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谈新式教育观及女子教育

梁启超的教育观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他把西方“社会教育”的概念引进中国来,并且认为社会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梁启超提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三)梁启超提出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让女子接受新学教育,掌握科学知识,进修职业技能,争取经济独立,政治地位平等。如下分说:

梁启超谈新式教育观及女子教育

(一)在社会教育问题上梁启超认为:

应该把社会教育和学习教育结合起来。社会教育是抽象的,学校教育是具体的。这种抽象的教育,要比具体的知识、技能教育更重要。

应该把一般教育和高等人才教育结合起来。一般教育是针对全部国民的,提高国人科学素养,道德文化水平。每个公民都是这个国家的太子,只有绝大多数人民都具备了公民意识,才能令这个国家完成现代化。高等人才教育是给社会国家培养栋梁之才。

梁启超谈新式教育观及女子教育

(二)应该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互相结合起来进行,让人们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梁启超真正超前的是“女子教育观”,他敢于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敢于革新旧的思想观念。梁启超首先批判了“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个明朝腐儒的观念。陈继儒说,女人要是识字了,就会去看些不健康的东西,做出伤风败德的事情来。梁启超认为,这种错误的观点,是建立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上的,体现了女人是男人的附属,没有独立的人格。严重阻碍了女子自身的发展。

梁启超谈新式教育观及女子教育

梁启超从三个方面来论证女子应该受教育,1、从国家来说,女子学习技能,可以谋取职业,为国家创造财富。2、从家庭来说,女子接受教育,可以更好的相夫教子。3、从女子自身来说,女子具有跟男人一样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力。

梁启超提出“新贤妻良母主义”,主张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家庭伦理关系。古人对女人的培养是:“上可相夫,下可教子,近可宜家,远可善种”,在旧伦理之下,女子毫无地位可言。梁启超说古人所谓的“贤妻良母”不过是高等奴隶罢了。要破除这种认识,在天赋人权、男女平等的基础上,建立新的贤妻良母伦理观。首先是要让女子接受高等教育。

梁启超提倡“女子经济独立”,梁启超认为女子之所以在旧社会地位低下,在于男权主义剥削了女子的正当权利。不让学习先进的文化艺术,只把女子当作孕育工具来看待。要想获得女子在社会上的平等地位,女子经济独立是很重要的,让女子接受基础教育、技能教育,从而可以实现经济上的独立,社会地位的平等。

长春师范姚洋洋《梁启超的女子教育观》

厦门大学李军科《梁启超的“大”教育观》

河南财经雷芳《梁启超的学校教育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