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如果我犯错,我一定会开除自己

从为什么要举债投资银隆、做芯片、做全智能家电,到格力企业文化、未来的布局、企业家责任,她侃侃而谈。

从她备受争议的严苛的管理风格、推行全员开微店的政策,到为啥非要亲自给格力代言,以及为何要推动给9万员工一人一套房,她也应对如流。

甚至面对“格力和董明珠,谁更离不开谁”、“是否有退休计划”、“是否在培养接班人”等问题,她也毫不回避。


就是这位霸气而又温柔的的董小姐,格力电器掌舵人,乐此不疲地推销了29年格力的产品。


董明珠:如果我犯错,我一定会开除自己


1990年,董明珠加入格力电器的前身海利空调器厂,36岁的她成了一名业务销售员。

2年后,她的销售额突破1600万元,一个人的销售业绩占了整个公司的1/8。

之后她又到了江苏,一年之内销售额翻了10倍。1994年,董明珠成了格力的经营部部长,一年后,格力的销售收入增长了7倍……

现在的格力,董小姐动员全员开微店,“董明珠的店”仍然销量第一,从春节到现在,她一个人卖出去2000多万。


但她却说:“其实我并不懂营销,因为我觉得营销实际上就是一个诚信的过程。并不是我‘会说’就是懂营销,‘会说’只是(代表)我对我的产品非常了解,我把我产品的真实情况告诉你。”


董明珠:如果我犯错,我一定会开除自己


“我们要通过市场的反馈来倒逼企业提高产品质量”,董明珠曾反复强调这一点。

但当年,还是小小销售员的董明珠想通过消费者的反馈,去倒逼产品质量与技术提升,在当时的状况下她坦言是非常难的。

她说:“当时我只能天天小事变成大事,消费者反应的本来是个芝麻问题,我说不行,现在已经是西瓜问题了,很严重。”

在市场待了几年,对销售有一线心得的董明珠,当上部长后就在公司内部进行营销体系变革,且着力于推动产品质量提升。

“首先从零部件开始,我们过去技术员是以人来定零部件,根本没有质量标准,买回来以后就有好坏,没有检测,再加上内外有勾结的话,劣质产品全部上线。

哪怕你广告宣传做得再好,到市场当中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其次一个空调上千个零部件,你不做好品控,你的售后能承担得起吗?”

当时已经成为经营部长的董明珠,坚持必须成立筛选分厂。筛除劣质的、不达标的零部件。

董小姐也没“放过”竞争者:“我们要用我们的产品逼着竞争者,紧跟在你后面,提高产品质量。”


1

-“任性”董小姐-


董明珠:如果我犯错,我一定会开除自己


作为管理者的董小姐,是出现在大众和媒体视线中频次最高的。做手机、做芯片,举债投资银隆,到底出于什么考虑?外界各种猜测。


2015年,董明珠突然对外宣布,格力要做手机。进入手机行业,在外界看来是一头扎进红海。


很多人认为这是董明珠的“任性”决策。

而后,董明珠不顾阻拦,宁愿不分红,也要拿出500亿用于自主研发芯片。

外界又猜测:“董小姐这是要闹哪一出”。

最近,董小姐回应了,她说:“如果手机不研究透它,我怎么能够把手机和家里所有的电器产品系统配置起来。”

她也回应了外界对于格力选择做手机和做芯片“是否是对的”质疑。

“很多人说我做手机错了,做芯片错了,做什么错了。我认为没有错。如果说我做了手机之后,我企业现在垮了,那我这个战略是出了大问题。


但我没有。我每年的利润都是增长的。任正非之前讲一句话,只有失败了才能成功,只有不断的试错,才能选择对的。何况我做手机还没错过。”

在她看来,在格力推动做手机、做芯片是基于“满足自己产品的需要”,“(如果)结果能够完整地表现在你的整个智能家的系统控制当中,让你能做到最优质的服务,它就是好的决策。”


董明珠:如果我犯错,我一定会开除自己


董小姐还主动说到了为什么要举债投资银隆。

在格力关于未来的布局,她说愿景是打造“智能家”。

“实际上我想到未来,当我们要实现一个智能家的时候,唯一要确保的就是电源。如果电源不能保证,断电了,就都不智能了。这就是我们要提前布局的。”

“而银隆的电池可以储能25年。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城市电、加上新能源电、加上储能,如果遇到异常,比如遇到阴雨天,我们储能就可以替代,保证24小时,一年365天,(甚至)十年之内都不会有断电的情况出现。这不是消费者想的,是你要提前想到的。”

