗暴地管理,要求对方执行,那这就是法西斯式教育。

当你在尊重他,那你也是在让他自己去玩,他跟游戏、手机、作业建立关系,这里面你连个旁观者都不是,你顶多算个没有加害他的人。这能算尊重吗?

那我觉得金三胖也很尊重我,他没有把核导弹发射到我们家来。

你的尊重和管,都是在忽视他而已。

没有参与孩子的内心世界的沟通,都是对他的忽视。

4

作为管理者,你得参与到问题里去,你得到基层去走走,你才知道最有效的方案是什么。

参与并不是你得亲自去玩游戏,你才知道游戏哪里好玩了。

你可以不会玩游戏,但你得对游戏怎么吸引你的孩子有兴趣。你可以跟他去谈论,去好奇,去听他兴高采烈地跟你讲。注意,这里是兴高采烈地跟你讲,而不是跟你做报告。

每个人在被真正好奇到的时候,都会有强烈的分享欲。但如果你的好奇是机械式的、僵化的、形式的,那对方就不会想跟你分享,觉得对牛弹琴,懒得搭理你。

所以很多家长觉得,不是我不跟他聊,是他不愿意跟我聊啊。那是因为,你对孩子的世界里发生了什么,缺乏一颗好奇的心。

小孩子为什么要磨叽,为什么会不履行承诺,为什么不写作业,他的困难在哪里,想法是什么?

你都知道吗?有了基础的调查,才能有最有效的方案。

在管理上我们会很懂得这个道理,但是一到孩子这里就全忘了。

所以,一个深刻的问题就是:

你对孩子有一颗八卦的心吗?

5

这个问题的思考,挺让人累的。

所以很多父母不愿意去静下来、蹲下去,不愿意花时间去参与,去好奇。

因为父母除了是父母,他还是一个人。

有人会对你的世界好奇吗?有人愿意参与你的世界吗?有人对你在做什么感兴趣吗?有人对你内心的故事感兴趣吗?你有兴高采烈分享自己的内心的对象吗?

如果不曾有人跟你建立过真正的关系,你就不会跟孩子建立真正的关系。

然后你活在这个世界上,只会跟事情建立关系,你会知道很多问题该怎么做,你会很有智慧、有担当、有能力。但你却很难知道一种内心深处的感动,叫做懂得、理解,和分享

然后你对待孩子的时候,你就只想去处理他的问题,而不想去跟他这个人建立关系。

你只会去思考这个问题如何解决,而不会去关心他此刻的感受是什么。

然后他也会跟你一样,学会了如何处理问题,却不会如何与人谈论内心,建立情感。

不知道世间有一种美丽,叫做有人愿意懂我,知道我的困难,愿意支持着我,所以我什么都不怕。

你可能会疑惑,这种人在哪里?就在你身边。

有的人觉得,没人愿意听啊。

这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识别自己的能力,有没有表达自己的勇气。

你需要去学习的,是如何表达自己,让别人参与到你的世界里来。

而要做到这些,其实就是先参与到你自己的世界里。你要先对自己好奇,然后就有了对别人好奇的能力。不忽视自己,才能不忽视别人。

对外关系,都是跟自己的关系的投射。

愤怒分析表就是这样一个工具,透过愤怒,帮助你了解自己。通过跟别人的关系,返回到跟自己的关系。通过处理跟自己的关系,实现处理跟别人的关系。

建立关系,相互尊重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跟自己和谐,才能跟别人和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