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言寸草心?武汉战疫凯歌阵阵背后的家文化魅力!

谁言寸草心?武汉战疫凯歌阵阵背后的家文化魅力!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二零二零,“新冠肆虐”,庚子国殇,举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据此前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从1月24日至3月8日,全国共有346支医疗队4.26万人抵达武汉和湖北。经过近2个月的艰苦努力,湖北和武汉疫情防控形势发生积极向好变化,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

3月10日,武汉方舱医院全部关舱,共累计收治新冠肺炎患者12000多人,创造了“零感染、零死亡、零回头”的生命奇迹;
3月10日下午4点,随着武昌方舱医院最后一批患者出院,疫情期间建成的武汉16家方舱医院全部宣告休舱;
3月18日,武汉市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均无新增。

这是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出现“双零”。


近日,湖北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通告,明确从3月25日零时起,武汉市以外地区解除离鄂通道管控;4月8日零时起,武汉市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


谁言寸草心?武汉战疫凯歌阵阵背后的家文化魅力!


3月17日,一张特殊的登机牌刷屏了!“航班:胜利号 登机口:凯旋门 舱位:功勋舱 始发站:武汉 目的地:美丽故乡 日期:抗疫胜利日……”

武汉天河机场准备了5万张纪念登机牌,表达对驰援湖北医疗队的感激之情。这一暖心的细节,让不少网友泪目。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步转好,完成救助任务的全国首批49支援鄂医疗队共计3787人分批凯旋返程。离别时刻,首批踏上返程的各支医疗队都留下了累累硕果,也留下了永远难忘的感动瞬间——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

“家”对中国人有着特殊的意义,从家庭到家族、到国家、到家国天下。武汉战“疫”中逆行者的满满家国情怀和郑重的承诺:“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谁言寸草心?武汉战疫凯歌阵阵背后的家文化魅力!


为了决胜战疫,1 月23 日凌晨,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第1号通告:武汉,这座有着1000 多万人口、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城市史无前例地宣布“封城”。

这是一个举世关注的重大举措。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举国上下,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家文化的真谛,谱写了一曲曲“中国精神”的动人乐章,铸成了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谁言寸草心?武汉战疫凯歌阵阵背后的家文化魅力!


“士乃国之宝,儒为席上珍”,钟南山、李兰娟、陈薇……他们是院士也是战士,更有国士的责任担当,贯穿着辉煌的人格魅力,折射出耀眼的家国情怀。


谁言寸草心?武汉战疫凯歌阵阵背后的家文化魅力!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经感叹: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这场武汉保卫战,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再度挂帅。

1月18日,钟南山院士从深圳抢救完相关病例回到广州,当天下午接到通知赶去武汉——航班已无机票,高铁票也非常紧张,车票信息显示,乘车人已84岁高龄,自广州乘车前往武汉,无座。临时上车的他被安顿在了餐车的一角。他让大家“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拉响了“肯定存在人传人”的警报,自己却踏上了开往武汉的高铁。


谁言寸草心?武汉战疫凯歌阵阵背后的家文化魅力!


一张坐在餐车里休息的照片,看哭了无数人。


1月18日,73岁的李兰娟院士也是第一时间奔赴武汉前线,听取疫情汇报,作实地调研,和她的团队不舍昼夜,普及对病毒的认识、与医护人员共同商讨诊疗方案,每天就睡3个小时。她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一待就是一个月,那张让众多网友泪目的脸部勒痕特写照片,就来自于她从ICU病房出来脱下防护服的瞬间。


谁言寸草心?武汉战疫凯歌阵阵背后的家文化魅力!


正是基于他们的判断和防治策略,武汉方面,终于迈出关键一步——“封城”。


大年初二,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少将就已带领团队进驻武汉,到达疫情中心的临时实验室展开了救助工作。加快确诊速度,大大缩短核酸检测时间,并且在寻找治疗病人的方法上,她率先提出了血浆疗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陈薇少将总是将自己的安危置于身后,把人民的健康放在前头,她和团队不“怕”病毒,不断在生物危害防控领域攻破世界性难题,也经常深入病毒感染的一线地区,只为更好的研究病毒从而找出治疗方法。

曾经有人问她:“去疫区那么危险的地方,万一回不来怎么办?”她的回答很干脆:“穿上这身军装就意味着这一切都是你该做的,我愿这一生都能和致命病毒短兵相接,为受困疫区的生命打开希望之门。”


谁言寸草心?武汉战疫凯歌阵阵背后的家文化魅力!


3月17日晚间,一则重磅消息以雷霆之势冲上微博热搜。由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重组新冠疫苗!该疫苗于3月16日获批进入临床试验。据陈薇院士介绍,按照国际规范和国内法规,疫苗已经做了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可大规模生产的前期准备工作。人们信奉:将军出征,病毒不生!

谁言寸草心?武汉战疫凯歌阵阵背后的家文化魅力!


“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中华一家亲”,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体现了家国同构的民族情怀,彰显着中华儿女大爱之壮举!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了家庭、社会和国家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家国同构的民族情怀。


谁言寸草心?武汉战疫凯歌阵阵背后的家文化魅力!


