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131个坝区聚焦9大产业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本报讯 (记者 张赛 胡彪)3月26日,安顺市举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暨坝区建设专题采访活动。人民日报、新华社和省内主要新闻单位共27家媒体记者组成的采访团,两天时间走进平坝区、西秀区、普定县、紫云自治县。紧紧围绕农村产业革命特别是坝区建设,深入坝区、企业、合作社、农户进行实地采访,展现安顺坝区产业革命的成果。


  “请问你们的产业如何选择?”“市场销售情况咋样?”“群众的利益联结怎么实现?”……望着安顺市各县区宽阔平坦的高标准蔬菜示范坝区,记者们纷纷举起手机或相机,按下快门,定格眼前美景。除了记录坝区建设的场景,他们更关心坝区如何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做好利益联结?
  走进平坝区云盘坝区,200个滑子菇大棚依次排开,20余名村民各自分工,有的在大棚里上棒,有的正在采菇,一片繁忙景象。“这是滑子菇,别看个头小,可是致富的‘大宝贝’,一个菌棒可以产1.7斤滑子菇,每斤滑子菇价格3元,一棒的产值约5元,一个棚有6000个菌棒,产值能达到3万元呢!”贵州华创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马显桃介绍。
  云盘坝区主导产业是蔬菜和中药材产业,引进黔安源药科技有限公司、宝仁生公司、华创产投公司等3家公司,9家合作社。目前,种植经济作物1169亩(其中蔬菜627亩),中药材542亩,种植粮油作物500亩(其中油菜500亩)。
  在平坝区天龙镇高田坝区,记者们了解到该坝区实行“反租倒包”模式,由村民承包土地,根据合作社统一规划种植蔬菜,并由合作社统一收购,便于坝区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确保规模和品质,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
  “按照‘产业发展有市场、生产经营有收益、农民集体有分红’原则,高田坝区探索在安顺市平坝区天地合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引领下的‘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反租倒包’利益联结模式。”高田村村支书朱高学说。

  “我在高田坝区流转耕地24亩,实现总产值32.16万元,净增纯收入13.3万元,比单纯务工收入增长10万元。”天龙镇合旺村村民李树伟说。
  产销对接,点单式预定、订单式生产让普定县水母河坝区得以快速发展。
  “两个星期前,坝区就签订了销往东南亚的1400万元订单。务工人员每月有四五千元工资,去年,发给老百姓的务工费就有2800万元。”普定县水母河流域坝区化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罗小东在韭黄基地里高兴地说。
  罗小东介绍,坝区探索创新韭黄种植技术,实现韭黄“立着长、站着生”和“调节韭黄成熟上市时间”的技术突破,使韭黄产品从“以产寻销”转变为“以销定产”的农产品。
  媒体采访团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问,从当地政府、企业、农户们的角度看成果,问方法,为社会传播安顺市坝区建设的好方法、好经验。
  “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安顺坝区发展十分迅速,在当地政府带领下,坝区建设和发展如火如荼,产业欣欣向荣,村民们也因为坝区发展得到实惠。”人民网记者李宇表示。
  据了解,今年以来,安顺市委、市政府一手抓好疫情防控,一手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以131个坝区为主战场,紧紧围绕蔬菜、食用菌、辣椒、金刺梨、水果、茶叶、中药材、生态畜牧、生态渔业等九大特色产业,以坝区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规模化布局、特色化选择、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品牌化经营、共享化分配、组织化推动”,推动安顺市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为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