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蓄率跌破50%,老賴人數5年翻180倍!錢都到哪去了?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的儲蓄率跌至44.91%,與歷史高點2008年的51.8%相比,下降了6.89個百分點;IMF甚至預測,2023年中國國民儲蓄率會降至41.61%。

截止到2019年11月14日,中國的失信被執行人總數達到1591萬人次,與5年前的8.7萬人相比,足足翻了180倍!

儲蓄率跌破50%,老賴人數5年翻180倍!錢都到哪去了?

​儘管居民收入在逐年增加,卻有絕大部分人愈發感到手裡的錢不夠花了,生活壓力只增不減,這不禁讓人疑惑,錢都哪去了?

1.大批人湧入“買房大軍”

儲蓄率跌破50%,老賴人數5年翻180倍!錢都到哪去了?

隨著居民收入的增加,為了改善生活條件,人們首選買房,大部分的家庭積蓄因此流向了房地產;並且,許多人認為有了房才會有安身立命之處,就算是要背上按揭貸款的沉重負擔,他們仍然會選擇負債前行。

2.比起存錢,投資更吸引人

儲蓄率跌破50%,老賴人數5年翻180倍!錢都到哪去了?

市場不斷推出各種各樣的理財產品,它們的投資回報率比銀行的存款利率更加吸引人;信託、股票、基金等投資方式日益多樣化,隨著人們對理財知識的加深和拓展,他們更會注重理財方式的多元化。

3.年輕人的消費觀念大有改變

儲蓄率跌破50%,老賴人數5年翻180倍!錢都到哪去了?

“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這種消費方式已被年輕人普遍使用。目前中國有86.6%的年輕人在使用信貸產品,其負債率為41.75%,甚至,其中僅有3.4%的年輕人是零負債;而這批年輕人的信貸資金主要使用在基本生活用度、提升生活品質和休閒娛樂上,信用卡、花唄被當成日常生活的支付工具使用。

因此,儲蓄率跌破50%並不能斷定居民囊中羞澀,投資理財方式的多元化有助於資金再流動,所構成的消費型經濟也有助於拉動內需。但是,對負債率和失信人數的擔憂也不可少,大規模信貸逾期與年輕人的消費觀念直接相關,不加節制地透支,只會讓自身陷入債務黑洞無法自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