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父母,難以爆發孩子響亮的人生”: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沉默的父母,難以爆發孩子響亮的人生”: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一、父母是如何理解“起跑線”的?

現在很多家長動不動會說:“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了,而什麼才是真正的起跑線,想必很多家長都理解錯了。他們會認為給孩子報很多的興趣班、教他們識字、寫字就是“起跑線”。

其實不然,所謂“起跑線”指的是剛剛起步,那麼,孩子剛剛起步是在什麼時候?沒錯,出生那一刻起,甚至在肚子裡就要開始進行胎教,這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那麼你可能會說,剛出生的寶寶談起跑線為時過早吧,他們能幹嘛,其實這樣認為是錯的,從寶寶生下來那刻起,父母就要進行習慣、語言以及規則的訓練,特別是語言,只有進行早期開發,才能讓孩子真正贏在起跑線上。

“沉默的父母,難以爆發孩子響亮的人生”: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二、孩子的大腦發育與一位有愛心並能夠做出積極回應的媽媽密切相關

當下,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投入可謂到了“白日化”狀態,他們會認為,只有通過“專業”的訓練才能讓孩子成材,卻忽視了巨大的、天然的教育資源寶庫——父母或看護人的語言。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日常對話,卻能幫助寶寶塑造強大的學習型大腦,讓他們真正贏在“起跑線”上。

《父母的語言》作者、達娜·薩斯金德醫生在人工耳蝸植入研究項目中,有了一項奇怪的發現:兩位耳蝸植入患者扎克和米歇爾,在手術成功後出現了截然不同的康復結果。扎克性格活潑開朗,就讀於一所公立學校,閱讀水平達到了正常的三年級水平;同樣上三年級的米歇爾卻不得不在“特殊教室”裡學習。只會比劃簡單的手語和說一點點話的她,閱讀能力僅達到幼兒園水平。薩斯金德醫生不解:他們明明有著同樣的智力、同樣深愛他們的父母、同樣的先天性耳聾,並同樣地接受了高端儀器治療,為什麼有如此大的差距?

後通過研究發現,孩子在長到三歲時,來自腦力勞動者家庭的兒童聽到的詞彙量,比接受福利救濟家庭的兒童聽到的詞彙累計多出3200萬,多使用積極的、肯定的詞彙比經常使用禁忌詞、負面詞的孩子更能夠獲得大腦的培養與開發。

也就是說,在三歲前,如果父母經常對孩子進行引導性說話,那麼這個孩子大腦會發育得更好。父母要經常用積極性的語言跟孩子交流,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孩子的大腦開發,同時也可以培養孩子積極向上的性格與自信。

“沉默的父母,難以爆發孩子響亮的人生”: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三、家長應如何與孩子進行交流?

孩子早期的語言環境,即父母提供的語言環境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先天潛能的發揮。父母語言的神奇作用遠不止簡單的詞彙導入,這是決定特定神經元迴路的優勢、持久性和修剪其他神經元迴路的必要刺激因素。

父母不要忽略語言的威力,平時應多跟孩子交流,不同年齡段採用不同的交流方式,讓孩子在發育上能更勝一籌。

1、0-1歲:父母應多表達,多說話

這個時候的寶寶剛出生,父母最好做到“叨叨唸”,就是沒事多跟寶寶說說話,說說你的所見所聞。比如,你看到什麼、這東西是什麼、它是什麼顏色、有什麼功能等。說說你正在做什麼事。比如,給寶寶換尿布時可以說:“媽媽現在正在給寶寶換尿布”,餵奶時可以說:“媽媽現在正給寶寶餵奶,寶寶要乖乖吃飽飽”等。這些聽上去像是沒用的“廢話”,其實可以給寶寶的大腦帶去很強的刺激作用,媽媽們千萬不要忽視了。

2、1-2歲:鼓勵孩子自己表達,培養孩子組織語言的能力

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表達的慾望,但連貫性不足,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父母要多引導,多溝通、多鼓勵,培養孩子組織語言的能力。

