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败国,儿子兴国,这里是燕昭王的复兴之地

北京在战国时期最有影响的人物莫过于燕昭王了!他是战国时古燕国的国君,公元前312年—前279年在位,姬姓,燕王哙的儿子,蓟丘人。有关专家考证,战国时的蓟丘在今石景山地区,所以他应该是石景山地区最早的历史名人!

父亲败国,儿子兴国,这里是燕昭王的复兴之地

燕昭王的一生事业,需从他的父亲谈起。他的父亲燕王哙,给燕国造成了一场内乱,“国构难数月,死者数万众,燕人恫怨,百姓离意。”(《战国策奭燕策一》)当时的齐国和中山国趁虚而入,攻打燕国,燕国军队“士卒不战,城门不闭”,齐国军队很快占领了蓟城,杀燕王哙,“毁其宗庙,迁其重器”,给燕国带来极大灾难。

齐军在燕国人民和各国的强烈反对下,于公元前311年撤兵。一年后燕昭王登上王位。此时的燕国已到了灭亡的边缘,史书称之为“破燕”、“残燕”,真正是残山剩水,满目凄凉。但燕昭王没有止步不前,经常“矜戟砥剑,登丘东向而叹” (《战国策》),立下报齐雪耻的大志。

父亲败国,儿子兴国,这里是燕昭王的复兴之地

“燕昭王怨齐,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史记·乐毅列传》),他夙兴夜寐,殚精竭虑,采取了以下策略来振兴燕国:


一是卑身厚币,以招贤者。燕昭王尊郭隗为师,为其“改筑宫室而师事之”,且面向各国招贤。为齐国来的大知识分子邹衍拥慧先驱,筑碣石宫,使其享受国宾待遇。他对贤才推心置腹,尽力发挥每个人的特长。

其求贤若渴的诚意,使大军事家乐毅从魏国奔来,名士剧辛从赵国来投……,以致一时间“士争趋燕”,“诸天下之士,其欲破齐者,大王尽养之;知齐之险阻要塞、君臣之际者,大王尽养之;”(《吕氏春秋·审应览第六·言》)。

父亲败国,儿子兴国,这里是燕昭王的复兴之地

二是行“韬晦”之计,迷惑齐国。在燕弱齐强的形势下,燕昭王用委曲求全的方式换取齐国的信任,“使齐勿谋燕”。《吕氏春秋·行论篇》载:有一次齐国攻打宋国,燕国派兵助齐,然而带兵的将领张魁却被齐王杀死。

燕昭王知道后大怒,准备兴兵攻打齐国。但谋士为他仔细分析了形势,建议遣使到齐国谢罪,表明自己用人不当,请齐王恕罪。燕昭王照办,避免了过早暴露实力和居心,迷惑了齐国。此类的例子还有不少。

父亲败国,儿子兴国,这里是燕昭王的复兴之地

三是派间谍离间齐国与各国的关系。《战国策》卷三十讲:有个谋士向燕昭王献计,要他“阴出使,散游士,顿齐兵,弊其众”。献计的就是苏秦本人,燕昭王就托付苏秦去齐国进行高级间谍活动。燕昭王破齐方案的形成和逐步实现,主要是依靠苏秦。苏秦并不仅仅是以谋士的身份单纯出谋划策,还是对燕昭王所托付使命的身体力行者。

他离间齐、赵的关系,鼓动齐国伐秦灭宋、多建宫室园囿,以削弱齐国实力;多次向齐王讲述燕国对齐国的忠诚恭顺,劝齐王不要听信“恶燕者”的坏话;还信誓旦旦地保证燕国不会攻齐。燕破齐的前夕,他几次受齐王委托,统帅齐军与燕军交战,每战必败,使燕国的实力士气不断增强。

《史记·张仪列传》载:“凡天下而以信约从亲相坚者苏秦,封武安君,相燕,即阴与燕王谋伐齐而分其地;乃佯有罪出走入齐,齐王因受而相之。居二年而觉,齐王大怒,车裂苏秦于市。”如果没有身为“齐相”的苏秦作掩护,燕昭王破齐的大规模军事行动,“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如此隐蔽,如此成功,是不可能的。

父亲败国,儿子兴国,这里是燕昭王的复兴之地

四是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得到了燕国人民的拥戴。


五是修建下都,不让各国了解燕国虚实。河北省易县的燕下都,是燕昭王修建的。其城址略长方形,东西长约8公里,南北宽约4公里,中部有运粮河故道纵贯南北。此城规模很大,有宫殿区、作坊区、居民区和墓葬区,是一个仅次于蓟城的燕国政治中心区。其目的,是为了对付齐、秦、赵和中山国。郦道元的《水经注》上说:“不欲令诸侯之客,伺隙燕邦,故修建下都。”


六是大张旗鼓地进行政治改革。他接受乐毅“察能而授官”的建议,确定了论功授爵授禄的政治制度,“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改革官吏制度,燕王之下设相国和将军,分掌政治、军事大权。与之配套,还制定了严厉的刑法。
此外,燕昭王善于以德报怨。燕王哙之乱,苏代是罪魁之一。但在苏代认错后,燕昭王还能使苏代为自己的大业服务,这样的胸襟是不多见的。

父亲败国,儿子兴国,这里是燕昭王的复兴之地

经过二十八年的艰苦努力,“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燕昭王先是与赵国联合,在公元前296年灭掉了中山国,瓜分了中山的土地,砍掉了齐国的一条臂膀;公元前284年,燕昭王“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湣王出走于外。

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惟独莒、即墨。”燕昭王夙愿完成,亲自到济上慰劳军队,犒赏军士,封乐毅为昌国君,命令乐毅留在燕国瓦当齐国,继续攻打齐国其它城市,自己则“收齐虏获以归”。他对乐毅始终信任,对说乐毅坏话的小人(包括他的儿子)予以严惩,显示出成熟政治家的风采。

父亲败国,儿子兴国,这里是燕昭王的复兴之地

紧接着,燕昭王又派遣大将秦开,率军打败东胡,拓地千里。从此燕国“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滹沱、易水,地方二千余里。”使燕国傲然挺立于“战国七雄”,达到了燕国的繁盛顶峰。


燕昭王还筑北长城,西起造阳(今河北怀来境内),东抵襄平(今辽宁辽阳境内),达千余里,至今仍有遗迹存在;
燕昭王还实行了郡县制,设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郡下辖县,郡守和县令都由国王任命。
可惜,燕昭王的伟业到此为止,公元前279年,他溘然长逝。

父亲败国,儿子兴国,这里是燕昭王的复兴之地

燕昭王是个伟大的英雄人物,有了他,才成就了苏秦、郭隗、乐毅、邹衍等人的千古英名;有了他,古燕国的历史才有了不可磨灭的篇章;他筑的黄金台、碣石宫,被千古传诵,他的事迹也被李白等诗人崇尚……


燕国的上都蓟城在今北京地区,是燕昭王真正谋大事的地方。《汉书·地理志》载:“蓟,南通齐、赵,勃、碣之间一都会也。”燕昭王为邹衍筑的碣石宫,在今石景山地区。史载古燕国的宁台和磿室、元英、碣石三宫,在今石景山地区,燕昭王在这三宫一台有过重要的活动,伐齐获胜后燕国的重器,“大吕陈于元英,故鼎反乎磿室,齐器设于宁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