她说:“我既要快半步,也要快一步。快半步是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持企业有合理的利润成长,但是我的利润必须拿一部分来做未来的东西。”


自从2012年成为格力电器的董事长,

董小姐取代成龙,自己为格力代言。


外界众说纷纭,有说“成龙代言企业都垮了,因此董明珠不敢用”的,也有人说:“董明珠自己想成网红”。


这次,董小姐也正面回应:“我是法人,我是董事长,我的产品怎么样,我来说。所有问题都可以找到我,所以我的电话对全中国乃至于全世界都是公开的。”

她说因为看到很多产品实际功效跟明星代言时所的承诺的不一致,消费者投诉无门。在她看来,如果产品不如宣传所言,那么就是对消费者的误导和欺骗。


在企业管理方面,坊间流传着“董明珠走过的路,寸草不生”的说法,“霸道女总裁”是大众和媒体给她的称号。

几乎每一个采访董小姐的人都会问一个问题:“您从来没有犯过错吗?”

她都回答“没有”。


而这一次董小姐的回答似乎有些松动。她说:“我基本上没有犯过错,如果讲唯一的就是对我的员工确实苛刻了一点,而且是不留情面、不分时间、不分地点,只要看到问题立马解决。”

“在工作上一定是最求完美的,我不想留下任何瑕疵”,当问她是不是完美主义者时,她这么说。

她曾丝毫不留情面地开除一位十几年的老员工,只因其有一次走在了车间的机动车道。分管领导都来找她说情,她也没收回这个决定。

董明珠坦言:“对他个人来说,其实我们是狠了一点,但对8万名员工来说,我觉得不狠。如果说我们每一个员工都走一次车道,就可能发生安全事故,这对他的生命不负责任。”


她承认自己当时也很犹豫,但不得不这样做。


同样,她对也自己一样苛刻要求:“如果我要犯错,我一定会开除自己。


所以我到车间去,我依然要守规矩走人行道,我不会因为我自己是总裁,别人都是让我,想怎么走怎么走,绝对不行,是不可以的。”


2

-“普通人”董明珠-


董明珠:如果我犯错,我一定会开除自己


当我们在谈论董明珠时,我们常常谈论的是作为企业家和管理者的她。而作为一个普通人的董明珠,是大众或者媒体选择性忽略或者说是尚未被挖掘太多的一面。

1990年,董明珠辞去铁饭碗,去了格力开启了她作为销售员的职业生涯——那是她人生的转折点。

那年她36岁,失去了丈夫,还在独在抚养2岁的儿子——而这个年纪,正是如今时代下职场人的“生死线”。

但永远不要轻视一个中年人的“战斗力”。


有人说,中年人狠起来,连自己都害怕。这29年来,董小姐也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董小姐“放弃”亲情、给亲戚全部“开红灯”的故事,业内外、大众和传媒界早已有耳闻。


对朋友,她同样“不近人情”。她说,自己的好朋友从来不跟她做生意,

“没有生意可谈”。“因为你的朋友很可能到外面来说,我跟董秘书怎么好,然后外面的人不了解,(以为)跟董秘书关系很好,(一旦)这人找来做点什么事,赶紧放个绿灯,就失去了原则。”

董小姐说,她眼中的朋友,可能不是一个简单的——你有什么事要帮忙,你想搞点什么事,我马上给你开个绿灯,“我觉得那不是朋友”。


她说自己的好多朋友,他们得到的并不是自己带给他们什么生意,更多的是在一起交流,怎么样去管好一个企业,谈思想。她说这算是朋友。


董明珠:如果我犯错,我一定会开除自己


董小姐说,其实作为一个普通人是很幸福的,真正有了权力并不是幸福,因为你要付出的比别人多得多。


当问她,一路从销售员一直到总裁董事长的过程当中,受过最大的委屈是什么时,她斩钉截铁:“我觉得没有受过什么委屈。别人说什么其实真的不重要。自己做什么最重要。一定要坚守自己的原则。”

董小姐领导下的格力,风格鲜明,尤其强调自力更生——技术要自主研发、人才要自主培养、不向银行贷一分钱、甚至要推动给9万员工一人一套房。


当被问“格力和董明珠,谁更离不开谁”的问题的时候,她表示:“其实不能说是谁离不开谁,谁(能)离开谁。

关键是不离开的结果是什么,离开的结果是什么。当我的接班人能够接的是格力能够一直可持续的成长,我觉得那就是离开的时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