比如,孩子摔倒了然後大哭,很多家長會用拍地板、責怪地板的方式來轉引孩子的注意力,父母其實可以這麼說:“寶寶不小心摔倒了是嗎?是不是很痛?因為痛了所以寶寶不高興了,對嗎?”這時候孩子會認同你的觀點,然後你可以繼續說:“那麼以後走路就要小心點,只有小心了,才能避免受傷,這樣寶寶就不會傷心了。”

有些家長會認為,不就摔一跤嗎?講那麼多幹啥?其實當你完整地幫孩子表達出來後h孩子就不會把自己摔倒這事怪罪於其他因素,而是會把“小心”、“受傷”、“傷心”等因素連接起來。當你表述多了,下次孩子如果再出現同樣的問題時,可以鼓勵孩子自己來表述整個過程以及當時的心情等,從而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與語言組織能力。

“沉默的父母,難以爆發孩子響亮的人生”: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3、2-3歲:可以使用3T原則進行親子溝通

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具備了語言表達能力,這時父母可以使用“3T原則法”跟孩子溝通。

  • 共情關注——Tune in

孩子不像成人一樣,會把注意力放在你下達的任務上,因為沒有強大的執行力,他們會容易走神,只去關注他們自己感興趣的事等。這時候,就需要父母的共情關注。

比如,你希望孩子閱讀,在給孩子講繪本的時候孩子突然抓起身邊的娃娃,這時候,你不要阻止他,試圖把他拉回到繪本上來。而是跟著他的注意力轉移,跟他說:“寶貝喜歡娃娃嗎?你看,這個娃娃是黃色的,它身上毛絨絨的,摸起來軟軟的,很舒服,你要試試嗎?”

這時,孩子會去摸、去體驗這種感覺,當他再次回到繪本上來時,你再繼續跟他講,這就是共情關注。

“沉默的父母,難以爆發孩子響亮的人生”: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 充分交流——Talk more

交流不是零散的話語,而是要跟孩子互動,邊做事邊描述過程,讓他們掌握詞彙並去使用,只有讓孩子接觸到廣泛的詞彙,久而久之,孩子的語言水平才會發展到一定的水平。

比如,教孩子穿衣服,你可以這麼說:

“你今天想穿什麼樣的衣服?自己過來挑吧!”

“你選了一件藍色的衣服,你喜歡藍色的嗎?”

“現在我們開始穿了,先把一隻手伸進去,然後再伸另一隻手,最後扣扣子,你學會了嗎?”

“你完成的很好,是不是很開心?”

在跟孩子談話過程儘量提出一些問題,讓孩子與你互動,並把談的話與問題聯繫在一起,與孩子達到充分交流。

  • 輪流談話——Take turns

輪流談話是3T原則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對於孩子的大腦開發起到決定性作用,談話過程中,家長記得多拋出“怎麼辦”跟“為什麼”,讓孩子天馬行空地自由思考與發揮,從而起到輪流談話的效果。

父母跟孩子談話過程儘量少用一些否定詞,比如,“不是這樣的”、“你這樣認為是錯的”、“不要總說些亂七八糟的”等等,這樣的對話沒有輪流的,孩子也就無法從談話中得到啟發。

比如,孩子把玩具丟到某個角落拿不出來時,家長不要馬上幫他取出來,而是要問他該怎麼辦?讓他去想一些解決辦法,這期間可以跟他溝通什麼方法會更好,你會發現,孩子提出來的解決方法非常有想象力。

“沉默的父母,難以爆發孩子響亮的人生”: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四、結語

總之,孩子的“起跑線”不是幼兒園、不是小學,更不是報一堆興趣班,而是父母願不願意跟他多說話,願不願意用更豐富的、更科學的、更肯定的語言方式幫助孩子去建立足夠豐富的大腦經元連接。因為父母的語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資源,它能夠改變孩子的一生,能夠讓孩子的大腦的神經元變得越來越豐富與健康,這是一筆異常寶貴的資源,父母一定不要錯過與忽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