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句“童言無忌”也許會讓孩子在虛幻的世界裡“無邊無際”

來自於孩子的“童言無忌”

不知道大家對於電視劇《虎媽貓爸》裡這樣一幕還有沒有印象,孩子躲在客廳裡的帳篷裡,不願意出來,要在帳篷裡睡覺。奶奶當作僕人呼喊著公主起來,爺爺作為“老馬”等待著馱著孩子,結果媽媽回來了,孩子說了一句:“媽媽,你跪下求我我就出去。”奶奶笑著說,XX你跪下,但是媽媽當時就怒了,一句:“你再不出來,我就把這房子給拆了”。接著強行的把孩子帶走了。

那句“童言無忌”也許會讓孩子在虛幻的世界裡“無邊無際”

截取自《虎媽貓爸》

很多孩子都有自己的一個童話夢,都夢想著變成自己童話世界裡的王子和公主,尤其是小女孩滿屋子的洋娃娃和公主裙,都表示著孩子對於成為公主的嚮往,就像電視劇裡演的茜茜一樣,幻想著自己是一個公主,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是自己的僕人,他們都需要為自己進行服務。

其實茜茜媽媽之所以暴怒是因為孩子已經是小學的年紀了,但是還是每天自以為是,把自己圈定在一個虛幻的世界裡,自己是之高至上的王子,爺爺奶奶的配合讓孩子更加的認為自己是對的,還要求爸爸媽媽下跪,這個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所以呢媽媽就很生氣。

是什麼造就了這些的“童言無忌”呢?

那孩子形成這樣的原因是什麼呢?是因為某一天的動畫片嗎?是因為爺爺奶奶的引導嗎?是,也不全是,孩子生活在虛幻的世界裡屬於孩子的一種性格,這種性格的表現呢就是嬌慣、任性、自以為是,這種性格的形成也不是在一天兩天的時間裡所形成的。

那句“童言無忌”也許會讓孩子在虛幻的世界裡“無邊無際”

動畫片給孩子帶來價值觀的變化


第一、孩子的年齡特點與環境的影響

一方面:0-6歲的孩子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分不清楚想象和現實,也就是不能分辨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尤其是在孩子0-3歲這個階段,分不清現實和虛幻的現象呢尤為嚴重。

另一方面: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會多多少少的接觸到一些虛幻的東西,動畫片、童話故事等類似形式的越來越多,孩子的年齡特點呢也決定了孩子的會對這些東西特別的感興趣,孩子們也都很喜歡這種類似的視頻、故事等。就像茜茜,肯定看到過不少的公主的故事。

當處於分不清現實和虛幻階段的孩子看了過多的類似的動畫片的時候呢,孩子就會更加確切自己的幻想,認為自己幻想出啦的東西是存在的,所以就形成這種概念。

第二、成人的肯定及放大

很多監護者,尤其體現在隔代人的教育中,當孩子說出我是小公主的時候呢,就會被他們無限的放大,並且肯定他們說的是對的,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呢,就形成了一種概念,什麼概念呢?就是孩子會認為自己就是一個公主,就把這個當作是真的了,而同樣的也會把自己身邊的人當作自己的僕人,當孩子一次次的“公主”行為一次次的得到成人的肯定的時候呢,孩子的這種概念就被一次一次的放大。

茜茜例子就是一個很好的詮釋了這一點,她的所有的行為都可以得到爺爺奶奶的肯定,所有的想法都能夠得到實現,這個時候的她已經喪失了判斷虛幻和現實的區別了,當然也就喪失了最基本的對父母或者爺爺奶奶的尊敬之情了。爺爺奶奶的縱然是孩子對於媽媽說出“你跪下來求我”這樣話的根本原因。

第三、缺乏真實事物的接觸

仔細觀察,我們可以發現,茜茜的帳篷裡有許多的玩偶以及模型等,包括家庭的環境中也是充滿了毛絨玩具等,這些的出現呢會讓孩子形成一種意識,這種意識就會讓孩子覺得這個世界就是這個樣子,真真假假的混合在一起,孩子就會覺得她周圍的人都和玩具一個樣子,都是她的一部分,都需要聽從他的指令和安排。

那句“童言無忌”也許會讓孩子在虛幻的世界裡“無邊無際”

現在的公主房越來越誇張化

所以,當這些因素同時發生在孩子的身上的時候呢,孩子就會完全的分不清楚現實和虛幻,從而願意去用虛幻出來的方式來去面對自己的生活,當茜茜遇到別人的時候,別人和自己發生矛盾,茜茜說出:“我要把你變成巫婆”這樣的話就顯得不足為奇了。

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去避免這個問題呢?

