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孔乙己》:莫让劣根性毁一生,走出舒适区,避免内卷化效应

欢迎阅读前点击关注,一起分享,共同成长!

01

悲惨的人生经历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和同情。“悲惨”往往能触发人们内心对他人的保护机制,让人卸下戒备心,愿意去守护他人,这就是“悲惨”的绝妙之处。

这也难怪选秀节目中很多选手通过卖惨为自己拉选票。观众会不自觉地去保护弱者,为他们的成长添砖加瓦。现实的确会有很多不容易,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自己的难题。在作家笔下,这些难题和悲惨会成为作品中的主题,他们在作品中揭露现实,其实就是他们对悲惨的态度,同时也是自己对人生的一种抗争。

作家余华在《活着》的自序中写到,“几乎所有优秀的作家都处于和现实的紧张关系中”。鲁迅肯定就是其中的一位优秀作家,因为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写尽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小人物。孔乙己就是其中的一个小人物。

鲁迅《孔乙己》:莫让劣根性毁一生,走出舒适区,避免内卷化效应

《孔乙己》是鲁迅为数不多的直接用人物命名的文章,足以看出这篇文章在鲁迅所有作品中的重要性。

孔乙己本有一手好牌,相比目不识丁的劳苦大众,他读过几天书,写得一手好字。他完全能依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但是孔乙己天性懒惰,为了生活经常做一些偷鸡猫狗的事情。最终因为偷盗被人打折了腿,落得了人生凄凉的下场。

鲁迅的这篇文章发表没多久,就有好事者说鲁迅是用小说进行人身攻击,继而引导读者堕落。鲁迅在文章的《附记》中写道,自己只是在描写社会上上的一种生活,让读者看看,并没有其他的意思。

如今再看这篇文章,的确鲁迅只是描写了一种人的生活形态,但是这种生活形态不是只存在孔乙己身上,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孔乙己。孔乙己身上的劣根性在每个人身上都有所反应,只是孔乙己选择了堕落,那么我们呢?我们该如何选择呢?这就是我们读者该考虑的问题,该为自己选择的人生之路。

02

孔乙己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首先孔乙己特别爱面子,适当的爱面子本身是一种自爱行为,但是孔乙己用力过猛,在他身上却有了“装”的味道。

我是咸亨酒店的伙计,我把店里的顾客分为两类:一类是短衣帮,这些做工的人没有什么钱,每次只能买一碗酒,站在柜台外喝;另一类是长衫主顾,这样的顾客愿意多花钱,踱到店内,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鲁迅《孔乙己》:莫让劣根性毁一生,走出舒适区,避免内卷化效应

孔乙己则是这两类顾客中不伦不类的一位。虽然他穿着长衫,但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每次点两碗酒,一碟茴香豆,跟其他短衣帮顾客站在柜台外面喝完。他在无形之中想将自己跟短衣帮顾客区分开来,但是他却没有资格加入长衫主顾。于是他就用这样的不伦不类成就了自己的特点,也成为了别人的笑料。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其实有很多,很多人会为了面子舍弃很多人生本该最重要的东西。很多女孩子酷爱奢侈品牌,但是自己的经济能力却决定了自己不能拥有这样的物质生活。他们省吃俭用,才终于拥有了人生第一件奢侈品。

有些人是含着金钥匙出生,他们过惯了一身行头都是奢侈品的生活。在他们看来,一个LV包并不比普通人眼中的一个馒头金贵。

鲁迅《孔乙己》:莫让劣根性毁一生,走出舒适区,避免内卷化效应

这两人聚在一起,差异就凸显出来了。前者会因为包的金贵而不舍得乱丢,后者则毫不在乎把包放在哪里。如果包不小心弄丢了,前者会因为包的价格而肉疼,后者更在意包里的物品能否找回来。这样的差异不仅仅是经济原因,更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不同。

不能融入的圈子不要硬性进入,最终是损己不利人,何苦呢?与其用这样的方式爬进上流社会的阶层,不如多用知识武装自己的思想。有钱的富人代代更迭,年年换新,有思想的人却在历史的尘埃中始终熠熠生辉。

03

其次,孔乙己也想寻找存在感。他寻找存在感的方式就是找比自己更弱的人,好为人师。

孔乙己在别人看来就是茶余饭后的笑料,为生活增添乐趣。每次他来到店里,大家都一致取笑他。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开他的玩笑,小到他脸上的伤疤,大到他的不作为都可以成为大家嘲弄的对象。孔乙己没有办法跟这些人好好交谈,就只能跟小孩子逗乐。

