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與物,靈與肉—-宇宙真粒子論連載

以前人們是這樣理解存在決定意識的:存在指所有的自然物質運動,指整個自然界。意識指人的大腦功能,認識能力。存在決定意識,也既自然界的物質存在決定了人的意識功能、認識能力,是意識的基礎。沒有存在,就沒有意識。這是正確的,但這是不全面的,是狹義的理解存在與意識。這種理解,由於還不瞭解人與自然界的關係、人腦與物質的關係、人與人的思維意識的關係,不懂得思維科學和思維的本質,所以它忽略了人、人的思維、意識是物質進化的產物,也是一種存在形態的事實;由於不明瞭自然界的整個物質世界既包含物質形體的存在,又包括物質運動(性能)的存在,把形體與性能分開,所以忽略了物質的性能也是一種存在形態的事實。由於對存在的理解是片面的,所以就會出現盲人摸象的問題,所以就把意識和存在對立起來、分割開來來闡述。這自然難以得出科學的令人信服的結論。

實際上,存在和意識兩者互根,實為一體。這要從兩點理解:一、存在(廣義的存在)是意識的對象,沒有存在(廣義存在),意識就沒有對象可意可識。沒有意識,就無以認識存在,存在與意識是一個統一體。離開了存在談意識,意識就是無根之木;離開了意識談存在,存在就是無花之果。即使說狹義的存在(客觀世界)是獨立的特殊的存在,似乎是不為意識所決定的,但這一特殊性同樣要由意識來體現、來述說。二、大腦作為存在的一種特殊物質體,是表達意識功能的主體,二者也是統一體。這說明,存在與意識實質上是一體的,不可分割的,意識是以物質的客觀存在為基礎的,一切存在則要依靠意識來體現,來反映。存在和意識是人這一範疇中的一對對立統一體。

意識是存在的產物,是廣義存在的一種,是具有體現(反映)一切存在功能的人腦的本能,也可分兩個層次理解:一、大腦的功能(意識)是大腦(存在)的體現;二、大腦的功能(意識)是體現(反映)自然界存在(物質、包括人本身)的主體。存在是相對意識而言的。沒有意識,一切都處在無可說、無可用狀態,就無所謂存在。也就是說,沒有人——人腦的意識功能,就沒有誰能判定存在與不存在。這就是思維意識的地位和存在的關係。

這是意識“決定”(實際是體現)存在含義的一個方面。這與存在決定意識是一致的。只是前者應將“決定”改為“體現”或“反映”才更符合其本義。但由於搞不清心物(意識與存在)一體的本來面目,所以一定要通過“決定”走向神創論才善甘罷休。

也就是說,由於忽略二者的一體性,不懂得物質的真相,唯心論者以先入為主,認為(意識到)自然界確實有一個最高的主宰在支配自然界的一切,支配人的命運。這意識,如果說存在決定意識的話,那正是當時的“存在”(一方面是自然界本身,一方面是人的意識程度)決定的,是無可選擇的。這是人類歷史發展階段的一個必然意識,這個必然意識形象而簡明地概括了最明顯的自然社會現象,但還不是物質世界的真相。

即使到後來,這種意識被唯物者否定之後,當科學發達之後,許多人已知道並沒有這樣的上帝之後,這種意識還是頑強地展示著,為許多人提供著精神食糧,這也是為什麼現在還有宗教的原因。這是無可厚非的,是由人類歷史必然要經歷的思維進化歷程決定的。因為人類思維的進化不是一刀切的齊步走,而是參差不齊的漸進式。只是這一漸進的時間要以千年甚至萬年來計算。可以看出,新心物一體觀十分明瞭地揭示了物質世界的真相,揭示了意識與物質一體的真理,結果,使人們看到了一個無形的“上帝”的存在,那便是自然物質運動的規律。這個規律和古代老祖宗的上帝,也是唯心者所維護的上帝,原來是異名同謂。

可以看出,唯心者的靈悟是以本身做偶像,以人為本感知解釋主宰(上帝),順從上帝;唯物者的智慧在於探討“主宰”的真相,順應自然,改造自然。順從、順應和“改造”都是人類智慧的表現。在此,我們發現了人類祖先的偉大。我們只是在前人的肩膀上摘取了人類認識階段的一個果實,而我們的祖先在完全不發達的時候就看到了這個金蘋果。雖然他們不知真相,但他們知道,對於大自然,對於上帝,人類的掙扎只是小孩子在大人懷裡的哭鬧而已。

當然,這並沒有妨礙他們為了生存而做出的種種奮鬥,以及對大自然的種種抗爭和“改造”,這也是大自然玉成人類的必經之路。

因此,可以看出,在對世界物質的研究中,對事物的形質與性能是不宜排序和分出主次的。雖然在研究思考和交流表達時可分開來說,但重點不是排先後分主次,而是要搞清它是怎樣運動的,它的功能是怎樣的,它對人類有哪些意義,等等。待續

心與物,靈與肉—-宇宙真粒子論連載


心與物,靈與肉—-宇宙真粒子論連載


心與物,靈與肉—-宇宙真粒子論連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