一、多帶著孩子進行真實世界的探究。

孩子老是去虛幻出一些東西的話,是因為孩子沒有見到除了動畫片和童話世界之外的其他的東西,所以孩子才會很多時候表現的喜歡虛幻。

我們發現,茜茜這五年在奶奶家的生活,很少離開自己的小屋,所以她感受不到外界的真實事物,所以,我們應該多帶著孩子出去,讓孩子感受到外面的真實世界,知道這個世界除了自己幻想出來的東西之外還有許多的東西,而這些東西都是真實存在的,我們觸摸和感受到的,這樣呢,孩子就會形成真實的概念,有利於孩子對於認知的建構

那句“童言無忌”也許會讓孩子在虛幻的世界裡“無邊無際”

真實世界的探究


二、給孩子佈置真實的環境

其實家庭環境應該是我們家長和孩子共同的家庭,孩子是這個家庭中的一員,家庭中可以 有孩子的角落來供孩子游戲和玩耍,但是不能全部都是孩子的玩具和東西,這樣的環境並不是一個正常的環境,同樣我相信這種情況不僅僅是隻有電視劇中會有那樣的情景,真實的世界也會有這樣的家庭。

所以在家庭中要以真實的情景為主,孩子能夠在一個真實的物質生活下進行生活,和其他家庭成員一樣面對孩子該面對的事情,而不是一味的只去面對那些虛幻的東西。

三、讓孩子承擔自己 應該做的事情

讓孩子獨立做事跟孩子這個問題的解決有什麼關係呢?上面說過,孩子過度的虛幻會導致孩子比較自我,會認為自己是在童話世界裡的,自己的許多事情都可以不做,所以,我們要阻止孩子形成這個概念的話,我們就應該讓孩子自己去做自己的事情,讓孩子覺得,雖然我知道童話世界裡的公主是這個樣子的,但是我不是生活在童話世界裡,所以我需要做一些我自己能做的事情。

現實世界裡每個人都是在為自己所服務著,每個人也都有著自己的事情需要做,所以並不是別人生來都是為自己服務的,因為這是一個真實的世界,所以這個是我們需要給孩子建立的概念。

那句“童言無忌”也許會讓孩子在虛幻的世界裡“無邊無際”

獨立的做事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主意識


四、父母多與孩子進行正常的溝通

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是培養孩子價值觀和對世界認知的一個很重要的方式,那正常的溝通是什麼呢?就是以一種正常人的語氣和態度來去和孩子溝通,溝通的內容呢就要以孩子的生活為主,可以讓孩子分享自己的一些感受,當然也可以分享自己發生的一些事情,成人呢也可以給孩子講述一些現實世界中發生的事情,有助於孩子對於這個世界的進一步瞭解,來完成自我的進一步的建構。

我們在溝通的時候呢要主義不要著急,也不要說一些孩子聽不懂的語言,以一種平和化的態度和生活化的語言來和孩子進行溝通。

那句“童言無忌”也許會讓孩子在虛幻的世界裡“無邊無際”

正常的溝通有助於孩子的性格培養


五、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建立

這個的意思身上什麼呢?就是要讓孩子明白她的人生是現實的人生,童話和動畫只是故事,虛幻出來的東西我們可以喜歡,但是虛化出來的東西不能作為我們生存的依據;每個人都是獨立生活的個體,我們都是這個世界中的一員,應該做的是為這個家庭和社會做一些事情,而不是一味的索取。

所以,重點還是要培養孩子的世界觀,讓孩子知道現實是什麼,虛幻是什麼,合理的讓孩子參與其中去是很重要的。

當然,我們也需要遵循一些和孩子進行溝通的原則。

1、無論在何時何地,我們都要堅持非暴力溝通的原則,不能夠帶著情緒和孩子說話,如果有情緒的話,不建議再去處理一些事情。

2、溝通的內容要以生活化的為主,從孩子生活中的人事物進行聊起,讓孩子對生活中的一些東西先建立概念。

3、不去刻意的挑逗孩子,讓孩子說出一些自己覺得“童言無忌”的話,這個並不是我們覺得“好玩”就可以隨便使用的。

4、“說事情”和“開玩笑”要分明,在和孩子說一件事情的時候,要要求孩子以一個正經的態度來去面對。

那句“童言無忌”也許會讓孩子在虛幻的世界裡“無邊無際”

自然和諧是孩子的很重要的體驗


總之,我們要讓孩子分清楚現實和虛幻,要讓他理解到這個世界上的許多東西並不是都是想象出來的,不要把“童言無忌”變成“無邊無際”,把握好孩子虛幻的度,以這個為契機來發展孩子的想象力,讓她為孩子服務,從虛幻的世界裡走出來,沒有掉進去的孩子就要努力的不要掉進這個虛幻的世界裡。


我是Leo李老師,一個做蒙氏的幼兒教育工作者,歡迎大家的關注,我們一起談蒙氏,論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