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病了,护士妈妈带你看儿科

作为一名资深护士,面对孩子是妈妈;面对疾病,我是医疗专业人员。双重的角色与身份,育儿道路积累许多带娃就医的经验,我能深刻体会“儿生病娘心痛”的感觉,也知道作为一个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儿科治疗护理中的专业性与职业压力。

疾病是孩子身体对适应环境的反应,也是孩子免疫能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作为家长,当孩子生病了,更需要给孩子无微不至关怀,配合专业的医疗支持减轻孩子的病痛。我们了解一下孩子成长过程常见的疾病症状,以及父母如何给予良好的家庭护理?

孩子生病了,护士妈妈带你看儿科

“孩子发烧了,怎么办”

“你的孩子有没有在白天活蹦乱跳,晚上就可以像霜打的茄子一样,无精打采而且额头滚烫。全家人无心入睡,给孩子洗个澡,也不见退烧。熬呀熬到十一点,终于你再也熬不住,打着的直奔医院急诊,求医生帮助。”发烧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经历过,体温升高是身体免疫系统阻击病毒、细菌的第一步,而这个发烧有非常重要的杀毒作用。

1、给孩子量体温:

家中要常备体温剂,根据体温进行处理。小婴儿注意是不是室温太高,是不是穿得太多包得太严。一般38.5度以下的体温,可以泡个温水澡,还可以用温水在脖子、腋下、腹股沟等擦擦,给孩子煮点粥喝,多喝点白开水,耐心护理观察就好。

如果体温持续高烧38.5度以上,就需要药物降温,可以按孩子体重口服退烧药。如果孩子没有其他症状,夜间发热口服退烧药后,可以先观察一下,白天去医院就诊。这个地方提醒大家,一般孩子吃了退烧药都会出大汗,要及时给孩子换干的衣服,同时多喝水。

2、观察症状变化:

发热的宝宝,还要学会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作一个护士妈妈,这方面要比许多妈妈专业。我们首先要观察孩子精神状态、食欲状态,解开孩子的衣服看看皮肤有没有疹子等等,因为发热只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疾病的原因,这需要结合全身的情况来判断病因。如果孩子精神差、不吃奶、抽搐等,都是需要立即就医的指针。

孩子生病了,护士妈妈带你看儿科

“孩子咳嗽老不好,怎么办”

咳嗽是孩子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症状。我女儿七个月的时候免疫能力下降,便开始感冒发烧、咳嗽,引起支气管肺炎而住院。说起住院,脑海里就浮现“孩子哭、妈妈也哭”画面。住院治疗流程相当复杂,入院后需要一系列的手续,还要抽血、打针。我现在还记忆犹新,孩子太小抽不出血,孩子哭啊哭啊,我当时想自己可以代她生病就好了。

1、选择用药途径

一般如果咳嗽症状轻,而且感冒引起的,多数情况,医生会开药回家休息为主。这里就要谈到一个重要的用药原则:孩子遵医嘱用药,能吃药就不打针,能肌肉注射(打屁股针)就不要静脉输液。

我们在工作中发现,有很多家长就是直接让医生开静脉输液,他们的理由是“输液可以让孩子好得更快些,只有输液才能止咳”。盲目输液增加孩子的痛苦,也不一定会缩短疾病病程。有时候医生开输液,在某种程度上是在安抚家长的焦急的心情。遵医嘱选择合适的雾化吸入的药物对呼吸道咳嗽咳痰是非常有用的,非侵入性又方便。

2、照顾咳嗽的孩子

我女儿经常咳嗽,特别是很小的月龄,咳嗽有痰排不出来,经常是边咳嗽边呕吐。这时候你会发现许多粘液被呕出来,痰液就通过这个方式排出来。所以家长在宝宝咳嗽的时候不要喂奶或喂食物,这样容易误吸。照顾咳嗽的宝宝,妈妈可以轻轻的空掌拍后背,帮助孩子排痰,特别是雾化吸入之后,效果很好。