在疫情来临之际,许多人的行为彰显的是一种高雅的家文化素养,众多“最美逆行者”白衣天使们请战出征,能工巧匠们为火神山、雷神山通宵鏖战,人民子弟兵闻令而动从天而降,志愿者们为疫区默默奉献……

他们以“大爱”形成用生命来守卫生命的同心圆。他们弘扬家国情怀,用自己的艰辛付出汇聚成抗击疫情 "爱"能量,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家"的力量。


在疫情防控吃紧之时,全国19个省市对口支援武汉以外湖北各地市,为湖北撑起一片天。


谁言寸草心?武汉战疫凯歌阵阵背后的家文化魅力!


面对疫情,中国人民表现了高尚的互助力。我国医界“四大天王”——“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医疗救助队伍的“白衣天使”们齐聚武汉。


疫情当前,情谊更深。各民间团体、工商企业界、爱心人士纷纷捐款捐物;为了避免病毒蔓延,民众主动居家隔离观察,积极配合救治;主动建立起城乡社区的防护网络,依托社区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防控等工作,构筑群防群治抵御疫情的严密防线……


不过短短几日,全国各条战线、各个领域,上至各大城市、下至乡镇农村,都紧急动员起来,形成全国“一盘棋”的抗疫大格局。


谁言寸草心?武汉战疫凯歌阵阵背后的家文化魅力!


志愿之城厦门,面对疫情,30余万人参与转发“志在战疫,愿爱无疆”志愿服务主题活动并作出承诺!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72.75万人,志愿服务组织4534个,发布志愿服务项目4.15万个,累计记录志愿服务时间913.11万小时。


谁言寸草心?武汉战疫凯歌阵阵背后的家文化魅力!


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共捐赠1亿4000万元人民币,成立医用物资海外采购调配组,制定符合医用标准的物资清单,迅速在德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和地区积极筹措防疫物资。


在2月初的一次南航从肯尼亚至广州的航班上,没有旅客回中国,客机的座位上放的全是肯尼亚华人购的座位票上用于无偿捐助的救援物资。


谁言寸草心?武汉战疫凯歌阵阵背后的家文化魅力!


那时,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口罩都被华人运往中国。一个销售员说:这个民族太团结了,他们能战胜一切困难!

谁言寸草心?武汉战疫凯歌阵阵背后的家文化魅力!


“疫情一时难,家风传世长。”从“90岁”老骥伏枥到“90后”奋战身影,他们的基因里本就刻写着责任担当,血管里本就涌动着家国情怀。

战疫中,已92岁高龄的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级专家组组长、血液内科教授敖忠芳仍坚持在一线工作,每周主检600多份体检报告、参加一次高级专家门诊,她的初心就是想用医学这一技之长,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独立女性。能够解决病人的问题,对她来说是很愉快的事情。


谁言寸草心?武汉战疫凯歌阵阵背后的家文化魅力!


90岁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赵玫得知所里的同事们正在为新冠肺炎开展研发攻关时,早已退居二线的她按捺不住,写下了“病鹤依床思展翅,老骥伏枥想追风”的诗句,坚决提出“我也希望去做些什么”。使许多“90后”医务工作者深受鼓舞和鞭策。

抗疫战场上,无论是身在前线,还是守护家乡,无论是防控疫情,还是复工复产,“90后”奋战的身影无处不在。

2003年,全中国守护着90后,2020年,90后守护着全中国。战“疫”,是保家卫国的战斗,也是守护自己生活舞台的战斗。


谁言寸草心?武汉战疫凯歌阵阵背后的家文化魅力!


在这场战“疫”中,“90后”的话语掷地有声:“非典那一年,我还是个孩子,是你们冲在第一线,为我们遮风挡雨。现在,该是我们去扛起重担的时候了。”内心奔涌着家国情怀,肩头扛着责任担当,“90后”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他们的青春浸染着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底色。

深圳6名抗疫一线的“90后”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疫情不止,我们不散”,一位疫情“红区”90后护士的话语让无数人感动泪目。

大年初一,95后的浙江护士陈颖作为首批负压病房护士进入一线战场,与确诊新冠肺炎患者零距离接触。陈颖说,家人都很担心她,“但我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这种时候就必须要挺身而出”!

90后”援鄂护士陈萍,疫区“火线”递交入党申请书:“今天我怀着无比诚挚与激动的心情,在武汉抗战疫情的前线,真诚地写下这份入党申请书,向党组织申请火线入党……”


谁言寸草心?武汉战疫凯歌阵阵背后的家文化魅力!


更多的“90后”加入志愿者队伍,书写着抗击疫情战斗中的青春力量。


谁言寸草心?武汉战疫凯歌阵阵背后的家文化魅力!


“忍将秀发从头剃,不为出家为出征”。“逆行者”们剪掉的不只是长发,剪掉的是人们对病毒的恐惧,剪出了人间大爱和决战决胜的信念和勇气!

