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一螺穷,二螺富,三螺四螺卖豆腐”,古人的经验有道理吗?

再过去,老人和孩子嬉戏的时候,总会看看孩子的手纹和指纹,还有很多关于手纹和指纹的俗语,最常听到的莫过于:“一螺穷,二螺富,三螺四螺卖豆腐”。

俗语“一螺穷,二螺富,三螺四螺卖豆腐”,古人的经验有道理吗?

从古至今,穷苦人在扭转命运遭到失败后,都会把希望寄托于下一代身上。其实按照概率论角度来说,这种期盼不能算错,因为基于“大数优势”,只要有无数个后人,在未来不断传承,总会有后人遇到改变阶层的小概率机会,从而实现逆袭。

俗语“一螺穷,二螺富,三螺四螺卖豆腐”,古人的经验有道理吗?

只不过,这个后人需要多少代后、需要历经多少年后才出现则是一个未知数。比如说明朝的开创者朱元璋,其祖先世世代代都是穷苦人,终于在朱元璋这一代实现了逆袭。因为后代有着太多不确定性,因此也正是希望所在。而古人期盼能及时了解下一代人的命运,于是各种占卜、预测的方式产生了。而且方法五花八门——比如有的占卜方法是摸骨,而上文提到的俗语,则属于看手相的范畴。

俗语“一螺穷,二螺富,三螺四螺卖豆腐”,古人的经验有道理吗?

一螺穷,二螺富

所谓的“螺”,指的是手指头上指纹的形态,如果指纹围绕为一个圆圈,那种指纹就叫“螺”。所谓“一螺穷”,指的是手指头上有一个螺的人,其命中注定是要遭受贫穷的。而“二螺富”指的是一个人手指头上如果有两个螺,那么其命运可能就要大富大贵了。

俗语“一螺穷,二螺富,三螺四螺卖豆腐”,古人的经验有道理吗?

三螺四螺卖豆腐

手指头的螺如果是三个或者四个,那就需要靠卖豆腐为生。您要问了:难不成天底下这么多卖豆腐的吗?其实在过去,卖豆腐是一个代名词,指的是起早贪黑赚一些辛苦钱来维持家用,有时候用来泛指小商小贩。

其实这句俗语仔细品品,会发现另外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本文提到的俗语,其实是源自过去乡村农民的视角,在乡村农民的视角里,所谓穷,指的是贫下中农们,而所谓富,则是一般指地主和富农。而卖豆腐,指的是城里的小商小贩,或者泛指生意人。

俗语“一螺穷,二螺富,三螺四螺卖豆腐”,古人的经验有道理吗?

而这和“螺”之间的一种比喻关系也随之明晰了:所谓一螺穷,按照比例来说,天底下肯定一螺的比例最多,而在古代,天底下最多的群体,当然也是穷人。因此古人猜测,这一螺肯定是穷人。而富人比穷人少,所以古人进而觉得,二螺可能代表富人。而过去,小商小贩虽然经营很辛苦,但手里的现钞可要比地主手里多很多——在过去,地主手里粮食多,但资金未必比生意人充裕。

在过去,当地主可以坐享其成,而做一个生意人,成功率很低,这导致生意人群体很小。因此古人将三螺和四螺理解成生意人的指纹,并且也反映了古人的小农意识:虽然生意人手里的资金较为充裕,但还是不值得羡慕。

俗语“一螺穷,二螺富,三螺四螺卖豆腐”,古人的经验有道理吗?

虽然用螺来判断一个人命运好坏是无稽之谈,但是,根据这句俗语来分析古人的价值观和职业取向,倒是较为适合。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古人们虽然简单的一句话里可以蕴含大智慧,但无论是哪种文化,都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时代是不断在发展的,跟不上时代就要及时抛弃,值得学习的我们就要潜心研究。

俗语我们都是从老人那里听得多,其实古人的俗语谚语对联还有许多,好比“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在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这里的“增广”就是《增广贤文》,而“幼学”是指《幼学琼林》。

俗语“一螺穷,二螺富,三螺四螺卖豆腐”,古人的经验有道理吗?

这是中国唯一一本记录俗语智慧的一本书籍,里面有俗语上千则,在俗语的背后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看了之后哈哈大笑还能学到很多智慧!《增广贤文》和现在越来越多的心灵鸡汤文章不同,《增广贤文》里面有很多对世态炎凉的描述。堪称中国古代的《毒鸡汤大全》《提升口才,每日一句》,里面讲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非常直白,十分露骨。

俗语“一螺穷,二螺富,三螺四螺卖豆腐”,古人的经验有道理吗?

这套是白话文版本的,因为文言文一般人真的很难读懂!这个版本的读起来实在是有趣!

一整本智慧你只需要48元,还送一本《道德经》,真的非常有价值!

点击下图购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