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馮驥才的《俗世奇人》到我寫作《百姓逸事》,感恩讀書

2016年,我的小說集《百姓逸事》在花山文藝出版社出版,追憶整個寫作過程,難忘閱讀馮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受這部書的啟發,才有了《百姓逸事》的出版。

從馮驥才的《俗世奇人》到我寫作《百姓逸事》,感恩讀書

細讀馮驥才的《俗世奇人》,當我長舒一口氣,靜靜地合上書本的時候,內心深處頓感豐盈。《俗世奇人》共收錄了36篇安身天津衛,以“絕活”立命的百姓俗事,其中《酒婆》《大回》在初中作為課外閱讀細究過,《泥人張》是選入小學課本的名篇。當時只知文重,不明作者,現在系統這些內容,才發現馮驥才了不起。

從馮驥才的《俗世奇人》到我寫作《百姓逸事》,感恩讀書

這種了不起,可不是《珍珠鳥》映現出來的悠閒品性,也非《酒婆》醉死於冷漠社會的理性思考,而是一種寫活內心畫盡百態的閱歷與技巧。

從馮驥才的《俗世奇人》到我寫作《百姓逸事》,感恩讀書

我把36篇小文歸類整理,發現他寫絕活,涉及各行各業;寫社會,反應多種層面;寫人性,把握不同角度。如果馮驥才沒有社會體驗,怎麼可以寫得這樣深刻?如果馮驥才沒有絕活,怎麼腦瓜兒裡裝得下天下絕技?馮驥才,真了不起!

從馮驥才的《俗世奇人》到我寫作《百姓逸事》,感恩讀書

三篇寫醫生的文章《蘇七塊》、《神醫王十二》、《認牙》各具情態,蘇七塊正骨有絕活,卻活在古板的規矩中;王十二面對五花八門的疑難雜症能夠急中生智當下拆解,體現了人的智慧;看一眼牙齒就知病因的華大夫不是眼神不好,記性太差,而是專注與專一成就了他的大名。

從馮驥才的《俗世奇人》到我寫作《百姓逸事》,感恩讀書

技藝高人一籌的《刷子李》刻意一身黑衣粉刷白牆,《泥人張》把天津最繁華的戲樓酒樓當做寫生場所,無意中“賤賣海張五”,留下了千古笑談。用一顆黃豆一段細繩一截筆帽偷雞你見過嗎?《釣雞》繪聲繪色的描述告訴我們有才固然好,切莫德行差,德才兼備才是立身之本。

從馮驥才的《俗世奇人》到我寫作《百姓逸事》,感恩讀書

影射商界“解釋權歸公司”的潛規則,可苦了那個力舉石鎖的《張大力》;《藍眼》識畫真偽本領再高超,終抵不過輿論山大的滅頂壓力,只能遠走他鄉;義氣人該有一個好結果吧?那要看看你生活的年代。律師劉道遠大包大包的雪花銀子救濟窮人不留名姓,卻因好奇替“活著”的自己操辦喪事,上演了一場《活出檳》,這讓他看盡世間百態,噓唏之餘,感嘆世情涼薄,人心難測。

從馮驥才的《俗世奇人》到我寫作《百姓逸事》,感恩讀書

喜歡討好上司的人應該以《死鳥》為戒,奉迎官場辛苦換來的官位卻因一隻八哥的口頭語讓賀道臺前功盡棄,這是口無遮攔惹得禍,戒之!還是學習《陳四送禮》吧,投其所好,不顯山水,卻步步高昇;喜歡口才,就來學習楊巴,賣方只有熟悉買方心理,才能在天津碼頭立穩腳跟。皮大嘴形象逗,做買賣是把好手,金市立足,不僅是三寸不爛之舌的功勞,更有頭腦的靈光。

從馮驥才的《俗世奇人》到我寫作《百姓逸事》,感恩讀書

生活中,佔位錯了,就出《洋相》,你看《背頭楊》,一個挺漂亮的女娃子,幹嘛剪了長髮留馬桶蓋?害得自己出門都入不了廁?技藝不精莫悲嘆,自以為懷才不遇的小文人有兩位,一曰青雲樓主,一曰黃金指,前者詩書畫樣樣門清,卻不被內行人看重,自視懷才不遇,賦詩“人在青山裡,心臥白雲中”,依然還是落魄。後者被人家請去做了清客,那就幸運的專職你的指畫吧,偏要自大,暗中害人,反落得無立錐之地,只好逃之夭夭了。36位奇人,衍射了全方位的人類社會,馮驥才是作家,也是畫家,他筆下的人物,在他寫的時候就已經躍然紙上了,寥寥數筆,形神畢備,與文字相得益彰!這與美編筆下的人物應該是大相徑庭的吧。

從馮驥才的《俗世奇人》到我寫作《百姓逸事》,感恩讀書

我佩服馮驥才,《俗世奇人》不僅給我們展示了光怪陸離的世界,形形色色的凡人俗事,也告訴了我們立足天下的絕活是精通專業,方可無人能比。他寫人敘事擅長短句,善於鋪陳。比喻排比白描大篇幅運用卻不雷同,絲毫沒有冗長之感。字裡行間有情趣,事裡事外見真情。郭沫若曾這樣評價蒲松齡: 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我借用郭老的評價讚歎馮驥才:寫盡人間專技事,針砭時弊了不起!