在这场疫情的战斗中,医护人员比谁都懂得在这场“战斗”中所面临的危险,但是,他们却选择逆行而上,守护患者。


谁言寸草心?武汉战疫凯歌阵阵背后的家文化魅力!


这个春节,武汉市第四医院古田院区的余思颖、严莎等十多位姑娘一起决定:剪掉长发。操刀的是同科室的吴燕。

农历大年初二,武汉,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护士单霞,投入抗击疫情时,毅然剪掉了齐头长发“光头明志”:“头发没有了可以再长嘛,现在的首要问题是,保护自己的同时,尽力去救更多的人。”

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治需要,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组建的31人医疗队伍出征前,无论男女,集体剪发,为上前线做充分准备。

今年29岁的急诊ICU护士郭晶就是其中之一。郭晶拿着手里的长发,笑着表示,“因为我们都看了湖北前方的报道,知道长发会增加感染几率,同时,紧张的工作也不会有时间顾着头发,还是剃光头算了。”


谁言寸草心?武汉战疫凯歌阵阵背后的家文化魅力!


2月7日,西安阎良区一四一医院的15位白衣天使们为了工作方便,她们同时剃光自己美丽的长发,激情满怀地驰援抗疫一线。

有网友赞道:忍将秀发从头剃 ,不为出家为出征。青丝落地疫情时,人间大爱苍天见!


谁言寸草心?武汉战疫凯歌阵阵背后的家文化魅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中有书,风气绵长;书中有家,意重情深。战疫家书,传承着生生不息的血缘文化,守护着民族精神家园,成为家国情怀的生动注脚。

浩如烟海的家书曾经为国人治学、修身、齐家提供宝贵的精神滋养。家书,在电子时代依然没有过时。


谁言寸草心?武汉战疫凯歌阵阵背后的家文化魅力!


如今,“战疫”家书又为这一文化遗产添上了厚重的一笔,成为家国情怀的生动注脚。

在“战疫”这个特殊的时期,支撑他们义无反顾冲在第一线的,是“舍小家为大家”的大爱和家人的鼎力支持、无私奉献。

在这一刻,家不仅是温馨的港湾,更是奋力拼搏的加油站、勇攀高峰的千斤顶、冲锋陷阵的推进器。这一封封非常时期的“战疫”家书,将款款深情都埋在了见字如面、纸短情长之中。

无数“逆行者”战斗在抗击疫情第一线,在他们每个人的身后,都有来自丈夫妻子、父母儿女的绵绵牵挂,还有同事领导、朋友同袍的脉脉注视。


谁言寸草心?武汉战疫凯歌阵阵背后的家文化魅力!


那一封封热传在网上的战疫家书。它们出自前线的妻子、守家的丈夫、离别的儿女、送行的父母、不舍的孩子之手,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空话套话,字字句句饱含亲情、蕴含力量,写满了刚毅前行的决心、挺身而出的担当、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无畏、对亲人的牵挂、不能陪伴的缺憾、“身许国家心许你”的深情、坚强有力的互相扶持,折射出一个个“战疫”家庭浓厚炽烈的家国情怀,砥砺奋进的前行力量,不仅重重戳中了网友的泪点,更深深震撼着人们的灵魂。

16岁的武汉女孩陈琪方,因为外公和妈妈都是医生,正奋战在抗疫前线,时刻关注疫情的她,写下一封“致新冠患者的公开信”:“哥们,挺住,我把我的外公还有妈妈都借给你。”


谁言寸草心?武汉战疫凯歌阵阵背后的家文化魅力!


她在信中写到:即使是大年初一、初二这几天,她73岁的外公,仍坚持佝偻在防护服下,为病人看诊。

在武汉儿童医院工作的琪方妈妈,受到外公精神鼓舞,与同事24小时日夜守护患儿,十几天无法回家看看自己的孩子。她妈妈说:“大敌当前,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所有孩子都是我们的孩子。”

外公和妈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激励了琪方,她写下这封公开信,希望给所有患者带去“向阳而生”的力量。她鼓励患者说:“在我的世界里,我的妈妈和外公是很能行的,他们顶起了我的家,也一定可以顶起你们的一片天。”


谁言寸草心?武汉战疫凯歌阵阵背后的家文化魅力!


除夕夜赶赴武汉战“疫”一线的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刘远桥 ,收到了女儿2月7日写的一封信:

“你去武汉支援已经14天了,我十分想念你 ,也十分担心你 ,你在那边忙吗?希望爸爸做好防护 ,早日打赢这场战争 ,早日回家 。爸爸加油!武汉加油!”

女儿曾因为担心而不准爸爸走,后来在新闻中看到爸爸接受采访时说:“我们保卫国家,从来没有平时和节日之分,人民有难,我们就会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她由衷地为爸爸感到骄傲。并在信中写道:“你们是最美的逆行者,你们才是闪闪发光的明星!”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印记。诞生于特殊历史时期的“战疫”家书,将成为家族史、民族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只属于个人,它属于时代,必将薪火相传,烛照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