我再分享一点个人经验,咳嗽症状消退很慢。因为女儿心脏不好,每次咳嗽的周期很长,通常是吃西药控制症状后,但还是偶尔会咳嗽。我就带她去中医院开中药,中药都很苦,我不知道其他小朋友能不能接受,我家宝宝连哄带骗可以喝下去。都是我自己熬的,不是机器熬,这样才能彻底治疗好。


孩子生病了,护士妈妈带你看儿科

“宝宝拉肚子,怎么办”

相信家长们一定遇到过宝宝拉肚子的状况,腹泻(拉肚子)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症状。首先我们先要懂得“拉肚子”,是和宝宝原来固定的大便样子、次数来做比较。如果你发现宝宝便便变稀,带有粘液或颜色改变,大便次数也增多,这就是出现腹泻的症状了。

婴幼儿消化能力有限,如果吃的食物超过了承受能力,就会发生腹泻。比如食物或牛奶过敏、乳糖耐受不良、食物中毒、饮食过量等,还有些是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的感染引起。一般去医院检查,医生都会给宝宝化验便便。

1、就医前留大便标本

宝宝拉肚子,作为家长在去医院之前,可以把宝宝拉的便便取一点,用一次性的杯子带到医院化验。因为宝宝便便不是想要有就有的,在家准备好直接送检,快速找出病因,帮助正确用药治疗。

2、腹泻宝宝食疗

首先饮食上的要调整,喝配方奶的宝宝,可以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是否需要选择腹泻配方奶粉。大宝宝饮食上要清淡、少油,熬浓浓的米汤对宝宝娇嫩的胃肠就很好,还可隔水蒸苹果当甜点。熟苹果可以止泻,而生苹果可以通便。这些生活中的小细节,都可以帮助我们照顾好拉肚子的宝宝。

疾病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事情。发热、咳嗽、腹泻等所有身体的症状,都是身体面对病毒、细菌、不适刺激等侵入的自我保护,提醒我们身体出现问题。作为家长,不要太过于紧张,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过程,身体复原也是需要时间的。家长在平时需要学习医学常识,了解孩子吃喝拉撒睡的情况,发现孩子患病,家庭成员之间也不要相互指责,以免造成病急乱投医,在疾病的到来时事实求是,及时寻求医疗专业支持。

孩子生病了,护士妈妈带你看儿科

护士妈妈带你找医生

来到医院儿科,展现的是侯诊室人来人往,孩子哭、大人闹,医生诊室挤满了人,永远在排队等号叫名字。作为家长,如何有效地带孩子去看病,既节约时间,又能看好病呢?

1、就医前准备工作

家长要做好就医前的准备,看病时带上孩子之前的诊疗资料、户口本、衣服、牛奶、水杯等等日常用物。最好是家中有两个人带孩子去医院,而且是最了解孩子情况的人,方便照顾宝宝,应对就诊发生的问题。

2、清楚表达诉求

看病前简单整理一下思路,想清楚孩子最明显症状是什么、持续时间、有没有用药等等,同时需要咨询医生的问题也要提前想好。良好的沟通,能及时让医生了解孩子的情况,帮助你快速的诊断疾病。

孩子生病了,护士妈妈带你看儿科

一般的发烧、咳嗽、腹泻等,只要有儿科的医院都可以诊断,不一定要去综合性的三甲医院,可以就近选择医院,离家近方便。如果孩子病情紧急、症状重建议直接到二级以上的综合医院。儿科重症、疑难杂症要选择儿童专科医院,比如血液病、心脏病等,最好直接挂专家号。

4、就诊方式

现在许多医院关注其公众号,都可以选择网上预约,网上支付,方便快捷,又免去排队之苦。同时,作为家长来到医院后,挂什么科、找哪个医生、检验科的位置、检测结果等候时间等等,都可以咨询医院导医小姐姐。导医是医院活动的地图。这样你就不用拿着单子,到处乱转,顺利把握就诊流程,减轻就医焦虑。

​​孩子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正确面对疾病,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作为家长陪伴孩子一起战胜疾病,保护他们健康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