鲁迅《孔乙己》:莫让劣根性毁一生,走出舒适区,避免内卷化效应

他会把自己的茴香豆分给孩子吃。对于我这样的伙计,他好为人师的本性就显露出来了。他教我写茴香豆的“茴”,但因为我的不热心而只能作罢。孔乙己看到我这样的态度有些惋惜,其实孔乙己更该为自己感到惋惜才对。他连自己的人生都没有过明白,就想指导别人的人生,在我看来这是天大的笑话,毫无说服力。

现实生活中也总有些人用另类方式寻找自己的存在感,刷新别人对Ta的认知。

父亲姑家堂姐的儿子跟我是初中同学,我从来没想到跟这位同学竟然还有这样的亲戚关系。他的家庭状况不好,父亲是精神病患者,全靠母亲支撑一家的生活。这位同学不但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上,而且跟着一群大男孩鬼混。初中没毕业就混社会了,工作没两年却因为盗窃罪判刑十年。当时他还未成年,这样的刑罚足以看出他犯的罪行不轻。他在牢里各种悔恨,痛不欲生,人生最好的年华在监狱里蹉跎了。

鲁迅《孔乙己》:莫让劣根性毁一生,走出舒适区,避免内卷化效应

十年后,他出来了。有女孩子不嫌弃他的过往,他们很快结婚,有了孩子。他的母亲本以为可以安享晚年了,结果他又离婚了。离婚的原因是他并不安分,明明已经结婚了,还在外面勾三搭四,妻子忍无可忍就提出了离婚。媳妇带走了房子、车子,把儿子留给了他。

十年的牢狱经历还不足已唤醒他对生活的珍惜,对家庭的责任。这样的人如果不及时反省,走过的错路不会在他的心灵上留下任何伤痕,他把苦痛都丢给了别人,只想自己潇洒一生。

第三,知识本来是力量,但是孔乙己却让知识成为自己的遮羞布,一扯却掉了。

孔乙己好吃懒做,不肯用自己的知识让自己变得强大,更没有寻找正确的取财之道。他的偷盗毫无疑问就是他最大的污点。每次别人用新伤疤取笑他的偷盗行为,他总是用窃书不能算偷,用自己读书人的身份当挡箭牌。这样的借口毫无疑问就成了最无力的回击。

鲁迅《孔乙己》:莫让劣根性毁一生,走出舒适区,避免内卷化效应

别人嘲笑他一个读书人却没有中的秀才,他又用知乎者也回复,这在大家看来更是一种笑柄。每当别人嘲笑孔乙己,我都有些同情孔乙己,毕竟每个人都不想成为笑料,被嘲笑的滋味不好笑。但是看到他碌碌无为,不求上进的样子又特别可恨。耻而知勇本该是一种人生态度,这才是励志的人生。孔乙己偏偏没有按照这样的路径进阶,反而一路堕落到底,实在让人唏嘘。

04

孔乙己的好面子、寻找存在感、好为人师每个人身上都有这样一个或者两个特点。这样的特点可以成为你上进的垫脚石,但是也能成为毁人的利器,到底是走向堕落还是辉煌,全靠个人的选择。

每个人的周围都会有孔乙己这样的一群人,或者说我们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每天以无所谓的态度应付着工作、生活,对于自身的潜力一无所知,永远满足于现状,宁愿始终呆在原地也不愿意花心思往上攀登,就这样一辈子碌碌无为、敷衍了事,过一天算一天。

总是用这样的心态糊弄生活,小心生活糊弄了你。用心理学的知识来说,我们都陷入了内卷化效应,沉醉于当下的舒适生活而不思进取。

鲁迅《孔乙己》:莫让劣根性毁一生,走出舒适区,避免内卷化效应

避免内卷化效应的最好办法就是离开原地,跑起来。就像《动物世界》里的非洲大草原,每天太阳升起来,成群的动物就开始活动了。羚羊寻找水源,狼群猎食羚羊,而狮子则必须在狼群之前找到食物,否则这一天就只能忍饥挨饿了。

正是非洲大草原的这种动态,才让非洲大草原每天都焕发着新的生机,这样的生机不仅让大自然保持着动态、活力,还让大自然保持了生态平衡。

大自然尚且如此,人生更应该敢于走出舒适区,不断去挑战,这样才能避免陷入内卷化效应。我们不但要跑起来,更应该跑的比别人快,这样才能避免淘汰,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我们身上虽有孔乙己的特点,但是不要活成孔乙己的样子。不断奋斗,不断拼搏不是励志才有的姿态,更应该成为一种人生态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