從馮驥才的《俗世奇人》到我寫作《百姓逸事》,感恩讀書

受這部書的啟發,2015年七月,我寫出第一篇小小說《熬熬》貼在新浪博客中,接下來是第二篇、第三篇、第四篇,不斷刷新創作的紀錄。“百姓系列”,歷時七八個月完成,四十多個人物,每人一篇,十幾萬字一氣呵成。他們或男或女、或古或今、或文或武、或官或民、或富或貧、或雅或俗、或忠或奸、或正或邪、或善或惡,四十多個形形色色的鄉野、市井小民,俱是些接地氣、有故事的傳奇人物。

從馮驥才的《俗世奇人》到我寫作《百姓逸事》,感恩讀書

我先後在文化館、政協、宣傳部、電視臺工作,於趙州文化的滔滔大河裡一個猛子紮下去,深水淺灘,無不關涉,三十多年間新聞、散文、戲曲、故事、民俗、歷史兼容幷包,在知天命之歲,依然沉醉痴迷,筆耕心牧,一日不曾懈怠。

不誇張地說,趙州的通衢阡陌、村村落落、犄角旮旯,都留下了我的足跡。為發掘、抒寫、傳播家鄉優秀歷史文化,我隔三差五,總能在旁人不曾留心之處,發現璞玉一塊、奇木一方,並精心雕琢成器,為讀者捧出驚喜。

從馮驥才的《俗世奇人》到我寫作《百姓逸事》,感恩讀書

我學習馮驥才先生的筆法,以小角度寫大情懷,常為平民百姓樹碑立傳。龍牌會頭、絲絃藝人、捏泥模的、打燒餅的、賣驢肉的、跳廣場舞的,趙州百工,販夫走卒。或許正是這些現實生活中多姿多彩的趙州人,錘鍊了我的“民間情結”,啟發了我創作趙州百姓逸事的靈感。沿著時間的軸線,從當下移動到解放初期、民國時期、清末民初,甚至雍正、乾隆年間,縱橫三百載。

從馮驥才的《俗世奇人》到我寫作《百姓逸事》,感恩讀書

氣死貓、王二指、瘋物件兒、張可家、吹破天、邢白寫、馬三黑、糟茬兒、瞪眼虎、戰神、牙子,能人、怪人、異人、英雄人物、畸零者,不同的時間剖面中,不同的時代背景下,這些人物玩著不同的絕活兒,演著不同的故事,個性鮮明。

從馮驥才的《俗世奇人》到我寫作《百姓逸事》,感恩讀書

在博客分類中,我為“百姓逸事”冠以小小說的名分,以白描手法入筆,短小精悍,不蔓不枝,卻常常出其不意,言有盡而意無窮,頗得《俗世奇人》神髓。故事來源,有我從小耳聞目染壓包袱底的素材,另一部分則是為民間講述者“代言”。為蒐集趙州諸般奇人妙事,我沒少費鞋底、費口舌,更沒少費酒水茶點。好話央著,好茶奉著,耄耋者終於出場開講,我趕緊點滴記錄。

從馮驥才的《俗世奇人》到我寫作《百姓逸事》,感恩讀書

《百姓逸事》,可當傳奇、故事讀,也可當真人真事讀。這一個個人物,有模有樣,有血有肉,有脾氣有性情,讀罷掩卷,一群歷史風雲中的趙州男女如在眼前,活靈活現。以人物帶出地域風貌、風土人情、民俗風化、時代背景,一本書,可謂是一部趙州三百年風情畫卷。它見證了趙州大地的性格、性靈,算得上一本紀傳體的近現代趙州民間史志。我把對於家鄉的赤子之情,對於父老的拳拳之心,皆化作了汪洋恣肆的筆底煙嵐。

從馮驥才的《俗世奇人》到我寫作《百姓逸事》,感恩讀書

馮驥才在談小說創作時曾說過:“小說之所求,不就是創造人物嗎?小說成功與否,往往要看掩卷之後,書中人物能不能跑出來,立在書上。” 先生所言極是。寫作《百姓逸事》的時候,我一直朝這個方向努力。至於能不能達到這個水準,還是由各位讀者評判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